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前语:涪陵工务段关工委将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公司关工委和重庆分会开展的“纪念红军长征胜利90周年和遵义会议胜利召开90周年”中华魂主题读书活动的《通知》精神,疏理发到“‘五老’与青工结对包保工作群”,要求“五老”指导结对徒弟撰写《弘扬长征精神 我为确保渝怀铁路安全畅通作贡献》读书体会征文,作为结对徒弟每季完成一篇“学习体会”或“工作思想汇报”的文学作品。现将主题读书心得体会征文之八《长征精神照亮我的钢轨人生》转发青工学习。
读书体会之八
长征精神照亮我的钢轨人生
文/王文鑫 指导五老/熊家林
捧读关工委下发的《红军长征史》,红军将士爬雪山、过草地,在恶劣环境中徒步前行,在枪林弹雨中奋勇冲锋的画面,始终印记在我的脑海里。二万五千里长征的伟大壮举,不仅是历史的深情回响,更是对我们当代青工的鞭策与鼓舞。2024年7月,我怀揣重庆公共运输职业学院“高速铁路综合维修技术”专业的大专文凭,踏入涪陵工务段职工培训教室,关工委“入路第一课”教育,如同一束光照进了我的世界,我暗自发誓,在钢轨人生的“长征路”上坚定地走下去。
一、艰苦奋斗,钢轨上的坚韧足迹
红军将士们在长征途中,历经了无数艰难险阻。血战湘江、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每一步都充满了艰辛与磨难,但他们始终保持着坚韧不拔的英勇气概,这无疑是艰苦奋斗精神的生动写照。而工务线路养护工作,同样需要这样的精神底色。
初上岗时,我便深刻体会到了这份工作的艰辛。盛夏,骄阳似火,40 ℃的高温炙烤着大地,钢轨表面温度更是接近 60 ℃。踏上巡检之路,仿佛置身于巨大的蒸笼之中,热浪扑面而来,每走一步都需要极大的毅力。一趟巡检下来,汗水湿透了衣衫,仿佛刚刚从水中捞出一般,衣服拧一拧,便能淌下汗水。寒冬,凛冽的寒风如刀割般刮过脸颊,手脚冻得麻木,仿佛失去了知觉。然而,手中的道尺却容不得有一丝偏差,因为这是保障铁路安全的关键。雨季,洪水频发,如同张牙舞爪的猛兽,威胁着铁路的安全。才上完天窗,还未来得及休息,便又接到防洪巡查通知。没有丝毫犹豫,迅速穿上雨衣,奔赴现场。在这些场景中,我渐渐明白,线路工的工作,不存在所谓的“舒适区”,每一寸铁轨都是我们的“责任区”。
最令我难忘的,是第一次参与换长轨作业。那是一个夏夜,闷热难耐,空气中弥漫着让人窒息的气息。我们十几人如同紧密协作的战士,合力将 200 米长的钢轨缓缓推入指定位置。钢轨沉重而滚烫,汗水浸透了手套,手掌与钢轨的摩擦,让疼痛如电流般传遍全身。但当看到列车平稳地驶过新轨,发出有节奏的声响时,心中涌起的自豪如同汹涌的潮水,淹没了所有的疲惫与疼痛。师傅轻轻拍了拍我的肩膀,微笑着说:“小伙子,手上的茧子就是线路工的‘军功章’。”那一刻,我仿佛看到了长征路上红军战士们穿着草鞋,即便脚底磨破,鲜血染红了草地,却依然坚定前行的画面。艰苦奋斗,不仅仅是体力上的考验,更是对“零误差、零隐患”标准的执着坚守。因为每一毫米的误差,都可能影响列车的安全运行;每一处病害的疏忽,都可能造成无法挽回的严重后果。
二、众志成城,共筑铁路安全防线
长征路上,红军将士们官兵一致,精诚团结,众志成城。在面临前有阻击、后有追兵的绝境时,他们凭借着团结的力量,战胜了一个又一个艰难险阻。工务线路养护工作,同样是团队协作的典范。
今年五月,我有幸参与了一次大型的更换道岔作业。从施工方案的精心制定,到工具的细致准备;从作业的合理分工,到质量的严格回检,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班组成员的默契配合。防护员如同敏锐的哨兵,精准地传达着每一个指令,为作业人员的安全保驾护航;工长则像沉稳的指挥官,统筹全局,确保整个作业过程有条不紊地进行;组员们各司其职,如同精密运转的机器上的零件,发挥着各自的作用。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仅用 170 分钟便安全高效地完成了作业,效率超出了预期。
那一刻,我深刻领悟到,个人的力量犹如沧海一粟,是有限的。而我们唯有团结一心,才能汇聚成坚不可摧的力量,筑牢铁路安全的铜墙铁壁。线路工不是独自战斗的“孤胆英雄”,而是一个紧密相连的“安全共同体”。只有所有人员都做好自控、互控、他控,彼此信任,相互支持,才能安全地完成每一次作业。正如长征路上红军将士们同舟共济,我们每一个人都是铁路安全大堤上不可或缺的一块砖石,只有紧密团结在一起,才能筑起坚不可摧的防线,守护着列车的安全通行,守护着万千旅客的平安。
三、坚定信念,紧跟党的光辉指引
红军长征,历时 368 天,跨越 14 个省,翻越 20 余座高山,渡过 30 余条河流。在这漫长而艰辛的征程中,平均每 300 米就有 1 名红军牺牲。这一组组触目惊心的数字背后,是“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坚定信念,是“风雨浸衣骨更硬”的钢铁意志,是“坚定信念跟党走”的绝对忠诚。红军长征的胜利,根本在于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遵义会议的召开,果断纠正了军事指挥上的错误,如同在黑暗中点亮了一盏明灯,挽救了红军,挽救了党,挽救了中国革命。“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的政治品格,也成为了共产党人最鲜明的政治底色。
作为新时代的涪工青年,我时刻牢记结对师傅对我的思想引领和谆谆教诲。坚定信念跟党走,这不仅仅是一句口号,更是我内心深处的信仰。我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积极向党组织靠拢,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当好党的助手,充分发挥共青团员的生力军作用。在工作中,我以身作则,带动身边的同事共同进步。因为我深知,只有紧跟党的光辉指引,我们才能在钢轨人生的道路上不迷失方向,才能为铁路事业的发展贡献出自己更大的力量。
四、珍惜时光,不负青春与使命
红军长征之所以能够取得胜利,是因为我们党在蒋介石背叛革命,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发动第五次大围剿的严峻历史背景下,审时度势,抓住机遇,作出了开展二万五千里长征,与敌军周旋,保存革命实力的重大决策。人生的轨迹亦是如此,充满了选择与机遇。
高中毕业时,我选择了重庆公共运输职业学院“高速铁路综合维修技术”这个专业。后来,成都局集团公司选择了我,让我有幸来到渝怀线,成为一名涪工人。去年 11 月,关工委“五老”开展结对徒弟活动,我起初未能入选。但我并未放弃,冒昧向熊主任请求。熊主任在已有 2 名结对徒弟的基础上,欣然吸收我成为第 3 位结对徒弟。11 月 13 日,我与德高望重的熊主任签订了《结对包保合同》。此后,熊主任通过微信、电话,在思想上引领我不断进步;在业务上不断提升;在写作上不断上进,指导我撰写的「散文」《为了补救“这份”遗憾,我豁出去了》「读后感」《读<回望第一路><孙老不老,余热依旧>有感》《长征精神照亮我的钢轨人生》「新闻特写」《包饺子,宰全羊,过冬至》等10多篇读书体会、新闻特写、文学作品、生产图文信息,分别在《西铁报》《涪工映像》《今日头条》《都市头条》《美篇》《顶端新闻》平台发表。我深知,这一切来之不易,我无比珍惜这大好时光。
站在新长征的起点上,长征精神如同一座熠熠生辉的灯塔,照亮着我前行的道路。我将把每一项工作任务都当作“攻克娄山关”的战役,全力以赴;把每一次应急抢险都当作“飞夺泸定桥”的冲锋,勇往直前。面对艰苦环境,我将做到“困难面前不低头,挑战面前不退缩”;面对技术难题,我将发扬“钉子精神”,努力啃下硬骨头;面对时代的召唤,我将勇当“开路先锋”,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铁路,为铁路的高质量发展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让长征精神在钢轨上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引领着我在钢轨人生的“长征路”上,书写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
作者系涪陵工务段2024年新入路高职大专生,指导“五老”系作者结对师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