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文物跳出课本,凉州的风终于吹到了江南。“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在许多人的印象里只停留在课本诗句中的凉州,小吴给大家带到苏州啦!这让许多观众发文直呼“课本里背过的凉州词,终于有画面了!这波文化带货我狂炫!”
而8月16日,许多观众们期待已久的“噩侯四器”原件真品(神面纹卣一对、噩侯方罍、神面纹尊)也即将在吴文化博物馆展出,随之一起的还有噩仲方鼎、噩侯罍等五件重磅展品,异常珍贵,此次机会难得,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可以抓紧“冲”啦!
7月25日,“凉州——文化想象与历史真实”特展正式开展,小吴发现,距“凉州展”开幕刚刚半个月,各平台已被“刷屏式”好评攻陷。有观众拖着行李箱就直奔展厅,只为看一看那传说中的汉代“敬老卡”;也有历史迷连刷三天还高呼“看不完”;更有观众刚看完出来就接连预约“二刷”,火爆程度可想而知。网友辣评:“凉州的风吹到江南,我的脑子已被吹疯了!”
各类主流媒体也争相报导。从开幕式到展品再到后续宣传推广、策展人等采访,都是满满地支持!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展览更是国内第一个以“凉州”为主题的特览,以汉代”河西四郡“所设凉州为地域参考范围,第一次全面系统为观众呈现凉州通史,以及该地区所展现的多元民族文化内涵和勇敢蓬勃、敢拼敢冲的精神内核。
截至8月1日,吴文化博物馆更是凭借“凉州展”登上了中博热搜榜展览总榜中“全国TOP100热门展览推介新展·特展”前十。外地观众更是直呼:“苏州老铁,这波文化快递签收满分!”
此次展览包含了3个地市、6家博物馆共181套272件文物,其中一级文物数量众多,还包含了王杖诏书令册简、北凉石塔等国宝级文物。
走进吴文化博物馆一楼特展厅,凉州的“热浪”铺面而来,从新石器时代的彩陶罐到元代藏文石经版,跨越五千年时光在苏州“团建”。
最吸睛的当属汉代养老“神器”——王杖诏书令册简和彩绘漆木鸠。想象一下:西汉70岁的老人拄着拐杖逛街,相当于自带VIP标识,见官不跪、免税免役,简直堪称古代版的“敬老卡”啊。甚至有观众在参观的时候打趣:“这比我的社保卡酷多了!”
都说“凉州自张轨以来,世信佛教”,北凉石塔、北魏造像石塔和佛首佛身的同框亮相更是让佛教艺术爱好者狂呼:“过年了!”436年雕刻的北凉石塔虽仅高43厘米,却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佛塔实物,塔身刻满经文与佛像,手机镜头贴再近都很难拍尽细节。许多观众通过这次展览发现,蹲下平视佛像的眼睛,能感受到最温柔慈悲的注视,给人一种治愈的感觉。有历史类博主发千字长文感慨,“以前只知道‘五胡乱华’,这次展览却让我看到了民族融合的璀璨。”
吴文化博物馆采用新思,以魏晋莲花藻井砖、彩绘采帛壁画砖等堪称1600前的“文玩手账”,揭开被历史寥寥几笔带过的“五凉时代”。
胡汉交融的浪漫在展览中唐代部分达到高潮。粟特商人翟舍集的墓志记载着“外商转正”的故事——这位武威的安姓夫人家族已入籍唐朝,“进有荣秩,居而退耕”的跨国打工经历,简直是当代打工人“转正”实录,足以引发职场人的共鸣。配上镀金口三鱼莲瓣纹银碗里葡萄美酒的痕迹,观众不由地笑问:“难道丝绸之路的尽头是跨国团建酒会?”
其实此次凉州热潮绝非偶然,人们对于凉州文化一直是好奇且向往的。就在6月“与辉同行·甘肃行”直播间,“凉州农鲜”的沙漠西红柿5分钟爆卖5万单,销售额突破百万;威武市凉州文化研究院更是开设四大短视频账号花式整活来宣传凉州文化的魅力;甘肃文旅新媒体的国际传播力也是相当抢眼,暑期选择来到甘肃研学的孩子们也是数不胜数。由此,凉州文化在各个领域的号召力可见一斑。
从直播间到博物馆,从线上到线下,凉州文化真的是杀疯了!“凉州展”的这场“文化风暴”根本停不下来,吴文化博物馆的展厅已经成为全网认证的“多巴胺历史现场”,这波江南与河西走廊的“梦幻联动”让许多网友在各大平台高呼“从前背凉州词抠破脑袋,现在看凉州展走不动道——这波穿越值得我高铁票+熬夜写的彩虹屁小作文!”,立志要做朋友圈最潮的“精神凉州人”!
这次“凉州展”的开展日期是从7月25日至11月23日,感兴趣的宝子们一定要抓紧时间来身临其境地感受凉州的独特魅力。
小吴要提醒大家:苏州吴文化博物馆发出的“手慢无通知”请各位及时查收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