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感叹大悲寺苦行僧(藏头诗)
◎晁一民
感佩清修动地天,
叹服苦行步履艰。
大慈悯世心怀广,
悲愿弘深意自宽。
寺隐青山尘念远,
苦持戒律道心坚。
行藏有度禅机悟,
僧守空灵在人间。
赏析
晁一民创作的《七律·感叹大悲寺苦行僧》,无疑是一首独具匠心的佳作。它宛如一颗精心雕琢的明珠,不仅具备七律诗严谨的格律之美,更以别出心裁的藏头诗形式,深藏着诗人对大悲寺苦行僧那份浓郁而深沉的情感,以及对他们崇高精神境界的由衷敬意,全方位、多层次地展现出苦行僧令人敬仰的修行生活画卷。
格律之美:严谨对仗,奠定情感基石
从格律方面审视,此诗堪称典范,严格恪守七律的规则。全诗八句,平仄巧妙相间,犹如一曲和谐的乐章,音韵流转自然。其中,颔联“大慈悯世心怀广,悲愿弘深意自宽”与颈联“寺隐青山尘念远,苦持戒律道心坚”,对仗之工整令人赞叹。在词性上,“大慈”对“悲愿”,“寺隐”对“苦持”,皆是偏正结构相对;“悯世”对“弘深”,“青山”对“戒律”,动宾与名词相对,精准无误。从结构来看,上下句句式相似,语义相互呼应。“大慈悯世”与“悲愿弘深”都围绕着苦行僧的慈悲心怀与宏大志愿展开;“寺隐青山”描绘修行之地,“苦持戒律”阐述修行方式,紧密关联。这种精妙的对仗,不仅体现出诗人深厚的诗词功底和高超的驾驭能力,更为情感的抒发与意境的营造,搭建起了坚实稳固的形式框架,使诗歌在形式与内容上达到完美融合。
藏头之妙:点明主题,直抒敬重之情
作为一首藏头诗,其独特之处在于每句首字相连,清晰呈现“感叹大悲寺苦行僧”,直截了当地点明主题。首联“感佩清修动地天,叹服苦行步履艰”,诗人毫不掩饰地开篇直抒胸臆。“感佩”二字,如同一把情感的钥匙,瞬间开启读者对苦行僧清修行为的崇敬之门,仿佛能感受到那清修之举所蕴含的强大力量,足以惊动天地。而“叹服”则进一步强化这种情感,让读者深切体会到诗人对苦行僧在艰难苦行之路上坚韧不拔精神的由衷赞叹。这两句诗,如同一声激昂的开场号角,引领读者走进苦行僧的修行世界,使其在开篇便深深感受到诗人对苦行僧那份沉甸甸的敬重。
颔联之蕴:慈悲宏愿,展现精神风貌
颔联“大慈悯世心怀广,悲愿弘深意自宽”,宛如一幅细腻的人物精神画像,从深层次刻画了苦行僧的形象。“大慈悯世”一词,生动地勾勒出苦行僧对世间万物怀有的慈悲怜悯之心。他们以广阔的胸怀,包容着世间的苦难与众生的疾苦,这份慈悲并非狭隘的同情,而是一种无私的大爱,如同温暖的阳光,普照大地。“悲愿弘深”则进一步强调他们普度众生的宏大悲愿,这种悲愿源自内心深处对众生解脱的渴望,无比深厚。正因如此宏大的悲愿,他们的内心境界愈发开阔,超越了世俗的局限。此联让读者真切地看到苦行僧心怀苍生、志向高远的精神风貌,仿佛能透过文字,触摸到他们那颗炽热而充满大爱的心灵,感受到他们为实现悲愿所蕴含的坚定力量。
颈联之绘:环境与志,凸显修行虔诚
颈联“寺隐青山尘念远,苦持戒律道心坚”,为读者描绘出一幅充满诗意与禅意的画面,展现了苦行僧所处的修行环境以及他们对戒律的坚守。寺庙隐匿于青山环抱之中,青山连绵,绿树成荫,宛如世外桃源,隔绝了尘世的喧嚣与纷扰。这种宁静清幽的环境,象征着苦行僧远离尘世杂念,内心如同青山般宁静沉稳。“苦持戒律”则突出了他们对佛法戒律的严格遵守,哪怕面对诸多艰难困苦,也绝不轻易违背。这份坚守,彰显出他们对佛法修行的虔诚与专注,如同磐石般坚定不移。在这青山环绕的寺庙中,苦行僧们日复一日地秉持戒律修行,他们的道心在岁月的磨砺中愈发坚韧,为追求更高的修行境界默默付出,令人动容。
尾联之悟:修行境界,超凡脱俗之赞
尾联“行藏有度禅机悟,僧守空灵在人间”,恰似对苦行僧修行方式与最终境界的高度凝练总结。“行藏有度”体现出苦行僧在修行过程中,无论是行为举止还是处世态度,都恰到好处,皆有分寸。他们深知何时该积极入世,何时应潜心修行,在日常的一言一行中,都能领悟到佛法的禅机妙理。这种对禅机的深刻领悟,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通过长期的修行与生活实践积累所得。“僧守空灵在人间”描绘出苦行僧虽身处尘世,却能坚守内心的空灵纯净,宛如莲花出淤泥而不染。他们不被世俗的功名利禄所诱惑,不被尘世的繁杂琐事所困扰,始终保持内心的宁静与超脱。这种超凡脱俗的精神境界,让他们在人间这片喧嚣的土地上,独守一方心灵的净土,成为众人敬仰的修行楷模。
整首诗以藏头诗这一独特形式为线索,紧密围绕“感叹大悲寺苦行僧”这一主题,从对苦行僧清修行为的感怀起笔,逐步深入到对其精神境界、修行环境与方式的描绘,直至对他们最终达到的空灵超凡境界的赞叹,层层递进,丝丝入扣。诗人用细腻的笔触、真挚的情感,将苦行僧高尚的品德、坚定的信仰与超凡的精神境界展现得淋漓尽致,同时也将自己对苦行僧深深的赞叹与敬意融入其中,使读者透过这首诗,仿佛亲身走进大悲寺苦行僧的修行生活,对他们的精神世界有了更为深刻、全面的认识与感悟,领略到佛法修行的深邃魅力与精神力量。
作者简介:晁一民,本名晁佃荣,笔名晁一民、大上,1968年生,山东临沂人。中国收藏家协会会员,中华诗书画派成员,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临沂市书法家协会会员,临沂市美术家协会会员,临沂市传承书画艺术中心主任、蒙山国画院院长,青年文学家理事会鲁南文学社社长,艺术传承网总编,民间作家网主编,《当代作家书画家》(民刊)总编,《中国诗人年度诗歌选集》主编,《名家百科》(mingjiabk.cn)网站站长。著有诗歌理论专著《新诗艺术创作初探》、书画创作随笔集《学书杂谈》、收藏鉴赏随笔集《书画与古玩收藏杂谈》、长篇小说《大上圣尊》等十余部图书。国内外多家出版社组稿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