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十一章·纹命
山径上的晨露沾湿草鞋,青儿数着掌心的金纹——已是第七道。
走在前头的济公突然驻足,破扇子指向远处炊烟:"女菩萨,讨斋饭的去处有了。"他转身时,青儿迅速攥紧手掌。
"藏着什么宝贝?"济公醉眼乜斜,扇骨却精准地点在她腕间。青儿不得不展开手掌,七道金纹组成未完成的梵字。
济公瞳孔骤缩。这是"往生印",每多一道代表寿元折损一纪。他忽然扯开自己衣襟,心口处的火莲烙印竟也多了七瓣。
"大师..."
"嘘——"济公突然捂住她的嘴。林间惊起的飞鸟组成古怪阵型,正是佛经记载的"劫兆"。远处清水镇上空,乌云凝成倒悬的佛掌。
镇口石碑旁,说书人沙哑的声音随风飘来:"...那疯罗汉佛骨生魔心,为个女子逆天改命,结果呀..."惊堂木拍下,"三界因果乱成了一锅粥!"
---
第二十二章·夜窥
客栈油灯将两人的影子投在窗纸上。
青儿擦拭着铜镜残片,镜面突然映出窗外一闪而过的黑影。她假装失手打翻茶盏,热水泼在窗棂上,暗处立刻传来忍痛的闷哼。
"睡吧。"济公打着哈欠弹灭油灯。黑暗中,他的破扇子无声飞旋,从梁上打下个蒙面人。
黑衣人喉间发出古怪音节,身体突然融化成一滩腥臭血水,只剩半块玉佩浮在血泊中。青儿用筷子夹起玉佩,背面刻着残缺的镜天宗徽记——与她母亲遗留的图案一模一样。
子时更响,济公突然坐起:"来了。"
屋顶瓦片轻微震动,数十道黑影鱼贯掠过。他们抬着的轿辇里,有只苍白的手正摩挲着块八角铜镜。青儿心口的镜面残片突然灼烧,映出轿中人侧脸——竟与赵无咎有八分相似,只是眼角多出颗滴血泪痣。
"有意思。"济公抠着脚丫嘀咕,"死人从坟里爬出来讨债了。"
---
第二十三章·梦谶
青儿在梦中又回到塔顶密室。
这次她看清母亲跳入大千镜前,从袖中抖出张残缺地图。镜面泛起涟漪时,浮现的却不是母亲的脸,而是个与济公容貌相似的年轻僧人,正在雷音寺藏经阁偷取某卷竹简。
"阿难..."梦中有人叹息。
青儿猛然惊醒,发现济公不在房中。窗外传来断续梵唱,循声来到废弃山神庙,看见骇人一幕——
月光下,济公左半身金光璀璨,右半身魔气森然。两个虚影在他身后纠缠:降龙罗汉法相庄严,而魔相竟与轿中人有七分相似。最诡异的是,他们争夺的不是兵器法宝,而是一盏青灯。
青灯忽明忽暗间,青儿看见灯芯坐着个小小人影,面貌酷似幼年的...自己?
"看够了吗?"济公突然转头。此刻他的脸一半宝相庄严,一半狰狞如恶鬼,声音却是前所未有的清明:"这是三十年前,我犯下的错。"
---
第二十四章·残照
暴雨冲刷着无名坟冢。
赵无咎从泥泞中爬出,青钢剑已锈迹斑斑。他困惑地看着水中倒影:魔纹尽褪,额间金莲栩栩如生,可这张脸...为何如此陌生?
记忆碎片在雷声中闪回:母亲将铜镜塞给他、黑衣修士的骨杖、青儿含泪的眼睛...最后定格在济公半魔化的面容上。
"师父?"他无意识喃喃。这个称呼让他自己都惊诧——记忆中从未拜师。
雨中走来个打伞的锦衣公子,眼角滴血泪痣在闪电下格外刺目:"师弟,睡糊涂了?"伞沿抬起,露出与赵无咎八分相似的脸,"镜天宗需要你。"
赵无咎本能地后退,却发现掌心不知何时多了块铜镜碎片。碎片灼烧般发烫,映出幅诡异画面:锦衣公子站在血池中,而池底沉着无数个...济公?
"走吧。"锦衣公子轻笑,"该去会会我们亲爱的...父亲大人。"
远处山巅,正在卜卦的济公突然捏碎铜钱。他望向暴雨深处,破袈裟无风自动:"债主上门咯。"
---
【作者简介】胡成智,甘肃会宁县人。八十年代开始文学创作,现任都市头条编辑及认证作家。曾在北京鲁迅文学院大专预科班学习,后于作家进修班深造。其中篇小说《金兰走西》荣获全国二十四家文艺单位联办的“春笋杯”文学奖。诗词作品多见于“歆竹苑文学网” 代表作有《故园赋》《群居赋》《觉醒之光》《诚实之罪》《盲途疾行》《文明孤途赋》等。近年出版有《胡成智文集【诗词篇】【小说篇】》三部曲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三部曲。
八十年代后期,便长期从事于周易八卦的预测应用,并深入钻研地理风水理论与实践。近三十年,著述了《山地风水辨疏》《平洋要旨》《六十透地龙分金秘旨》等六部地理专集,均收录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中。该文集属内部资料,不宜全部公开,部分地理著述正逐渐在网络平台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