带有情绪的认知(1106)原创 文韦 知慧谷
2025年08月09日 07:17山东
情绪是人的内心状态的外在表现,认知是对事物的认识判断,情绪与认知联系起来,不同的情绪下对同一事件,会有不一样的认知。
平静时的认知,不受外物所惑,有自己独立的思考空间,会静心静气,能够做出比较准确的判断,这是正常的认知水平,由于自己的能力所限,认知也会有所限制。
喜悦时的认知,喜悦是“阳”,得意会忘形,处于亢奋状态时,可能会好大喜功、好高骛远,困难挫折都不是问题,对于那些隐匿的危机,更是想不到看不见,“提前”了认知,但忘记了“泰商”。如巨人大厦的建立,原来计划18层,最终确定78层,是当时中国的第一高楼,烂尾24年,最终后悔莫及。
忧伤时的认知,一个人忧伤时,脑子会思维缓慢,身体会懒惰慵散,思想不思进取,行动顾后瞻前,做事唯唯诺诺,认知有所局限,从而抓不住机遇,失去了机会。如袁绍之流,为了儿子而忧心忡忡,不顾军机大事,最终一败涂地。
烦恼时的认知,忧伤是内在情绪的波动,烦恼则是由内向外地逐渐释放,烦恼属“阴”,思考问题的方向始终离不开烦心事,越考虑越烦恼,如同钻进“牛角尖”,对事物没有了正确的判断,认知的局限显而易见。
暴怒时的认知,忧伤、烦恼是自我的反应,暴怒则是对外在的表现,暴怒时的情绪,一发而不可收拾,说过头话、做过头事,甚至砸锅摔碗、失去理智,如此状态,对事物的判断可想而知。如刘备为了给关羽报仇,盛怒之下,亲率大军,进攻东吴,结果兵败夷陵,最终托孤白帝城。
带有情绪的认知,是每个人正常的认知状态,如何把握住情绪、控制好情绪,做到准确的认知、恰当的认知,可以展望未来,但不能脱离实际,才能少走弯路、渐行渐远。
通过对“带有情绪的认知”的认知,可以延伸到“带有情绪的思维”“带有情绪的行动”,让思维与行动积极主动而为,不是消极被动而为,“情绪”发生时,对所要做出决定的事项,要静一静、缓一缓、放一放、慢一慢,最终回归到平静状态,这样就会得到正确的判断,不会后悔,不留遗憾,从而达到思维、行动不再带有情绪的效果,实现正确处理好问题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