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束光影点亮小城
——浅谈院线电影
《有一个地方叫石河子》
的现实意义
作者/琳雅
当《你好,李焕英》让襄阳的卫东机械厂成为网红打卡地,当《八佰》让苏州河两岸的老建筑重新被凝视,当《人生大事》里武汉的烟火气浸润了无数观众的心田,我们忽然懂得:一部电影对一个城市,特别是三四线城市的意义,从来不止于屏幕上的光影流转,它更像一束穿透云层的光,照亮了小城被忽略的价值,唤醒了沉睡的生命力。

一部电影,是小城递给世界的一张鲜活名片。在流量聚焦大都市的时代,许多三四线城市仿佛被折叠在地图的褶皱里,它们的故事、肌理与温度,往往藏在老街深巷的日常里,不为人知。而电影的镜头,恰如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它会对准一个城市夜晚的广场,拍下这座城市的群众文化氛围和市民风采;会捕捉阳光下公园里的一处绿茵,剪映一代人的青春记忆;会定格山清水秀的某片风光展现未经雕琢的自然之美。就像试映中《有一个地方叫石河子》让国画山的壮美与诗意被观众看见,让红柳泉那个主人公初恋的地方变成秀美的公园被人羡慕,让戈壁滩上的人工河展示的时代变迁被人铭记,这些影像让小城走出地域的局限,成为无数人心中“远方”的具象化符号。人们因电影而来,带着好奇踏上这片土地,才发现原来这里的一山一水都蕴藏着故事,一草一木都饱含着温度,一言一行都体现着境界,甚至一片沙漠荒原都能给人带来心灵的震撼。

一部电影,更能激活小城的内生动力。当镜头对准小城,带来的不仅是外界的目光,更是对本地居民的精神唤醒。那些熟悉的街景出现在大银幕上时,居民们会忽然意识到:自己习以为常的生活,原来如此独特而珍贵。这种“被看见”的认同感,会转化为对家乡的热爱与守护——有人开始重新打量家门口的建筑,有人自发整理上一辈人流传的故事,有人带着孩子在电影取景地讲述小城的过往。更不用说电影带来的文旅效应:餐馆挂起“电影同款”招牌,民宿推出“跟着镜头游小城”套餐,甚至连街边的老杨树都被系上了与剧情相关的红绳。这些变化或许微小,却像投入湖面的石子,激起层层涟漪,让小城在保持本真的同时,慢慢生长出属于自己的活力。

当然,电影对小城的意义,从来不只是“流量红利”那么简单。它本质上是一次文化对话:小城借由电影诉说自己的历史与情感,外界则通过电影了解小城的坚韧与温柔。这种对话打破了“大城市=先进”“小城市=落后”的刻板印象,让我们看见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生命节奏——就像三四线城市的缓,不是停滞,而是对生活本真的坚守;它们的朴素,不是贫瘠,而是未经修饰的真诚。

光影终会落幕,但电影在小城留下的印记,却会生长成新颖的风景。它让我们明白: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故事值得被讲述,每种生活都有自己的价值值得被辉映。当一束光影照亮小城,照亮的不仅是街景与人流,更是无数人对“故乡”与“远方”的共同向往——原来美好从不在别处,而在被认真注视的每一个角落。
可以相信,院线电影《有一个地方叫石河子》对石河子这座军垦城将有着不可替代的积极意义。

电影与城市,宛如共生的脉络,相互交织、彼此成就。就如上海因众多经典电影的取景与故事设定,其独特的弄堂文化、外滩风情被世人熟知,城市形象与电影艺术深度融合 。而对于共和国军垦第一城石河子来说,院线电影《有一个地方叫石河子》同样意义非凡,它成为石河子文化传承、城市形象塑造与精神弘扬的重要载体。

这部电影是石河子历史变迁的生动影像志。石河子从昔日的戈壁荒滩崛起为如今的现代化城市,这种令人赞叹的奇迹背后是兵团人几代人的拼搏。影片以跨越两个世纪的爱情故事为线索,串联起石河子不同发展阶段的画面。观众能看到先辈们在风沙中开垦荒地的坚韧;也能看到军垦人屯垦戍边挖渠引水的决心和研创滴水灌溉的智慧,以及军垦二代人将红柳泉改变成沙洲梦坡的理想实现,还有城市逐步现代化,高楼林立、绿树成荫的崭新风貌。这些镜头,是对石河子发展历程的深情回望,将这座城市的记忆以艺术化的方式留存,让年轻一代能够直观感受到先辈们创业的不易,铭记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

从城市形象塑造角度而言,《有一个地方叫石河子》是石河子递向全国乃至世界的又一张名片。在电影诞生前,外界对石河子的了解或许仅停留在“戈壁明珠”的一般概念。影片通过展现石河子独特的自然景观,如浩瀚的沙漠、广袤的绿洲,秀丽的人工河,还有充满军垦特色的建筑与人文风情,让石河子的形象变得具体而鲜活。它打破了地域的局限,让更多人知晓在祖国西北边陲,有这样一座承载着特殊使命与奋斗精神的城市。这不仅提升了石河子的知名度,还吸引着游客、投资者的目光,为城市发展带来新的机遇,促进文化旅游等产业的繁荣。

院线电影《有一个地方叫石河子》更是兵团石河子精神的颂歌。“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创业、开拓进取”的兵团精神,是兵团石河子的灵魂所在。片中的主人公们,无论是当年响应号召奔赴边疆的热血青年,还是在这片土地上扎根奉献一生的兵团二代、三代,他们的爱情、生活与抉择,都深深烙印着兵团精神的痕迹。他们为了建设祖国边疆,舍弃小家的安逸,在艰苦环境中毫无怨言地付出,用青春和生命诠释着对国家的忠诚与担当。这种精神通过电影的传播,得以在更广阔的空间中传承与弘扬,激励着新时代的人们在各自岗位上拼搏奋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有一个地方叫石河子》于石河子而言,是历史的回响、形象的塑造者与精神的火炬传递者。它让这座城市的过去、现在与未来紧密相连,在光影世界中绽放出绚烂的魅力与独自的价值,成为石河子发展历程中不可或缺的文化瑰宝 。

作者简介

琳雅,实名 岳红华。资深媒体人。居住天津。闫成影视文化(天津)有限公司艺术总监。《文川励志杯线上、线下全国诗歌朗诵大赛》总策划。人人文学文川诗歌艺术委员会执行主任、秘书长。世界诗歌联合总会【文川诗歌研究院】常务院长。多家网络文化平台艺术顾问。

音频 《丘山红华与生活艺术》
《大爱岛屿》《华川文化在线》通用
合作及交流请加 qq52474771
微信 52474771

本台顾问: 莫言 韩静霆 朱先树
石祥 萧鸣 黎晶 刘辉 文川
朗诵艺术家:殷之光 陈铎 冯福生 一舟
严燕生 张松松 鲍朝志 李传泰
何山 张海燕 雪石先生 东明 沈虹 文川
金牌主播:河海之声 张少华 洪峰
荷塘清韵 暖暖
清雅居士 海畔 一弓 荆棘 苏堤
听雨 王洪庆
流苏 太阳下的孩子
幽梦天马 枫丹白露
开心果 观云听涛 小草 陈霞
乐观 咖啡屋
小薇 百灵 艳儿 秋 武全 为你
李广玲 追梦的人
回眸一笑 幽籣 许玉欣
云卷云舒 申楠瑜 江霞 苏翠丽
费墨 悠悠悠雅 直言 山谷幽兰 风景画
总编:琳雅
编辑:沉默是金 晗琰
助理:一帘幽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