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萧星寒《鲤鱼池》:把地域文化写进科幻故事里
■刘 健
2025年07月28日 来源:文艺报
从某种意义上说,创作是一个马太效应极其显著的领域——头部创作者的知名度和掌握的资源都是其他创作者所望尘莫及的。而要抹平这种差距,首先需要的就是自身扎实的创作功力,其次就是要靠不断地创作实践积累,用时间去慢慢拉近距离。作为一位在20世纪90年代已经出道的科幻作家,萧星寒创作成果丰硕,出版作品近20部,逾300万字。2025年初,他的最新作品《鲤鱼池》延续了对地域科幻题材深度探索的同时,展现出独特的创作风格与美学追求。
用一句话概括《鲤鱼池》的主旨,那就是,当太平洋的浪涛漫过重庆观音桥,人类最后一次迁徙不是向着星空,而是潜入幽暗的水域。萧星寒在《鲤鱼池》中将末世文学惯见的星辰大海置换为混沌的深蓝,用基因拼接的鳞片与袍哥江湖的暗涌,重构了一部关于文明存续的启示录。这座沉没的重庆城既是对科幻传统的大胆叛离,又是对本土叙事的深情回望,在机械臂与青铜剑交错的战场深处,折射出人类文明最原始的生存困局。
从创作技法层面看,《鲤鱼池》采用非线性叙事手法交织两条线索。一条线索从水生世界展开,讲述蛟人与鲛人在观音桥的激烈战争。在被水淹没的未来世界,人类历经基因改造成为水生人,分化为蛟人与鲛人两大种族,他们有着各自的生存准则与社会组织。故事中,年轻一代的佼佼者陌刀和海沫,因机缘巧合进入圣地鲤鱼池,在那里遇见祖师爷段楠和程小葵的数字分身,从而揭开了水生人类的神秘历史:千年前,温室气体大量排放引发全球性高温,冰川融化致使陆地沉没,远古病毒肆虐,陆生文明濒临灭绝。段楠和程小葵将基因编辑术与对锦鲤病毒的研究相结合,让人类注射锦鲤基因针剂转变为水生人类,此后水生人类又发展出单性繁殖技术,并分裂为蛟人和鲛人。
另一条线索则回到现实时空,彼时还是博士研究生的段楠和程小葵前往鲤鱼池观赏,面对池中鲤鱼展开天马行空的想象,而上述水生文明的种种,竟是他们脑海中虚构的小说情节。这种叙事方式丰富了故事层次,读者在不同视角的切换中,既感受到水生世界紧张刺激的战争与冒险,又在现实与虚构的交织中,对故事的本质有更深刻的思考。
萧星寒在《鲤鱼池》中深度融入重庆地域文化,是科幻演绎地域文化的创新尝试。小说里,重庆的地名地貌随处可见,曾经繁华的观音桥、朝天门如今沉入海底,成为故事发生的重要场景。袍哥文化的融入也是一大亮点,蛟人一族的组织架构与旧时袍哥组织相似,有龙头大爷、圣贤二爷、当家三爷及数位管事,众人于讲茶大堂议事。将袍哥文化融入科幻故事,不仅为小说增添趣味性与独特性,更传达出一种理念:即便生存环境从陆地变为海洋,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地域文化依然能在新的文明形态中生根发芽,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与延续性。
而通观全篇,作者对人类终极命运的人文关怀跃然纸上,尤其着重对人类战争进行反思。蛟人与鲛人之间数百年的流血冲突从未间断,两族内部各支派也是纷争不断。即便文明形态从陆生转变为水生,人类的私心与竞争依旧存在。这种情节设定揭示了战争的荒谬与危害,从水生世界的战争映射到现实中地球人类的战争,在宇宙时空的宏大尺度下,人类的战争显得微不足道却又充满危机。作者通过对战争的反思表达了对人类命运的忧虑,促使读者思考在现实世界中,人类应如何避免陷入无意义的争斗,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探索未来的生存与发展之路。
同时,小说还探讨了人类异化问题。为了在灾难后的世界生存,人类借助基因驱动技术改造自身成为半人半鱼的生物,这一过程涉及人的异化方向、主导权以及异化结果等诸多思考。这些问题使小说跳出单纯的冒险叙事框架,上升到对人类本质、科技发展与文化传承等多方面的深度思考,展现出作品的思想深度与广度。归根结底,《鲤鱼池》揭示出当所有生存策略都沦为基因驱动的困兽之斗时,或许唯有在鳃与肺的双重痛楚中重构文明记忆,才是我们最后的救赎。而凭借独特的叙事结构、浓郁的地域文化特色以及对人类命运的深刻洞察,《鲤鱼池》不失为一部独具特色的科幻作品。萧星寒以其扎实的创作功底,将科幻元素与现实思考紧密结合,为科幻文学在地域文化融合与主题深度挖掘上提供了新的启示。
(作者系天津市科普作协理事)
==============================
图书作者说
《鲤鱼池》写于2022年。那年夏天,重庆天气异常炎热,连晴多日,河流干涸,树木枯死,水电站因为缺水而无法发电。不少地方燃起了冲天的山火,至今我犹记得重庆山火中那些了不起的英雄。种种现实,给了我写作灵感。
我开始设想,如果高温持续下去,全球冰川融化,重庆淹没于扬子海中,人类会如何应对?我们的后代会过怎样的生活?他们又如何看待现在的我们?就这样,《鲤鱼池》的故事一点点地铺展开来。
题目里的鲤鱼池实际上指的是重庆市江北区鲤鱼池42号艺术公园,在小说里是水生人的繁殖中心,是整个故事的起点,也是故事最核心事件的发生地,还是关于文明存续与互鉴的双重隐喻。在《鲤鱼池》中,我探讨了许多话题:什么才是好的文化传承?极端环境下个人的选择如何影响族群的走向?主题深化的同时,在故事上我力求通俗易懂,将武侠、重庆与科幻三种元素结合在一起,争取让小说达到“外行有热闹可看,内行有门道可看”的阅读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