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2月上旬,张耀南、魏金三、石中白在崮头镇县立第八小学(校长孟琴轩召集)召开20华里内各乡村长会议,张耀南、魏金三先后讲话,阐明抗日游击队的性质、宗旨;强调大敌当前,抗日守土人人有责;要求乡、村长积极动员组织民众参军参战,有人出人,有枪出枪,有线出钱,用实际行动支援游击队。为惩处原国民党长清县文教科科长王辑五及王林堂(原名王文焕、又名王亚光,系原国民党县民众教育馆馆长,王辑五之兄。此时均居小庵家中)贪污教育经费之劣行,会后,张耀南亲赴三区小庵村,派董存瑞(宋村人)带十余人至二王家中,追罚脏款以购买枪枝。王林堂购27枝马枪送马湾交抗日游击队。
2月下旬,在党支部书记万晓塘等率长清游击队到肥城,加入张北华率领的山东西区人民抗敌自卫团,编为第四大队。冯晓云任大队长,张耀南任参谋长,袁振任指导员。四大队辖3个中队:第一中队长石中白,二中队长万晓塘,三中队长魏金三。四大队共60余人,其中党员20余人, “民先”队员30余人,知识分子占绝大多数,是自卫团中政治素质较好的大队。四大队党支部是自卫团中唯一的党组织。
肥城八区抗敌后援会成立。春节后,谷扩如、尹笠夫等响应共产党号召,在肥城八区凤凰庄小学,召集有周围各村小学教员、知识分子参加的会议,决定成立区抗敌后援会,负责宣传组织群众抗日,谷扩如、尹笠夫为负责人。区抗敌后援会后改为区抗日动员委员会。3月建立鲁东南至鲁西北交道线联络点 。长清县教联会成立。在中共河北特支领导下,经齐集小学教员齐林山与李庄小学教员王信民组织联络,于5月7日在赵官镇县立第九小学成立长清县小学教职员抗日联合救国会(简称"教联会" ),会员一百余人,推举孟鲁言为名誉会长,吴梦观为会长,王信民、齐林山副会长。党支部从“教联会”中发展“民先”进而发展共产党员,为黄河西四个区党组织和抗日政权建设奠定了组织思想基础。六月在大峰山岚峪村成立中共长清县委,是泰西各县成立的第一个县委。由此,长清军民在中共长清县委领导下,拉开了发动群众建立党组织同日寇作战,抗击日本侵略者的序幕。
中共鲁西北特委令王作舟负责,在长清县八区辛店它建立中间
联络点。后由李祥负责,以“同济诊疗所”为掩护,进行联络工作,成员有王作舟、吴馨斋、张士州。
4月破袭铁路为配合台儿庄战役,山东西区人民抗敌自卫团副主席李冠元,率一、三大队和独立一中队来长清,破袭界首至张夏段铁路。国民党部队81师派工兵配合。
4日,炸坏靳庄铁路桥,使日军十余日不能通车。5日,执行破袭任务的部队在万德西峪遭日军包围,激战一夜,奋力突围。独立中队队长马世进和范正德等4人牺牲,计伤亡数十人。
5月自卫团、四、十一、十七大队挺进大峰山区。5月8日,日军攻陷肥城县城,山东西区人民抗敌自卫团撤至边家院一带。中共中央派郭洪涛带领一批干部由延安来山东。5月,经肥城县边家院时,郭洪涛指示自卫团,“要广泛发动群众,组织抗日武装,开展游击战争,建立各级党组织和抗日民主政权,创建巩固的抗日根据地"。并留下随行干部段君毅(时名董君毅)、孙光等筹建中共泰西特别委员会,领导创建泰西抗日根据地。根据这一指示,自卫团决定部队分别到泰肥山区、平阿山区、大峰山区开展游击战争,开辟根据地。王晋亭、袁振、汪毅(延安派来的干部)、李文甫、徐麟村等,带领四、十一、十七大队由肥城南尚任挺进大峰山区,开始了创建大峰山抗日根据地的斗争。
5月改建为十支队独立营。为坚持在大峰山地区的斗争,张耀南与汪毅商定,由汪毅到聊城向中共山东省委代表张霖之汇报。张霖之指示;一定要坚持在大峰山创建抗日根据地,大峰山队伍改用范筑先部队番号,编为十支队独立营并派红军干部曹洪胜、谷鸿年来大峰山。
汪毅回大峰山传达指示,建立起山东省六区第十支队独立营。汪毅任营长,李文甫任政委,冯乐进任政治处主任,张耀南任营部副官。峰山子弟兵编入山东六支队。八路军山东纵队第六支队,是抗日战争爆后,由中国共产党山东省委领导的泰西地区人民抗日武装力量蓬勃发展之后而建立的。第六支队自1938年11月26日成立,至1940年3月升级归八路军一一五师三四三旅运河支队建制,在短短的15个多月时间里,继续发动群众,扩大武装,积极开展游击战争,开创了泰西抗日根据地,成为泰西军民抗日的中坚力量。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后,日本侵略军沿津浦铁路南犯。国民党山东省政府主席兼第三路军总指挥韩复榘在国难当头之时,采取完全不抵抗主义,所属10万人马,不战而向南逃窜,致使日本侵略军长驱直入,山东大部相继沦陷。山东省委遵照党中央、毛主席和北方局的指示,决定在国民党军队正在溃逃、日寇尚未到达或虽已到达尚未立稳之际,组织抗日武装。1937年10月,山东省委派张北华、远静沧和程重远等同志到泰西,和本地区的老党员一道,发动群众,准备武装起义。
1937年12月30日夜,张北华、远静沧、崔子明、程重远、夏振秋、夏天任、曹龙骧、叶子真、叶明伦、刘西岐等一批共产党员在泰安夏张镇举行武装起义。同时,王仲范、张魁三、张韶三等和徐麟村、葛阳斋、孙诗贵、孙诗轩、乔绶卿、陈惠民等同志分别在泰安九区和肥城三区组织抗日武装。这三部分抗日武装,于1938年l月11日在肥城空杏寺集合,宣布成立“山东西区人民抗敌自卫团”。推选张北华为自卫团主席,远静沧为政治部主任,葛阳斋为副主席,不久增补李冠元为自卫团副主席,李文甫为政治部副主任。
由于泰西地区东靠津浦路,西临黄河,北至济南,是党中央和北方局经过鲁西和湖西联系山东东部的通道,是敌我双方必争的战略要地。所以,党中央和山东省委对泰西的抗日工作极为重视,先后派了三批红军干部和老党员加强自卫团的领导。1938年5月泰西特委建立,特委书记段君毅和一起来的何光宇(红军)同志直接参加自卫团的领导工作。1938年6月6日,毛主席与刘少奇同志联名电示:“山东的基干武装应组建支队,恢复和使用八路军游击支队的番号……”根据这一精神,省委决定,对各地的起义武装实行统一领导,并以各力量较大的起义武装为基础组建支队。山东西区人民抗敌自卫团由大峰山独立营(自卫团第四、十一、十七大队组成)和自卫团第一大队编成。独立营的主力是自卫团的第四大队,该部队在回到大峰山地区后站稳了脚跟,开创了大峰山根据地,大峰山成为了泰西的主要根据地。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