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影潭溯源
王明飞
在无影潭边
你问
无影山出的名泉
为何望不见山
我说
潭水漫过了山
山影沉在潭中间
不信去问问
那不涸的山泉

无影山涌出清泉
无影潭沐浴了童年
少时在潭中戏水
我曾经摸过山尖尖
见那水中的倒影
潭下的峰峦
山水之间若隐若现
水光山色亦真亦幻

无影山有山有水
不逊色于齐烟九点
无影潭漱玉清流
跻身七十二名泉
潭水潋滟杨柳婆娑
民居中的伊甸园
一方风水宝地
滋润着普众人间

山是潭的根
潭是山的眼
山水相依
穿越沧桑变迁
无影潭伴我长大
无影山多少故事流传
我梦中的无影山
心底的无影潭

隐山显水,一潭藏梦
——论《无影潭溯源》中的虚实辩证
在当代诗歌的版图中,那些执着于地域书写的作品往往能构筑独特的美学空间。《无影潭溯源》正是这样一首扎根于济南泉水文化的诗作,它以"无影"为切入点,在虚实相生的艺术辩证法中,完成了一次对故乡山水的深情凝视与精神还乡。
诗歌开篇即以对话体制造3悬念:"你问/无影山出的名泉/为何望不见山"。这个设问本身已包含深刻的哲学意味——名泉必有源,何以源之山却"无影"?诗人的回答颇具禅意:"潭水漫过了山/山影沉在潭中间"。这里形成了诗歌的第一个虚实对照:可见的潭水与不可见的山影。通过将"山"转化为"山影",再将其安置于水下,诗人巧妙地完成了实体向意象的第一次转化。这种处理既回应了"无影山"的地名特征,又在逻辑悖论中开辟了诗意的可能空间。
第二节转入童年记忆的维度,诗人回忆"少时在潭中戏水/我曾经摸过山尖尖"的奇妙体验。这里的艺术处理尤为精妙:通过触觉来验证视觉难以捕捉的存在,将"山"的实体性转化为可触摸的感知体验。"山水之间若隐若现/水光山色亦真亦幻"两句,则进一步强化了这种虚实交织的美学效果。诗人通过儿童视角与记忆滤镜的双重作用,使无影山获得了既真实又梦幻的特质。
第三节将视野扩展到济南整体的山水文化谱系中。诗人将无影山与"齐烟九点"(济南传统八景之一)相提并论,将无影潭纳入"七十二名泉"的序列。这种文化坐标的确认,使个人记忆中的山水获得了地域文化的厚重支撑。"民居中的伊甸园"的比喻,则将神圣空间与世俗生活完美融合,体现了济南"家家泉水,户户垂杨"的独特城市肌理。
末节升华出"山是潭的源/潭是山的眼"的哲学认知,构建了山水互喻的循环体系。山作为物质源头赋予潭水以生命,潭作为观察窗口赋予山体以可视性。这种相互依存的关系,隐喻着人与自然共生共荣的生态智慧。结尾"我梦中的无影山/心底的无影潭"将外部山水彻底内化为心灵景观,完成了从地理溯源到精神归乡的升华过程。
在艺术表现上,这首诗充分运用了济南泉水文化的特质——水的透明性与折射性,创造出独特的诗歌光学。水既遮蔽又显现,既消解山影又保存山形,这种矛盾统一恰恰成为诗人探索存在与感知关系的绝佳媒介。诗中"摸山尖尖"的细节,以触觉突破视觉局限,与济南方言中"捞摸"(探索之意)一词形成微妙互文,展现了地域语言对诗歌感知方式的深层影响。
与许多现代乡土诗不同,这首诗避免了简单的怀旧抒情,而是通过"无影"这一核心意象,构建起一个关于存在本质的思考框架。山的有无、影的虚实、记忆的真幻,这些对立项在泉水的涤荡下达成和谐。这种创作思路与现象学"回到事物本身"的主张不谋而合,在悬置自然态度后,通过诗歌直观把握了山水存在的本真状态。
《无影潭溯源》最终超越了一般意义上的乡土诗,成为一首关于认知方式与存在之思的哲学诗篇。在济南这座以泉水定义的城市里,诗人找到了探讨形与影、实与虚、外与内等永恒命题的最佳载体。当无影山的实体隐匿,它的存在反而在潭水中获得更丰富的呈现;当童年往事远去,它的真实反而在记忆中愈发清晰。这种存在的辩证法,或许正是诗人通过无影潭想要告诉我们的生命智慧。
总体而言,这首诗用“隐山显水”的巧思,把地方志的宏大叙事转译为个人心灵的私语;既写出了济南“泉城”山环水抱的地理特征,更写出了一个“在水一方”的永恒童年。无影山因无影而愈显其梦幻,无影潭因有影而愈见其深邃——山水互文,虚实相生,正是中国诗学里“含虚而实,藏露相济”的最佳注脚。

附: 无影潭记
济南城西北,小清河南岸,冈峦舒缓,日照无影,名无影山。山麓有泉,涌汇数亩,镶嵌民居间,沿称无影潭。潭水渊深洁澈,潭上荷芰芬芳,潭畔柳竹蓊蔚,潭边四时游人络绎不绝,乃一方观瞻所系。考泉之来历,盖积年掘砂而成。潭底万源纷涌,潭西又纳伏流之水,共润潭内奇石,遂成漱玉清源。公元一九八六年,辟设无影潭游园,于潭东缭垣建门,叠石成山,设置水闸;潭北平扩花圃,修造水榭,创立艺苑;潭周青石砌岸,遍植新木藤萝,日久遮阴蔽日,花开连年。公元二〇〇四年,无影潭入选新评“济南七十二名泉”。其后又辟西门,新建广场曲桥,配备健身娱乐设施,改称无影潭公园。公元二〇一六年夏秋,天桥区园林局再次清淤疏浚潭池,新开南门,于南岸增置影壁,搭设栈道,砌绘名泉名士墙垣;复改东门,于西门树立牌坊,整理广场,点缀若干园林小品,名泉名园面貌焕然一新。时值建国六十七周年到来之际,谨以为记,愿祖国昌盛,天桥发展,名泉长流,游人常乐。
陈明超撰文李全志书
济南市天桥区园林绿化管理局
二〇一六年十月立






茶水分离 市树市花,扫码聆听超然楼赋
超然杯订购热线:
13325115197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
丛书号、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