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西儿女浴血奋战,留下光辉的篇章。泰西地区的长清县在抗日战争时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抗日斗争,沉重打击了日伪军,创建了泰西巩固的大峰山抗日根据地。1938年1月28日张北华、崔子明、程重远等带领60余名自卫团战士,从响水寺出发,袭击界首火车站日军“宣抚班”。经过1小时30分钟激战,砍死日军20余名,缴获步枪、弹药一批。自卫团战士管伟牺牲。界首大捷消息飞快传开,极大的振奋和鼓舞了长清人民的抗日热情。
在抗日战争时期,大峰山,坐落在长清县境的南部,为长(清)肥(城)平(阴)3县边沿中心,距3县县城均为35 公里,与肥城山区相连,也称长肥山区。大峰山抗日根据地同泰(安)肥(城)山区、平(阴)阿(东阿) 山区相呼应,是泰西抗日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长清人民革命的摇篮,被称为“长清的延安”。创建党组织1937年11月,当时日军步步向济南逼近,济南危在旦夕。国民党长清县县长李起元逃跑后,韩复榘的第三路军驻长清的一个旅和一个团亦仓皇南逃,引得全县人心惶惶,土匪蜂起,局势动荡不安。12月27日,日军占领济南后,即分两路侵入长清县境。30 日,占领长清城。
在民族危难之际,共产党员魏金三、夏页文等按照党组织的指示,在长清积极发动开展抗日斗争。1937年7月,魏金三带领进步青年在黑峪、苾村、庄家庄等村的集市上张贴标语,向群众讲演,揭露日本灭亡中国的阴谋和日军侵占中国的种种罪行,宣传中国共产党的
抗日主张。在长清县城与长清县一小校长张耀南和“民先”队员组成抗日宣传队,教唱抗日 歌曲,教排活报剧《放下你的鞭子》,组织到街头及县城附近村庄演唱,进一步激发了群众 的抗日热情。为联络青年进行抗日救亡活动,8月,夏页文根据党组织的指示,组织成立了“民先”县队部,在全县积极发展“民先”队员。10月,魏金三、夏页文在县城南门外小 学发动组织了长清县各界人民抗敌后援会,积极开展抗日宣传和抗日募捐,联络、争取、团结各界各阶层人士共同抗日。夏页文、杜镜秋等人还组织起了70余人的宣传队,在街头大唱抗日歌曲,演出抗日活报剧,张贴抗日标语。群众踊跃观看,争相传诵,使共产党的抗日救 国主张深入人心,为全县的抗战做了思想、组织上的准备。
在日本侵略军长驱直入,济南、长清即将沦陷的紧张形势下,魏金三等共产党员决定将 长清县的抗日领导核心从县城向农村转移,首先到达县城南部山区的南坦山阎楼村。阎楼村300多户,地处贫困山区,是魏金三的家乡。魏金三与这里的群众有密切联系,为抗日斗争活动深入迅速地开展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1938年1月初,共产党员万晓塘等在南坦山阎楼村魏立政家的地窖内举行会议,成立了中共长清临时支部。
1月29日, 中共长清临时支部决定:为筹集抗日活动经费、枪枝弹药,于除夕(1月30日)夜,组织“民先”队员袭击长清县城盐公店和维持会,派夏页文、冯乐进、石中白先行进城侦察。得悉日军派重兵驻守县城,四门设立岗卡,戒备森严,党支部遂取消袭击计划,通知“民先”、宣传队员春节后到马山马湾庙集中。
2月5日 万晓塘,冯乐进,袁振,冯晓云,魏金三,张耀南、夏页文、崔健、唐琪、石中白、 董涛、杜镜秋、吴志笃、唐安、刘晋、魏立政、潘伯祥,潘伯范、魏焕斋、张有王、王英运、郝光等60余人,先后到达马湾庙,正式宣布成立抗日游击队,定名“山东抗日救国军”,冯晓云、张耀南为负责人。从那时便为长清建军、建党、建政的开始,也开启大峰山抗日根据地先声。时至1938年11月,泰西地区主要武装相继集中于大峰山区,汪毅任营长,李文甫任政委,冯乐进任政治处主任,张耀南任营部副官。六支队成立后,一团开赴东(平)汶(上)平原,二团开赴平阿山区,三团、泰西独立团开赴泰肥山区,大峰山区由新组建的大峰山独立营接防。支队机关和二团常驻平阴、东阿之间的大山区,司令部曾设在平阴城南王楼。
为了培养部队政治、军事干部,六支队建立后,随即建立了第六支队军政干部学校,任仲夷、冯乐进分别担任校长、政委。军政干校在平阴泊庄和东平柿子园举办了两期训练班,培训500余人,部分同志在训练班入党。段君毅、万里、刘海涛、何光宇等都先后去讲课或指导。1939年1月,随着部队发展壮大的需要。六支队在肥城岈山一带建立了后方医院。同年2月,支队后勤部在肥城三区葛家台村创建了弹药厂,主要制造手榴弹。
1939年3月,一一五师进驻泰西地区后,使根据地各方面的工作都有很大发展,其中最主要的一方面是于4月份帮助六支队进行整编工作。整编的主要任务是解决“头重脚轻”的问题。代师长陈光和政委罗荣桓等首长,亲自帮助部队作整编动员、教育工作,加强军政建设的基础工作。六支队主要负责人易人。原支队司令员刘海涛调离,司令员由原政委张北华担任,于会川不久调任支队参谋长,大团变小团,撤营合连,撤销了团机关各处,充实连队。连队建设支部。抽调一部分干部到地方工作,或组建地方武装工作。一一五师抽调几十名干部加强支队的各级领导。整编之后,支队在大峰山区召开了首次部队组织工作会议,参加会议的有100多人。
6月,一一五师帮助六支队进行了第二次整编,支队领导原司令员张北华调离,何光宇任司令员,石新安(红军)任政委。团缩编为营,原一、二、三团改编为一、二、三营(每营辖4个连)。刘继星(红军)任一营营长,刘星任政委;胡循武(红军)任二营营长,邹鲁风任政委;莫恩荣(红军)任三营营长,李文甫任政委(不久三营改特务营)。泰安(西)独立团改泰安(西)独立营。再次抽调部队干部充实地方。同时成立了泰西地区自卫队。自卫队员是不脱产民兵,其任务是站岗放哨,捉汉奸送情报,保卫地方政权和群众利益,协助部队作战等。第二次整编后峰山子弟兵编为山东纵队第六支队,六支队参加了陆房战役。(未完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