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抽烟的老恶习,但自己并不喜欢闻到烟味,自己身上的烟味也不喜欢,也不愿意看到乱扔烟蒂的场面,在室外找不到垃圾桶的时候,我宁愿攥着烟头或是将烟头塞进烟盒。有不少人会毫无顾忌地在任何地方扔掉烟屁股,还要弹一个弧形,让它优美地降落。
这天我照例在单位阳光房——那里是吸烟区,过烟瘾。初春的天很蓝,连白云也没有,我的烟气散在空中,明显污染了空气,照例自责。
这时我看到楼下的冬青绿化带比冬天时鲜绿了一些,是前些天春雨润泽的结果,但新的叶芽还没生出,生一层新芽时才更养眼。现在是上午九点,一名穿着灰工装的清洁工人正在工作中。我以前的印象里,清洁工人要早一点上班的,在八点之前,甚至更早。在一些歌颂清洁工的文艺作品中,将这些城市“美容师”的工作时间定位在黎明之前,他们是迎接第一缕曙光的第一波劳动者。我对这样的劳动者是充满尊敬的,并且觉得该得到全社会的尊敬,该为他们修建些休息区,设立座椅、避雨亭,发放劳保用品。他们的岗位极其平凡,平凡的岗位更需要有人坚守。再说了,为城市美容,让环境卫生,可算是一种非凡的劳动,非凡的贡献,因为这会让人人受益,因为正常的生活离不开。我觉得清洁工的形象和躬耕田野的父老乡亲的形象一样可亲,一样朴实无华。
这样的形象初次受损,是在我送孩子上幼儿园的时候。幼儿园和我的工作地点、住家都很近,顺路的事,不需要特别提早,近八点骑自行车带孩子走就行,路上每每遇到清洁工大扫帚扬起的尘土,让人有种灰头土脸的窒息感,更担心孩子无法承受这样的侵袭,只消早几分钟,只消先洒点水、压低一点扫帚,就可以不必让早晨上班的人受此“待遇”,就可以让很多人心情舒畅。有人说他们选择这个时间点,是要让大家、特别是有关领导看到他们确实卖力干活了,这是他们在自我表现,所以扫帚要高高扬起。
今天这位清洁工,又让清洁工的形象崩塌一块,我依然希望这样的人和事都是极个别的。我见到他用一把铁钩钩住一个在路边的黑色塑料袋,把它按进冬青树的缝隙里,又见他捡起路上的两个包装盒,向四周望了望,确定没人注意,就将垃圾扔进了冬青丛里。他没有抬头望望,他不知道在绿化带一边三楼的阳台上,有我这个抽烟的人看清了他的一举一动。我惊讶他的这个举动,以前见到过有清洁工将尘土、树叶扫进路边绿化地的,还是第一次见到把塑料袋这样的垃圾如此这般“处理”的。垃圾箱距离他只有几米远,放到垃圾箱里不过举手之劳、弯腰的工夫,不会比掩藏于冬青丛更麻烦啊。处理完毕,清洁工拎着铁钩,经过垃圾箱,走向自己的三轮车,收工了。
我应该给他录个像、拍个照的,给物业反映情况就有了佐证。只顾惊讶了,没掏出手机。我把刚才所见和一个同事讲,她说这种情况常见,扫大马路的也有不收走垃圾的,他们把垃圾塞入地下道的铁篦子拉到,为什么一下雨就积水,铁篦子下面都塞满了。
她还讲了一次旅行经历。她说,那年我在东北旅行,入住的酒店里大厅整洁漂亮,茶几上摆着糖果,客人可以取用,我们带的俩小孩随手把糖果纸扔在地上,我马上大声责问他们为什么乱丢垃圾,看着他们把糖果纸放进垃圾桶 。第二天我们行程紧,要早起,没法在酒店吃自助早餐。找服务员询问可不可以给准备点吃的,带在路上吃,外面也不知道哪里有卖早餐的。服务员说以前没有过这种情况,需要请示领导。第二天我们离开酒店时,收到了早餐,食物搭配得挺好,面包上抹好了黄油。我们感谢领导的照顾,领导说他看见我让孩子捡糖纸了,很高兴您配合酒店保持环境卫生,我们能做的会尽力去做。
我也有一次旅行经历,是在以清洁著称的日本,那是最后一晚住店,明早就要乘机回国了。在那个酒店里的小阳台上我看见了垃圾,一堆用常见的塑料网袋包裹着的弃物,这种网袋国内常见。据说这家酒店是专门接待中国观光客的。但我仍不愿确认这包垃圾就是我的同胞遗留,即使是我的同胞遗留,酒店服务员也有清理不到位、不及时之责吧。
在日本是不能随处吸烟的,大街上也不可以,设有专门的吸烟区,在吸烟区才可以吞云吐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