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念奴娇•岳城水库
文/谢爱民
太行余脉,锁漳河浩渺,碧涵千顷。
坝卧长虹吞巨浪,闸泄雷霆声应。
远岫浮青,平波映日,鸥鹭风帆影。
天光云影,一湖秋色清净。
遥想当代工程,千军挥汗,石破天惊景。
蓄得甘霖滋冀豫,旱涝随需调整。
渔唱舟横,风吟苇荡,晚照渔灯静。
凭栏遥望,美姿沉醉仙圣。
赏析:
这首《念奴娇·岳城水库》以景入情、以史述今,将水利工程的壮阔与人文情怀巧妙融合,是一首兼具画面感与思想性的佳作。以下从几个角度点评:
一、意象选取:壮阔与细腻交织,凸显水库特质。
上阕以“太行余脉”“漳河浩渺”“碧涵千顷”开篇,用宏大地理意象勾勒水库的空间格局,既点明其依托山势、拦截河流的自然属性,又以“碧涵”突出水体的清澈与辽阔。
随后“坝卧长虹吞巨浪,闸泄雷霆声应”堪称神来之笔:“长虹”喻堤坝形态之优美,“吞巨浪”显其拦截洪水的磅礴气势;“雷霆声应”则以听觉强化闸门泄洪时的震撼力量,动静结合,精准捕捉水利工程的功能性与视觉冲击力。
而“远岫浮青”“平波映日”“鸥鹭风帆”等意象,则转向细腻的景物描写,从远山、波光到水鸟、舟船,勾勒出水库建成后宁静和谐的生态图景,与“巨浪”“雷霆”形成对比,暗含工程带来的环境改善。
二、时空转换:从实景到历史,深化主题内涵。
下阕由景入史,“遥想当代工程,千军挥汗,石破天惊景”一句,将视角拉回水库建设的历史现场。“千军挥汗”以简练语言刻画劳动者的艰辛付出,“石破天惊”既赞工程难度之高,又显人定胜天的豪情,赋予景观以人文厚度。
紧接着“蓄得甘霖滋冀豫,旱涝随需调整”直点工程价值:“甘霖”喻水库蓄水之珍贵,“滋冀豫”明确其滋养河北、河南两地的地域贡献,“旱涝调整”则点出防洪抗旱的核心功能,让词作不仅停留在写景,更升华为对民生工程的赞颂。
结尾“渔唱舟横,风吟苇荡,晚照渔灯静”又回归当下实景,以渔民欢歌、晚风芦苇、落日渔灯的静谧画面,展现水库带来的安居乐业景象,与“千军挥汗”形成“建设—成果”的闭环,情感递进自然。
三、情感基调:豪迈与温情并存,传递人文关怀。
全词情感层次丰富:写工程时“吞巨浪”“雷霆声”“石破天惊”尽显豪迈气魄,赞劳动人民的伟力;绘风光时“浮青”“映日”“鸥鹭影”流露对自然之美的欣赏;述价值时“滋冀豫”“旱涝调整”饱含对民生福祉的关切;结尾“凭栏遥望,美姿沉醉仙圣”则以抒情收束,将对水库的赞美推向极致,“仙圣沉醉”的夸张手法,实则是对这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景象的由衷赞叹。
这种情感既有对宏大工程的敬畏,也有对平凡生活的温情,让“水利工程”这一硬核主题变得鲜活而有温度。
四、格律与语言:凝练精准,兼具豪放与婉约之风。
作为“念奴娇”词牌,全词句式长短交错,上阕写景多用长句铺展画面,下阕叙事用短句增强力度(如“千军挥汗,石破天惊”),节奏张弛有度。语言上“碧涵千顷”“远岫浮青”等句清丽雅致,“吞巨浪”“雷霆声应”则刚劲有力,豪放与婉约风格交融,既符合词牌的传统韵味,又贴合现代工程的雄浑气质。
总结:这首词以岳城水库为核心,既写活了工程的壮阔之景,又讲透了其历史价值与民生意义,做到了“景、史、情”的有机统一。从自然景观到人文历史,从工程功能到生活场景,视角多维而聚焦,语言凝练而生动,堪称一首兼具地域特色与时代精神的佳作。
注:我父谢东科是参与此项工程建设的民工之一。
作者简介:谢爱民,汉,男,生于50年代,河北省平乡县人,河北大学中文系毕业,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诗词著作家、省、市诗词协会员,市海棠诗社副社长。爱好新闻、公文、评论、诗歌写作,多篇新闻获囯家、省奖,多首诗词获奖,著《心海涛声》诗词集。

《新诗大观》长期征稿、赠阅启事
《新诗大观》为邢台市诗人协会主办的纯诗歌刊物,逢双月出刊。
《新诗大观》诗刊创刊于1994年,至今已经编辑出版141刊。主要栏目有“特别推荐、诗现场、诗歌发现、散文诗叶、诗歌密码、网络诗文本、诗天纵横、诗歌部落、诗坛撷英、诗人说诗、古韵新声”等。《新诗大观》长期面向国内外征集诗歌相关稿件。
本刊真诚免费赠阅读者,只望读者支付18元/本邮资,增加一本加10元。
投稿邮箱:xsdg1994@163.com
业务联系:13930908446 (同微)
获书通道:13932935519(同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