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
——附评析
文/张海峰(陕西)
财迷众生桎梏
打破似乎成了一种愿景
执念在迷茫中摇曳
宛若毒瘾缠身
将人捆绑
灵魂在金币的绣迹中
被浸蚀成一缕铜臭
在都市的繁华间蔓延
心便失重在灯红酒绿里
一杯酒香
一响癫狂
都在心中沉迷成深渊
跌落的求助
早已声嘶力竭
直到沉入渊底
醉而坠落的悔恨才浮出水面
而彼岸早已崩溃
与欲望一同在悄悄塌陷
2025.8.
评析:
## 《欲》:镀金深渊中的灵魂自赎
张海峰的《欲》以锐利的现代性笔触,剖开了消费时代的精神病灶。这首诗在形式上采用自由体,段落长短错落有致,形成一种跌宕起伏的节奏感,恰如其分地呼应了欲望的沉浮与灵魂的挣扎。诗人通过"财迷众生"这一全称判断开篇,立即将读者带入一个被物质异化的世界图景中。
诗歌意象系统的构建极具张力。"桎梏"与"愿景"形成囚禁与解放的二元对立,"毒瘾"的比喻直指欲望的病理学本质。第二段中"金币的绣迹"与"铜臭"的意象组合尤为精妙,金属的腐蚀过程成为灵魂异化的绝佳隐喻。都市的"灯红酒绿"不再是繁华的象征,而转化为使人心失重的重力场,"一杯酒香/一响癫狂"的排比句式,将感官愉悦直接导向精神"深渊"。
诗歌的语言质地坚硬而冷峻,大量使用"浸蚀"、"捆绑"、"跌落"等带有暴力色彩的动词,配合"声嘶力竭"、"崩溃"、"塌陷"等状态描写,构建出一个持续崩塌的欲望世界。值得注意的是,诗人对声音意象的运用——"声嘶力竭"的求助无人回应,暗示着物质社会中人际关系的冷漠与疏离。
在结构艺术上,诗歌呈现出清晰的坠落轨迹:从被桎梏的生存状态,到灵魂的腐蚀过程,再到彻底的深渊坠落,最后以"彼岸崩溃"的绝望景象收束。这种螺旋下降的结构设计,强化了欲望吞噬人性的不可逆过程。结尾处"醉而坠落的悔恨才浮出水面"充满反讽意味,当醒悟来临时,救赎的可能已随彼岸一同塌陷。
《欲》的现代性不仅体现在其批判主题上,更表现在诗人对都市人生存困境的深刻洞察。当消费主义成为新世纪的宗教,这首诗犹如一柄锋利的手术刀,剖开了镀金时代华丽外衣下的精神脓疮。诗中那个不断下坠的抒情主体,正是当代社会中每一个被物欲异化者的精神肖像。
注:原创首发。
作者简介:张海峰,微信名:海峡两岸,籍贯:陕西省西安市。喜欢用文字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来丰盈自己。小说、诗歌、散文、诗评散见公众平台及传媒电台千余篇(首)。有入多种选本,偶有获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