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三线建设启动60周年征文126

“红光”见证 伉俪情
曹雪雁
我认识这对可敬的夫妇,最初的吸引是二人最萌身高差,男士魁梧女士娇小。接下来吸引我的,是夫妇传递的一只大茶杯,它容量很大,装在妻子的挎包里鼓胀着,她总习惯地搂在怀里,总是在恰当的时候拿出来,先打开厚厚的塑料袋,再打开杯子盖递到丈夫手里,丈夫不狂饮只喝两口润喉,便随手递回去。多个场合我清楚地看到一来一回由衷地羡慕他们的默契。

这对夫妇,男士叫穆宝忠,女士叫蒋永莲。 1972年元月,开启他们今生的缘分之旅。寒风中一辆大卡车载着一群年轻人,至济南长清县孝里龙泉官村一个荒芜山沟,没有喘息便投入到红光化工厂的建设热潮,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互帮互助,从革命友谊发展为爱情,穆大哥和穆大嫂是其中的一对。问起他们恋爱的经历,穆大嫂兴奋地说:我俩乘同一辆车,同是一个班,同坐在山坡上看露天电影。穆大哥补充:“那会工作进入有序状态,我在厂办公楼里办公,近水楼台。”大嫂笑着接话:老穆个子高啊,隔着台阶举着胳臂对着我的单身宿舍打手势,我就明白:山坡小树林集合。说到这,两人四目相对,眼睛闪亮喜盈盈地看着对方,似乎又回到了当年约会的状态。
穆大嫂作为职业女性,作为幼儿园园长也是事业有成,当年看护的那些军工娃们,从全国各地打电话或微信问候的,年节假日上门拜访的。当公婆患病需要照料时,她毅然退二线,承担起照顾老人,养育女儿的责任。
穆大哥《红光纪事》《小三线建设研究论丛(第十辑)山东小三线建设专辑》正式出版前那些年,穆大嫂就是那个校对稿件,端茶送水不可或缺的后勤保障部,她身兼数职:工作秘书,生活秘书,健康医生。台上的穆大哥是闪光的演讲家,台下的穆大嫂既是忠实的粉丝,又是查缺补漏的助理。
试想,没有穆大嫂背后的支持,穆大哥从工人做到厂党委书记兼副厂长,职务会不会上升这样快?没有大嫂独自撑着家庭责任,大哥两部大作的完成速度会不会这样快?宣讲三线精神的脚步会不会这样快?答案是肯定的,不会!

记得我邀请他们夫妇来社区演讲那次,我竟幼稚地说:大嫂你可真有眼光,找到事业有成的大男人遮风挡雨。大嫂拍我的手,看着我笑而不语。是旁边的穆大哥抢过话:“是我高攀她,她用一种女性高尚的品德征服了我,总觉得有一种前世姻缘。”
大哥的话并非玩笑,大嫂的确是个宝藏女人,参加活动语言风趣,妆容得体,那次在纪念馆的楼梯上,大嫂说:“妹妹你腿不好,我给你做拐杖,别嫌我个矮,咱别落下,别让讲解员等着。”如此高情商,谁会不喜欢?
一次文友联谊活动筹备中,大嫂电话里对我说:“妹妹你别为难,吃饭时人多我不上桌,跟着老穆我是服务,不是为了认识大领导,我自己随便吃一口就行。只要老穆和领导们沟通顺利,我就替他高兴。”一席话让我再次肃然起敬。我忽然懂了,大嫂适时递上大茶杯的意义,不单是解渴,而是一份疼爱,一份信赖,一份理解。
大哥大嫂这对伉俪,相识相知在红光,那个长满松树的小山坡,记得他们青春的誓言,记得他们创业初期的疲惫,目送他们撤离时的不舍。50多年后,他们带着参观团旧地重游,大巴车刚临近厂区,穆大哥按捺不住,几次起身义务讲解。大嫂动情地说:我回娘家了,回娘家了!

大哥走出家门为宣传三线精神鼓与呼,让社会上更多的人关注红色文化,大嫂伴左右。大哥从舜耕社区礼堂讲到山东师范大学的课堂,大嫂随其后。大哥去参加山东三线军工战友大聚会,大嫂并肩行。大哥从长清孝里到沂蒙山、岱崮山区旅途颠簸中,大嫂长相伴。
“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修得共枕眠”送给大哥大嫂再完美不过。
穆大哥两部大作去年被山东省、市、区档案馆、图书馆收藏,今年被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收藏。足以见得价值。这军功章上必须有大嫂一半。
记得那天在山东福寿园愿景图上,穆大哥深情地指着蓝图的左下角说:烈士陵园计划用AI语音克隆技术,采集我的原声,有一天我不在了,左下角一点,后来人也会听到小三线故事。我说:您的声音不朽。穆大哥严肃地对我说:不是纪念我个人,是让山东红光化工厂在三线精神的大旗上历久弥新。
穆大哥的《红光纪事》前序中写着:红光,彰显着阳光喜庆和蒸蒸日上,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道红光,那就是理想、信念、情怀和追求。
是啊,当年为红光献出生命的老厂长,献出健康的父辈们,当年那些并肩战斗见证了红光从无到有的战友们,当年嫁给小三线战士勇敢的穆大嫂们,他们共同的声音回荡在山东老战士纪念广场上空:红光永在,小三线精神不朽!
作者简介 曹雪雁 ,山东省写作学会会员,济南市作家协会会员,济南周三读书会会员,与女儿于游合著散文集《一把钥匙两把锁》


刘般伸,特型演员,著名书法家。
有需要刘般伸先生书法作品或者莅临现场演出鼓劲加油的请联系《都市头条·济南头条》。
刘般伸先生毛体书法作品欣赏



艺术热线:
13325115197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
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丛书号、
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