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节 大地的守望者王守德
作者:刘连成
王守德,是一位在双辽农场的历史上,留下深刻印记的人物。他的一生,是奋斗的一生,是奉献的一生,是为了这片土地的繁荣,不懈努力的一生。
辽西省荣军农场初创之际,像是荒芜中倔强生长的新芽,500余名荣誉军人,带着热血与希望,踏上这片土地,开启艰苦创业的征程。每一滴汗水,都倾注着对未来的憧憬;每一次劳作,都为这片土地注入新的生机。随后,衙门屯县农场与荷花泡村的农民合营户,带着各自的梦想与力量,融入这片奋斗的海洋,让农场的土地不断延展,人口日益增多,活力如春日繁花,蓬勃绽放。
1952年,为了充分利用日本开拓团留下的二龙湖水库双山灌区自流灌溉系统,辽西省政府批准将双辽县衙门屯农场与灌溉系统并入荣军农场。这一决策,犹如为农场注入了一股强大的力量,使其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土地资源愈发丰富,职工队伍也逐渐壮大。
然而,前行的道路从不是一帆风顺。为扩大农场规模并解决农工短缺问题,辽西省政府批准荣军农场吸纳场区内及周边村屯的农民以“带土地、车马、农具”的方式加入,实行公私合营。但农民们对刚刚分得的土地,怀着孩子对母亲般的眷恋,对入场充公的政策,满心抵触,情绪复杂纠结。尤其是哈拉巴山下的那些村屯,像边家店、八里营子等几十个村庄,虽被农场开垦地包围,却依旧固执地坚守着,拒不入场。
就在这艰难时刻,双辽县政府受命协助荣军农场开展群众工作。县里派出的工作队长荣生,这位来自荷花泡村的革命志士,早年投身革命,曾在新立区领导土改,是村长王守德的直接领导。他与荣军农场场长贾巨文等领导,多次深入荷花泡村,耐心地做王守德的思想工作。他们的话语,如同温暖的春风,轻轻拂过王守德的心田。最终,在多方的共同努力下,王守德答应带头响应号召。1953年正月,在那个充满希望的季节里,他毅然辞去村长职务,带领着100多户村民,与农场签约,带着土地、车马、农具,加入了辽西省荣军农场,成为建场的功臣之一。
王守德,1911年2月25日,出生在梨树县孤家子镇王龙街的一户农家。1947年5月24日,辽西省辽源县解放,双山县与辽源县合并为双辽县。中共双辽县委组织工作队深入乡村,一场轰轰烈烈的土改运动就此展开。王守德被新立区委任命为荷花泡村首任村长。彼时的荷花泡村,地域广阔,下辖十余屯,幅员达50多平方公里。
他如一位英勇无畏的舵手,带领村民斗地主、分青苗、分房屋、分牲畜、分农具,土改工作开展得热火朝天。作为村长,他肩负着沉重的责任,不仅要组织生产、调解纠纷,还要动员群众缴粮、参军、出民工。面对部分群众的抵触情绪,他总是苦口婆心地劝导,耐心得如同一位循循善诱的老师。抗美援朝时期,他亲自带队出征,虽因年长被劝回,但他那颗“听党的话,跟党走”的赤诚之心,始终炽热地燃烧着,从未有过一丝动摇。
1949年,王守德光荣入党。在党旗下,他庄严宣誓,那一句句誓言,在他心中久久回响:“终身为共产主义奋斗;党的利益高于一切;遵守党的纪律;不怕困难,永远为党工作;要做群众的模范;保守党的秘密;百折不挠,永不叛党!”他用自己的一生,坚定地践行着这铮铮誓言,从未有过丝毫懈怠。
当组织决定将荷花泡村并入荣军农场时,王守德毫不犹豫地响应号召,带领村民加入农场。他们就近安顿,成立了三家子生产队(今双辽农场四分场),他担任队长。合营时,村民自带熟地200多公顷,当年又开垦100多公顷,其中部分改种水稻。因当地缺乏种稻经验,王守德亲赴梅河口、柳河,诚恳地聘请朝鲜族农民担任技术员,成功推动了水稻种植,让三家子农场成为荣军农场的先进单位,荣获白城专区表彰。
那时的干部不脱产,王守德始终冲在一线,带头劳动,无论风雨,从未间断。农闲时,他带领职工修路建房,植树绿化,仅仅三年时间,三家子便焕然一新,场房、宿舍、街道整齐有序,宛如一个美丽的花园。农忙时节,他又像一位守护天使,亲临现场组织管理,安排食宿,确保生产有条不紊地进行。
因工作出色,1955年1月,王守德调任荣军农场总场大仓库库长。两年间,他兢兢业业,尽职尽责,如同一位忠诚的卫士,守护着仓库的每一寸土地,深受总场领导好评。
1957年春,他再被调任畜牧场(今双辽农场五分场)书记兼场长。该场幅员辽阔,涵盖现今场部、双山鸭场、秀水乡、公主岭市等地,宛如一片广袤无垠的草原。他与牧工同吃同住,放牧巡山,甚至替人值夜,深受职工爱戴,大家都把他当作自己的亲人。
王守德为双辽农场的建设与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他是当之无愧的建场功臣。1991年,原荣军农场首任场长贾巨文、第二任场长王守权亲自探望病中的他,感念其一生奉献。
1991年10月26日,王守德病逝,享年81岁。他带着对荣军农场、对畜牧场的无限眷恋与期望,安然离世,如同一叶飘落的秋叶,回归大地的怀抱。他的骨灰安葬于双辽农场五分场的高岗上,在那里,他可以俯瞰这片他为之奋斗一生的土地,成为一位永恒的守护者,守护着农场的未来,矢志不渝。他的故事,如同一段悠扬而激昂的旋律,在双辽农场的上空,久久回荡,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为了美好的未来,奋勇拼搏,永不言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