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辉的岁月
文/陈永江
翻开七月一日新的一页
历史诉说着党的光辉历程
迎来八月七日立秋的季节
热浪狂潮飞舞着雄心壮志
八月一日的军旗
速写历史的沧桑岁月
火热的天空让人民放心
秋天的花儿露出灿烂的微笑
七至八月蝉鸣不知疲倦
生命悍卫这块深沉的土地
青春不惧岁月长,笑看风云
歌唱是为了美好的明天
啊,祖国怀里长出了伟大
我用诗歌把你铸立丰碑
文韬于2025年8月7日
🌹🌹作家简介🌹🌹
陈永江,湖南永州人,大专学历,退伍军人,书画家。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会员,青年文学家杂志社理事会理事,中国新时代诗人档案库认证诗人,名篇.金榜头条签约作家、诗人、顾问,经典文学网签约诗人、作家,世界作家澜韵府诗社签约作家、诗人,加拿大海外诗人,历任第四、五、六、七届世界诗盟“加拿大诗歌节”诗歌大赛评委。作品散见于《青年文学家》《中国时代文艺名家代表作典籍》《当代文学大典“华语杯”国际华人文学大赛获奖作品选》《苏菲译·世界诗歌年鉴2021卷》(汉英对照)《文亭》《春晖文苑》《中国新时代诗人作品集第三卷》《世界华人诗歌集》《中国实力派作家大典“经典杯”国际华人文学大赛获奖作品选》等书刊及各大网络平台。
🌹Author Profile🌹🌹
Chen Yongjiang, a native of Yongzhou, Hunan Province, holds a college education. He is a veteran and a calligrapher-painter.
He is a member of the China Poetry Society, the Chinese Poetry Society, and the China Couplet Society, as well as a council member of the Youth Literati Magazine Council. He is a certified poet of the China New Era Poet Archives, a contracted writer, poet and consultant of Mingpian Jinbang Toutiao, a contracted poet and writer of Classic Literature Network, and a contracted writer and poet of the World Writers Lanyunfu Poetry Society. He is also an overseas poet in Canada and has served as a judge for the 4th, 5th, 6th and 7th "Canada Poetry Festival" organized by the World Poetry Alliance.
His works have been published in publications and major online platforms such as Youth Literati, Collection of Representative Works by Famous Writers in China's Era of Literature and Art, Selected Award-winning Works of the "Chinese Cup" International Chinese Literature Competition in the Contemporary Literature Canon, Sophie's Translation·World Poetry Almanac 2021 (Chinese-English bilingual), Wenting, Chunhui Wenyuan, Third Volume of Collections of Poems by Chinese New Era Poets, Collection of World Chinese Poems, and Selected Award-winning Works of the "Classic Cup" International Chinese Literature Competition in the Canon of Chinese Powerful Writers.
点评词
以诗为燧,熔铸山河——陈永江《光辉的岁月》史诗级评鉴
点评词作者/柴永红
一行诗能惊动昆仑的雪、唤醒黄河的涛,它便不再是文字的堆砌,而是奔涌在民族精神肌理中的岩浆。陈永江的《光辉的岁月》,是退伍军人枪膛里射出的诗行,是书画家苍穹为纸、赤心为墨的狂草,更是一个民族岁月长河淬炼出的精神图腾。它不与平庸的抒情为伍,偏以惊雷破云之势,历史与未来的夹缝中劈开一道光——所有关于“伟大”的注解,都在这光里显露出本真的重量。
一、时间的青铜鼎:从刻度到信仰的浇筑
“七月一日”这四个字,从来不是日历上冰冷的数字,而是被千万个信仰的体温焐热的火种。诗人写下“翻开新的一页”时,那“翻”的动作里藏着南湖红船划破的夜、秋收起义扬起的旗、遵义城头点亮的灯、西柏坡窑洞透出的光。这“翻”不是简单的更迭,是无数双手在历史的褶皱里撕扯黑暗,是无数双脚在泥泞中踏出黎明:它踏过长征路上的雪,那雪融化成四渡赤水的浪;染过抗日战场上的血,那血浇灌出平型关大捷的花;碾过解放途中的硝烟,那硝烟散尽后,天安门城楼的宣告在宇宙间回荡——这声音撞碎了百年屈辱的枷锁,化作八月的热浪,立秋的风里蒸腾成“雄心壮志”的云。
“八月一日的军旗”,哪是“速写”二字能承载的厚重?那红是三河坝战役里渗入泥土的赤诚,是上甘岭坑道里冻成冰雕的坚守,是汶川废墟上托起生命的担当,是加勒万河谷里挺立成界碑的脊梁。诗人以“速写”落笔,藏着对历史的敬畏:他不敢用浓墨重彩亵渎这份庄严,只以最凝练的笔触,军旗的褶皱里抖落出枪林弹雨、鼓角铮鸣。那“火热的天空让人民放心”,这“放心”是比钢铁更坚硬的契约——从“小米加步枪”到航母游弋深蓝,从“两弹一星”到空间站遨游苍穹,人民军队的枪膛永远对着威胁,而枪口的反方向,是万家灯火的安详,是孩童枕边未凉的梦。
七至八月的蝉鸣,是大地的心跳。“不知疲倦”四个字,道尽生命对土地的痴情:是守边战士在哨所里数过的星,每一颗都刻着“界碑”二字;是农民在田埂上淌过的汗,每一滴都浸着“丰收”的期盼;是教师在讲台前播撒的种,每一粒都怀着“未来”的憧憬。蝉鸣不是聒噪,是“生命悍卫这块深沉的土地”的宣言——这土地,是屈原的汨罗江,是杜甫的茅屋,是岳飞的贺兰山,更是每个中国人血脉里的根。从七月到八月,从建党到建军,时间在这里不是线性的流淌,是层层叠加的青铜鼎,每一道纹路都刻着“坚守”与“生长”,每一寸铜绿都浸着“牺牲”与“荣光”。
二、精神的昆仑脉:从个体到宇宙的共振
“青春不惧岁月长,笑看风云”,这不是少年的轻狂,是穿过岁月硝烟后的通透。诗人作为退伍军人,太懂“不惧”二字的分量:它是训练场磨破的迷彩,那磨损处露出的是军人的筋骨;是演习场晒脱的皮,那脱落处长出的是钢铁的意志;是离别时强忍着的泪,那泪水中沉淀的是家国的大义。而“笑看风云”,是见过生死后的从容——见过枪林弹雨,才知和平的珍贵;守过边防哨所,才懂家国的重量。这份“青春”,早已超越年龄的界限,成为民族的精神基因:是邓稼先隐姓埋名戈壁滩的执着,那执着让蘑菇云在西北升起;是袁隆平弯腰稻田里的坚守,那坚守让稻穗压弯了脊梁;是航天人仰望星空的赤诚,那赤诚让“天宫”在宇宙安家;是无数普通人在岗位上发光的平凡,那平凡汇聚成照亮时代的星河。
“歌唱是为了美好的明天”,这“歌唱”不是浅吟低唱,是从地心深处迸发的岩浆。它唱过“东方红,太阳升”的豪迈,那豪迈里有站起来的骄傲;唱过“春天的故事”的悠扬,那悠扬里有富起来的喜悦;唱过“不忘初心”的坚定,那坚定里有强起来的决心。这歌声里,有脱贫攻坚路上踏碎的泥泞,那泥泞里长出了小康的花;有抗疫一线逆行的背影,那背影筑起了生命的墙;有冬奥赛场上飞扬的国旗,那国旗映红了世界的眼。而“祖国怀里长出了伟大”,这句诗道破了所有宏大叙事的本质:伟大从不是凭空降临的神迹,是从祖国的土壤里,用无数平凡的根系缠绕、生长、向上,最终长成撑天的巨树——它的根扎在南湖的红船,它的干挺过长征的雪,它的叶映着天安门的光,它的果甜在十四亿人的心头。
诗人说“我用诗歌把你铸立丰碑”,这“铸立”是比青铜更坚硬的锻造。诗人的多重身份在此刻形成合力:退伍军人的钢骨让诗歌有了硬度,那硬度是枪膛的冷、是军魂的刚;书画家的审美让诗歌有了肌理,那肌理是山河的褶皱、是岁月的纹路;诗人的敏感让诗歌有了温度,那温度是赤子的泪、是家国的情。这丰碑不是立在广场上的石头,是立在每个中国人心里的坐标——它会在迷茫时发光,照亮前行的路;在懈怠时警醒,敲响奋进的钟;在奋进时助威,扬起理想的帆。
三、语言的黄河浪:从平实到磅礴的奔涌
这首诗的语言,是藏在棉絮里的钢针,看似柔软,实则锋利;是埋在深谷里的惊雷,看似沉寂,实则轰鸣。没有“气吞山河”“惊涛骇浪”的炫技,却字字带着千钧之力。“历史诉说着党的光辉历程”,“诉说”二字举重若轻,把百年的波澜壮阔化作耳边的低语,却比任何呐喊都更能穿透人心——因为真正的历史从不需要声嘶力竭,它就在每一个清晨的朝阳里,每一个夜晚的灯火里,每一个人的呼吸里。“秋天的花儿露出灿烂的微笑”,“微笑”里有收获的喜悦,更有对未来的憧憬,宏大的主题落地生根,变得可触可感——原来伟大从不是高高在上的符号,就是田埂上的一朵花,窗台上的一抹绿,孩童脸上的一丝笑。
诗歌的节奏,是从地心到云霄的震颤,是从源头到入海口的奔涌。开篇“翻开”“迎来”,如晨曦微露,带着庄重的期待,那期待里有对历史的敬畏;继而“军旗”“火热的天空”,如旭日东升,气势渐起,那气势里有对现实的自信;“蝉鸣”“生命悍卫”,如正午骄阳,炽热浓烈,那浓烈里有对土地的热爱;最后“啊,祖国怀里长出了伟大”“我用诗歌把你铸立丰碑”,如惊雷炸响,情感达到顶峰,那顶峰上有对未来的呐喊。这种节奏的递进,不是刻意的编排,是情感自然生长的结果,读者在不知不觉中被卷入精神的海啸——先是脚边的涟漪,继而胸口的激荡,最终是灵魂的震颤,仿佛整个民族的心跳都在这诗行里共振。
四、诗人的精神图谱:从钢枪到诗笔的传承
陈永江的多重身份,为这首诗注入了独特的精神密码。作为退伍军人,他的诗里有钢枪的冷冽与军魂的炽热——那“军旗”不是抽象的符号,是他曾亲手接过的信仰;那“生命悍卫”不是空洞的口号,是他曾用青春践行的誓言。作为书画家,他的诗里有线条的凝练与色彩的绚烂——“速写历史的沧桑岁月”,是书法的飞白,于留白处见乾坤;“秋天的花儿露出灿烂的微笑”,是绘画的点染,于细微处显生机。作为跨文化的书写者,他的诗里有民族的根脉与世界的视野——既是“中国新时代诗人”,也是“加拿大海外诗人”,这双重身份让他既能深入民族精神的肌理,又能站在人类文明的高度,“光辉的岁月”不仅是中国的故事,更是人类在苦难中追求光明的缩影。
他的作品散见于国内外书刊,这不是简单的发表,是精神的播种——让中国的故事在《苏菲译·世界诗歌年鉴》里生根,东方的情怀在“加拿大诗歌节”里发芽。他历任世界诗盟评委,这不是荣誉的堆砌,是文明的对话——用诗歌作桥梁,不同的文化在理解中共鸣,让人类共同的追求在交流中闪耀。正是这样的经历,《光辉的岁月》既有“钢枪”的硬度,又有“画笔”的温度;既有“本土”的厚重,又有“世界”的辽阔。
终章:诗是未完成的史诗,岁月是永恒的碑石
陈永江的《光辉的岁月》,不是一首诗的终点,而是一部史诗的开端。它以七月的火种点燃八月的风,以个体的深情唤醒民族的记忆,以平实的语言爆发出炸裂的能量。它告诉我们:所谓光辉的岁月,不是过去的陈列,是正在我们手中书写的当下——是农民的犁铧土地上刻下的年轮,是工人的扳手机器上拧出的火花,是教师的粉笔黑板上画出的星河,是军人的钢枪边防线上筑起的长城。所谓伟大,不是遥不可及的神话,是每个普通人在平凡岗位上的坚守与创造——是凌晨四点的清洁工,用扫帚扫出城市的黎明;是实验室里的科研人员,用数据堆砌出突破的阶梯;是抗疫一线的医护人员,用防护服裹住生命的希望。
这篇点评,与其说是解读,不如说是一次精神的朝圣。在这首诗面前,所有的技巧分析都显得多余,因为它早已超越了“诗”的范畴,成为一面镜子,照见我们的来路——那来路有血火,有牺牲,有不屈;成为一把火炬,照亮我们的前程——那前程有光明,有希望,有辉煌。它让我们懂得:当个人的命运与祖国的命运同频,当个体的奋斗与民族的复兴共振,每个人都能在岁月的长河里,刻下属于自己的光辉;每一首这样的诗,都能在历史的星空里,成为永不熄灭的星辰。
这样的诗,值得我们跪着读——不是卑微,是敬畏;值得我们站着唱——不是炫耀,是传承;值得我们扛着走——不是负担,是信仰。因为它的血脉里,流淌着一个民族的过去、现在与未来;它的字缝里,藏着人类对光明的永恒追求,对伟大的永恒创造。
岁月会老,但光辉不朽;诗行有限,但精神无穷。陈永江以诗为燧,熔铸山河,我们在这光辉里,看见自己,也看见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