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灶台到家风:黄金搭档的诚信传承路
文/叶志权 图/喻利民
在车水马龙、霓虹闪烁的繁华都市边缘,有一条承载着无数食客记忆与情感的街道。在这条街道上,“金妹餐饮店”并非只是一个简单的餐饮场所,它更像是一颗在岁月长河中被精心打磨的明珠,以其独有的温润光芒,镶嵌在每一位光顾过的食客心中,散发着诚信经营的醇厚底蕴与邻里守望的温暖魅力,成为了这条街上一道不可或缺的风景线。
故事的序幕,拉开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末。彼时,正值市场经济浪潮初涌,各种餐饮模式层出不穷。店主黄石磊与金星美夫妇,两位怀揣着对中华传统美食的敬畏之心与对餐饮事业无限热爱的追梦人,将全部积蓄与心血投入到这家小小的餐馆。他们坚信,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而“安”的基石,便是“诚信”二字。于是,“食材不过夜、现烹不预制”这八个沉甸甸的字眼,被他们郑重地书写在厨房的墙壁上,更镌刻在每一个“金妹人”的心中,成为了餐馆雷打不动、不可动摇的铁律,如同定海神针般,为“金妹餐饮店”的稳健发展奠定了坚如磐石的基础。
每日凌晨四点,当整座城市尚在酣睡,街道上还弥漫着夜的静谧与微凉的雾气时,黄石磊的身影便已出现在喧嚣渐起的批发市场。他是市场里出了名的“寻鲜人”,也是最挑剔的“质检员”。指尖轻捻,能感知到蔬菜叶片间蕴藏的最新鲜的水灵;鼻尖细嗅,能分辨出肉类最原始、最纯净的气息;目光如炬,扫过琳琅满目的摊位,只为锁定那份从田间到餐桌的极致新鲜。多年来,他的脚步丈量着市场的每一寸土地,他的经验成为了“金妹”第一道品质防线。而在餐店后厨,金星美则化身为一位严谨细致的指挥官,更是一位敢于打破常规的革新者。她深知,餐饮的诚信不仅在于食材本身,更在于制作过程的透明。于是,她在当地率先推行“明档现制”模式,将后厨的操作间以开放式的玻璃幕墙呈现给每一位食客。从活蹦乱跳的鲜鱼被精心处理,到厨师们行云流水般的烹饪技艺,再到热气腾腾的美味佳肴最终端上餐桌,全过程一览无余。这种前所未有的透明,不仅赢得了食客们的广泛赞誉与深度信任,更引领了当地餐饮业透明化经营的新风尚。
“金妹餐饮店”的温暖,远不止于餐盘里的美味。它更像一个充满人情味的社区驿站,用点滴关怀温暖着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寒冬腊月,北风呼啸,餐店门前总会支起一口大锅,熬煮着热气腾腾的免费米粥和姜茶,为起早贪黑的环卫工人驱散寒意,暖胃更暖心;三伏酷暑,烈日炎炎,餐馆门口的凉茶桶便会每日准时续满甘甜的解暑茶水,成为外卖骑手、快递小哥以及过往行人歇脚解渴的“清凉驿站”。这份质朴而真诚的关怀,如春雨般润物无声,让“金妹餐饮店”成为了社区居民心中不可或缺的温暖存在,也让“金妹”这个名字充满了人情味。
2016年的那个暴雨之夜,一场突如其来的特大暴雨引发了周边山区的山体滑坡,通往市区的多条道路被阻断,电力供应也一度中断。这突如其来的天灾,对依赖每日新鲜食材的“金妹餐饮店”而言,无疑是一场严峻的诚信考验。当时,餐馆后厨还囤积着为第二天准备的大量新鲜食材,而更棘手的是,已经接到了十余桌第二天的寿宴、家宴预订。面对被困的食材和焦急等待的顾客,黄石磊与金星美夫妇没有丝毫的犹豫与推诿。他们当机立断,在停电的烛光下,夫妇俩逐个翻查预订记录,连夜冒着瓢泼大雨,借着微弱的手机信号,一个个致歉电话耐心拨出,一笔笔预订金分文不少地全额退还。有些老顾客心疼他们,提出可以延期或者更换菜品,但夫妇俩态度坚决:“食材不新鲜,宁可不做!我们‘金妹’宁可承受损失,也绝不能砸了招牌,更不能欺骗信任我们的顾客!”这份“宁关店不欺客”的决绝,让他们在那一次承受了数万元的巨大损失,却牢牢守住了“诚信”这条不可逾越的底线。正是这份近乎执拗的坚守,让“金妹餐馆”的声誉不降反升。在2017年,“金妹餐饮店”凭借其多年如一日的诚信经营,众望所归地荣膺市级“诚信经营示范单位”称号,这块沉甸甸的牌匾,是对他们坚守的最好褒奖。
风雨兼程二十余载,“金妹”不仅在餐饮市场站稳了脚跟,更在日复一日的实践中,逐渐淬炼出一套坚实而系统的核心价值体系,将诚信与温暖融入到经营的每一个环节:
品质铁律:舌尖上的诚信 这是“金妹”的生命线。
供应链:黄石磊坚持的“凌晨直采”模式,确保了食材从田间到厨房的最短距离与最新鲜度。同时,他们创新性地引入“供应商盲测淘汰制”,定期对供应商提供的食材进行匿名抽样检测与口味盲评,连续两次评分靠后的供应商将被无情淘汰,以此倒逼供应链的品质升级。
生产链:在“明档现制”的基础上,进一步升级为“明厨亮灶”工程,配合订单驱动式烹饪,即根据顾客点单量来决定食材的切割与烹饪量,最大程度减少食材浪费,保证每一份出品都是新鲜热辣。
品控链:每日采购的食材种类、数量、供应商信息等,都会详细记录并在餐馆入口处的公示栏进行“当日食材日报公示”,接受所有顾客的监督。同时,建立详细的厨余台账追踪制度,通过对每日厨余垃圾的种类和数量分析,反向监控食材的使用效率和新鲜度管理。
社区共生:街坊里的温度,这是“金妹”的情感纽带。
公益:延续并系统化了“四季流转的爱心茶饮”项目,春有养肝明目茶,夏有清热解暑茶,秋有润肺生津茶,冬有驱寒暖身茶,免费供应给社区居民和户外工作者。
关怀:精心策划并坚持举办“重阳‘银发家宴’”,每逢重阳节,邀请社区内的孤寡老人、空巢老人到店免费享用爱心家宴;腊八节则推出“爱心餐盒”,为环卫工人、困难家庭等送上热腾腾的腊八粥和暖心小菜。这些活动,让“金妹”与社区居民的心贴得更近。
商德准则:经营中的担当 这是“金妹”的责任体现。
预案:在经历了2016年的危机后,他们专门设立了“危机止损基金”,用于应对各类突发状况,确保在任何情况下都有能力优先保障顾客权益,坚守诚信底线。
责任:对于因特殊情况确实无法当日用完且仍在安全食用期内的少量食材,他们坚决杜绝二次销售,而是与当地公益组织合作,将其“公益化”处理,捐赠给有需要的福利机构,实现食材的最大化利用与社会责任的延伸。
2019年,黄石磊、金星美家庭因其感人至深的诚信事迹和良好的家风传承,被评为市级“‘传承好家训,建设好家风’最美家庭”。金星美在经营好餐馆的同时,还积极参与社会事务,当选为市人大代表。她更是将这份从餐馆灶台延伸出的诚信与担当,融入到履职尽责的过程中,积极为民生福祉发声,投身于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社会公益事业中,将“金妹”的诚信精神播撒到更广阔的天地。
“金妹餐饮店”的故事,远不止是一个餐饮品牌的成长史,它更是一部用最新鲜的食材、最透明的灶台、最滚烫的爱心和最磐石般的诚信共同写就的动人传奇。它如同一面镜子,映照出中国传统商道文化的精髓;它更像一盏明灯,指引着人们在纷繁复杂的现代社会中如何坚守初心、砥砺前行。它告诉我们:最美的家风,并非悬于高堂的训诫,而是在平凡事业的每一份坚守与传承中自然流露;最硬的招牌,并非靠华丽的装潢与铺天的广告,而是用日复一日的诚信与品质浇筑而成;而最暖的社区情谊,就蕴藏在那一碗粥、一碟菜、一杯茶的寻常烟火里,在街坊邻里的会心一笑中,静静流淌,温暖人心。“金妹”的故事,仍在继续,它所传承的诚信家风与经营智慧,也将激励着更多人去书写属于自己的诚信篇章。
“青神天梯杯”2025七夕征文大赛
“鸾扇斜分凤帷开,星桥横过鹊飞回,争将世上无期别,换得年年一度来。”在2025年中国情人节七夕节即将到来之际,《三苏文学》特举办“青神天梯杯”2025年七夕征文大赛,征集有关七夕的诗词、散文、小说等作品。
四川省青神县河坝子玉蟾寺在白石岩上从寺庙上到山顶的石阶被广大网友誉为“青神天梯”,赋予爱情相爱相守的象征,是四方游客及网友争相打卡之地。
1、征稿时间:2025年7月23日至2025日8月31日。
2、作品应为与七夕节相关的小说、诗歌、散文等原创作品。
3、作品抬头应注明“青神天梯杯征文大赛”。参赛作品投《三苏文学》主编微信/ZWB612462。
4、参赛期间作品所有赞赏全部作为大赛运营费用及奖金。
5、参赛作品在《都市头条》三苏文学专栏上刊发,同时在《三苏文学》微信公众号上选发。
6、作品在都市头条浏览量达4万、点赞及留言达20个(条)才能入围。
6、大赛设一、二、三等奖各一名,赠送《三苏文学》会员资格一年,分别奖励精美荣誉证书各一本。优秀奖5名,赠送《三苏文学》会员资格一年。
7、2025年9月5日在《三苏文学》微信公众号上发布获奖名单。
8、三苏文学招募会员,将在全国各省设立分社,壮大三苏文学社,会员可以升入管理层,投稿可优先编发。有意可联系主编微信/ZWB612462。
三苏文学社
2025年7月23日
赵文碧,四川省青神县河坝子人,三苏文学社社长、主编,擅长写散文与地方传说,代表作品有《火烧玉蟾寺》、《丞相敬师》等,作品常见于《三苏文学》微信公众号、江山文学网、都市头条、金榜头条、美篇、百度等。
三苏文学将在每年年底评选当年三苏文学的优秀作者,按投稿量、浏览量、评论数、获精次数、上红榜各占25%,前三名将获得精美荣誉证书及至尊奖杯,并同时在《三苏文学》微信公众号、都市头条、金榜头条、今日头条、百度等平台广泛颁布彰显荣耀,到时可以做现场颁奖活动。欢迎文学老师们踊跃参加、积极支持、互相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