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章:萍水相逢是前缘
民国十二年春,湘西十万大山深处。
云寄瑶提着药箱跋涉在泥泞山路上,青布鞋早已被露水浸透。远处传来闷雷声,她抬头望了望铅灰色的天,山雨欲来的湿气裹着杜鹃花香扑面而来。
"姑娘!前面不能去!"
苍老的声音惊得她驻足。转身见是个采药老翁,竹笠下皱纹里嵌着忧色:"雾隐村不接外客,那儿的河水会吃人哩。"
寄瑶将碎发别到耳后,露出颈间挂着的半枚羊脂玉佩:"老伯,我父亲三年前进山采药,最后来信说在雾隐村见过这种玉佩..."
话音未落,暴雨骤至。她慌忙护住药箱奔向山涧,忽听得湍流中传来异响。朦胧雨雾里,一袭青衫在漩涡中沉浮,苍白手指死死抓着岩缝。
"抓紧!"寄瑶解下腰间药绳抛去。那人抬头刹那,她看见一双映着闪电的眼睛——漆黑如墨,却又亮得惊人。
湍流将人卷到岸边时,他腰间叮当落下一物。寄瑶捡起沾泥的玉佩,指尖突然发抖。这残缺的纹路,分明与她颈间玉佩严丝合缝。
"姑娘的救命之恩..."男子呛着水撑起身子,湿透的衣襟下隐约露出狰狞鞭痕,"在下程砚舟。"
雷声轰然炸响,寄瑶望着他衣领内若隐若现的青色刺青——那是北方军阀独有的标记。药绳在掌心勒出血痕,她想起父亲信中最后那句:"若见青龙纹,速离。"
---
第二章:玉佩双合见惊澜
雾隐村的晨雾沾湿了砚舟的睫毛。他望着在药圃忙碌的倩影,那截皓腕上还留着昨日救他时勒出的淤青。
"云姑娘。"他递还洗净的帕子,"昨夜你说令尊..."
"程公子还是先服药罢。"寄瑶将陶碗搁在石桌上,碗底与玉佩相碰,发出清越声响。她忽然抓住他翻看玉佩的手:"这纹路里的红痕,是血沁?"
砚舟指尖一颤。三日前那个血夜,父亲用枪托砸碎密室木匣:"这定情信物留着何用?"飞溅的碎玉划破他眼角,也割断了最后一丝父子情分。
"姑娘!"柴门外跌跌撞撞跑来个小丫头,"祠堂...祠堂又发病了!"
寄瑶药箱都没拿就冲出去。砚舟追到祠堂,只见她跪在草席前,银针在老者痉挛的四肢间翻飞。当最后一针落在人中穴时,老者突然抓住她手腕:"云大夫...你爹留下的药方..."
祠堂突然鸦雀无声。寄瑶感觉背后灼热的视线,回头正见砚舟拾起从老者怀中滑落的纸片——那上面除了药方,还有半幅地图,与她父亲笔记里的笔迹一模一样。
黄昏时分,寄瑶在溪边找到独坐的砚舟。他脚边躺着个油纸包,露出枪械的冷光。
"程公子。"她声音比山雾还轻,"今日那地图..."
"令尊恐怕凶多吉少。"砚舟突然转身,将她护在身后。林间传来枯枝断裂声,十几个持械黑影正在逼近,为首者额角有道蜈蚣似的疤。
寄瑶感觉贴着的后背瞬间绷紧。那人哑着嗓子笑:"少帅躲在这温柔乡里,大帅可是把北平翻了个底朝天..."
---
【作者简介】胡成智,甘肃会宁县人。八十年代开始文学创作,现任都市头条编辑及认证作家。曾在北京鲁迅文学院大专预科班学习,后于作家进修班深造。其中篇小说《金兰走西》荣获全国二十四家文艺单位联办的“春笋杯”文学奖。诗词作品多见于“歆竹苑文学网” 代表作有《故园赋》《群居赋》《觉醒之光》《诚实之罪》《盲途疾行》《文明孤途赋》等。近年出版有《胡成智文集【诗词篇】【小说篇】》三部曲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三部曲。
八十年代后期,便长期从事于周易八卦的预测应用,并深入钻研地理风水理论与实践。近三十年,著述了《山地风水辨疏》《平洋要旨》《六十透地龙分金秘旨》等六部地理专集,均收录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中。该文集属内部资料,不宜全部公开,部分地理著述正逐渐在网络平台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