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梧闽兄和老同学志鹏文章《北海草堂》有感
东坡竹林
古往今来,文人多半是忧国忧民的。不信你读范文正公《岳阳楼记》,其中那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即是文人的一身正气,满腔热血。
梧闽兄祖籍漳州梧桥,当什么官职我不了解,只知道是个文人,出了几本书,至今没送我一本,很是“不满”[呲牙]。老同学也在政府部门上班,至于具体工作,我也不甚了解。只知道他对历史颇有研究。毕竟在当年的龙海第二中学,我们对文史的爱好和深耕还是深得老师的教导而积累下一定的根基。
读《北海草堂》,自然想起杜工部的杜“杜甫草堂”,回想那首《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之“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草堂依旧在,工部诗感人。杜甫生活在战争与动乱的时代,他和家人的生活充满着颠沛流离。他对国家和人民的命运充满着忧患和深情。
北海草堂,是康有为先生的书斋。先生于国家兴亡民族危难之际,推动公车上书,促成“戊戌变法”。变法仅百日而失败,史称“百日维新”。康有为先生逃亡海外,购置一小岛而建“北海草堂”。历史对康有为先生的评价当时与后世皆褒贬不一,颂之者称他是改革家,“广厦长素究为谁?南海先生康有为。治学公羊张三世,上书清帝凡七回。论性劝学长兴记,万木草堂立学规。人类公理大同书,不忍为仁孟子微。”康有为作为晚清社会的活跃分子,在倡导维新运动和领导戊戌变法时,体现了历史前进的方向。贬之者称其为保皇党,他的维新变法有救国图强的一面,也有保守落后的一面。
康有为先生祖籍广东南海,他在海外兴建的草堂不叫“南海”而叫“北海”,很容易让人想起苏武的北海牧羊。苏武的气节和不辱使命不仅是我们苏姓的骄傲,更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典范。
无论是杜甫、康有为,还是梧闽等古往今来的文人,多半爱国且有傲骨的。然而如同东坡居士的“不合时宜”。文人往往要受到一些委屈、排挤、打击方能悟道人生,原来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而忧国忧民的思想,往往不过是一江春水,报国无门罢了。
作者:苏小林 笔名东坡竹林 闽南文化名士,擅长书法、诗歌、考古、收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