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赠君——品若莲者,心自芬芳
临江仙·爱莲赋
湖北/简亦景
南风癫狂摇翠盖,清波肆拥红妆。
粉腮凝露暗生香。
出污而不染,高洁立横塘。
遥想灵均纫秋佩,汀兰曾伴幽芳。
千年风雅韵尤长。
蜻蜓怜瘦影,独占一庭房。
2025年8月8日于孝感
这篇题赠之作,以“赠君——品若莲者,心自芬芳”开篇,便定下了敬慕与共鸣的基调,再缀以《临江仙·爱莲赋》的词作与“2025年8月8日于孝感”的落款,使得全文既是对“如莲者”的礼赞,也是一次借莲明志、以词寄情的心灵对话,赏析可从三层递进的意境展开:
一、赠语与词作的互文:以莲喻人,心意昭然
开篇“赠君——品若莲者,心自芬芳”短短十字,既是对受赠者的直接称颂,更是词作的“题眼”。“品若莲”四字,直接勾连词中“出污而不染”的莲之品性,将抽象的“品格”具象化为莲的清姿;“心自芬芳”则暗合词中“粉腮凝露暗生香”的幽韵,点出高洁品性自会散发内在馨香,不事张扬却沁人心脾。这种“赠语定调、词作铺展”的结构,让后续对莲的描摹都成为对“君”之品格的隐喻,物与人间形成巧妙的互文,使赞美跳出直白的称颂,更显含蓄深沉。
二、词作的意境铺展:从莲之形到莲之魂,层层递进
上阕以“形”写莲,却处处藏“神”。“南风癫狂摇翠盖,清波肆拥红妆”,起笔便见张力:“癫狂”的南风是外在的扰动,“翠盖”(荷叶)却在摇曳中更显坚韧;“肆拥”的清波似是温柔的裹挟,“红妆”(荷花)却在环绕中更见独立。这两句不仅绘出夏日荷塘的动态之美,更暗喻“在纷扰中守定本心”的品格——正如“品若莲者”,于世事波动中始终保持从容。
“粉腮凝露暗生香”一句,转用柔笔:以“粉腮”喻花瓣之娇嫩,“凝露”显晨露之清润,“暗生香”则写芬芳不事张扬,恰如君子之德,内敛而醇厚。末句“出污而不染,高洁立横塘”,化用周敦颐名句,却不着痕迹,既是莲的特质,更是“君”的写照——“横塘”的开阔与“高洁”的挺立相映,见出不随流俗的孤标。
下阕由莲及人,勾连历史,赋予品格以文化厚度。“遥想灵均纫秋佩,汀兰曾伴幽芳”,“灵均”(屈原)以香草明志,“纫秋佩”象征对高洁的坚守,此处将莲与汀兰并列为“幽芳”之友,实则是说“如莲者”的品格,与屈原这样的先贤一脉相承,是千年文化中“洁”的象征。“千年风雅韵尤长”一句,将莲的意义从自然之物升华为文化符号,暗示“如莲者”所承载的,正是这种跨越时空的“风雅”。
结句“蜻蜓怜瘦影,独占一庭房”,以小见大:蜻蜓点水,似懂莲的清寂;“瘦影”含孤高之意,却“独占一庭房”,不必张扬,自有清辉满院。这恰是对“品若莲者”的写照——不媚世俗,自有境界。
三、落款的余韵:时空定格,心意专属
“2025年8月8日于孝感”的落款,为这份礼赞增添了私人化的温度。8月荷风正盛,孝感的地域印记让荷塘之景有了具体的时空依托,仿佛词人在彼时彼地,见莲而思人,将眼前景、心中人、笔下词熔铸一体,使这份称颂不再是空泛的比喻,而是基于特定情境的真情流露——正如莲在特定时节绽放,这份敬意也在特定时刻定格,更显真挚。
通篇来看,从赠语的点题,到词作中莲的形、神、史三层铺展,再到落款的时空锚定,全文如剥茧抽丝,既写活了莲的清姿与风骨,更借莲完成了对“品若莲者”的深层致敬:赞美其不被外物扰动的定力,不事张扬的内美,以及与先贤相通的文化品格。语言清丽而不浅白,用典自然而不晦涩,让“爱莲”的主题超越了单纯的咏物,成为一场人与莲、与先贤、与知己的精神对话。
2025年8月8日

【诗人简介】:简亦景,字桂清,湖北省孝感人。人称“江南隐士”。自幼酷爱语言文学,初中时幸得高级教师汤文斌老师悉心教导,自此心中种下“诗与远方”的梦想,一生创作大量自由体诗与散文。如今花甲之年,儿女皆已自立,便归乡定居,以诗茶为伴,执笔遨游于古韵之海,漫步于夕阳之下。
编辑制作:老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