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美术的力量提升生命品质
——2025年商洛市苏少版初中美术新教材培训心得
文/萧军
2025年8月4日,商洛市苏少版初中美术新教材培训在商洛市丹凤县第三小学举行,全市近300名美术教师参加培训。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教师发展中心美术教研员,全国中小学百家学术研究带头人,江苏省教育厅“送优质教学资源下乡”工程中学美术主讲教师,苏州市优秀教育工作者,苏州市教学名师,苏州市美术学科带头人,苏州市美术教育协会副秘书长沈兰老师主讲,培训主题为《解构与重塑》。
这次培训以江苏凤凰少年儿童出版社义务教育教科书《艺术·美术》八年级上册新教材为依托,主要凭借分析、展示、研讨、互动、观摩五种方式展开培训。为期一天的培训中,我的收获有以下三点。
一、经历积淀能力
沈兰老师在美术教育方面具有小学、初中、高中全方位、多学段教学和教研经历,是一位“深解其中味”的美术教、学、研、评四位一体的专家。
教有所长,学无止境,言有方向,评无定法。沈兰老师同时是教材编写者,她的丰富经历长年累月积淀,形成了有目共睹的综合实力,表现为超强的展示、互动、培训、沟通能力。沈老师和广大一线美术教师初识即知音,乍见成知己,对于发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共同热爱,让老师和学员一见倾心,两情相悦,三生有幸,四时如春。
二、实践提升理论
书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须躬行。美术教学理论和实践的相互作用,更多体现为实践对理论的验证与提升。
一方面,沈兰老师关于美术教育教学教研教改的理论出自实践,又反作用于理论,学思结合成了他独特的思路。另一方面,学员与老师的互动,又将同一理论指导下的不同实践进行了有机勾连。沈老师讲,和陕西商洛相比,江苏苏州生活在相对快节奏的背景下,一切教学不得不跟上生活的节奏。第三方面,统一理论与校本实践的相互完善。从商洛看,有市级美育素材。从各县看,有县级美育素材。从一个县看,不同乡镇又有自己的美育素材。因地制宜发挥地方资源作用,构建校本教材体系是非常重要的。培训过程中,我们有幸品尝到丹凤县第三小学师生亲自种的葡萄,这正是美的味道。
三、挑战孕育机遇。
江苏属南方九省通衢之道,美术教育教学空间相对宽松。而在我们商洛,空间相对逼窄,操作尤其困难。然而,越是荒芜的田野上,越容易长出参天大树。商洛是文艺之乡,洛南是书画强县,麻坪也不乏山水画家何正明、花鸟画家张耀霞、焦墨山水画家车建军等,他们的示范引领作用完全可以在适当时间以创新的方式得以实现。
多年的美术教学实践让我体会到,教学中不是缺少特长生,而是缺少发现。挑战与机遇并存,困难和希望同在。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工作如此,学习如此,生活如此,美术教学亦如此。
生活是艺术创作的灵感与源泉,新教材则是学习创作的线路图。通过这次培训,我不仅把握了新教材的编写理念,而且破解了新课堂的操作密码,从而指导学生解读自然、关注社会、展示自我,在生活中发现美、鉴赏美,动手创造美,从“触不可及”到“原来如此”,用美滋养心灵、陶冶品德、提升素养、装点生活,丰富和美化学生以及自己的艺术人生。
(2025年8月8日,于云蒙山居)
【作者简介】萧军,祖居秦岭深山,自称云蒙山人;基层普通教师,崇真尚善向美;作品散见纸刊网媒,愿做在地爱乡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