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组诗词六首
文/傅怀东 苏州
五律:水乡秋色
薄雾挡朝阳,晨风荡水乡。
双肩挑日月,两手育麻桑。
举首瞻空宇,贪心守早凉。
锦笺敲雅韵,素笔奏诗章。
五律:
秋吟水乡
清风荡水乡,细雨绘流长。
驾潋经江涌,排洪入海洋。
蝉鸣桐叶落,雁唱夜莺翔。
暮夕琼浆饮,凌晨续梦床。
七侓:立秋
暑抱金秋自体忧,风藏静宇热难休。
凉亭怕灼拿蒲扇,酷日摇空点火球。
雁等冷穹寻暧地。蝉留枯柳蓄新愁。
脊担岁月找精韵,心惧寒沙迷眼眸。
鹧鸪天:水乡秋趣
傅怀东 苏州
暑恋姑苏灼水乡,民依黍谷壮钱囊。
荷塘蛙鼓芙蓉靓,夜里蝉鸣萤火烊。
莺宇舞,雁空翔。禾青柳翠稻花香。
能将岁月调成酒,何待秋风续晚凉。
南香子:秋染水乡
冯延巳体
溽暑未全消,湖水涟漪艇舫漂。鱼蟹美肥添口味,心刁,菏雨扶摇绣锦描。
湖滟水滔滔,岸柳垂丝曳翠条。白鹭宇空观秀景,空逍,静夜观星应月邀。
望海潮:水乡描秋
荷风游荡,芙蓉新放,淋秋雨湿衣裳。
蛙鼓水中,蝉鸣叶上,阅虹彩觅朝阳。
观雁宇空翔。
荷塘阅菡萏,园嗅花香。
湖水涟漪,长江潋滟雾茫茫。
闻精语 唱轻腔。
阅今谈盛世,防晒钻篁。
瞻水淌艭。
长江浪滟,运河艇舫繁忙。
黍稷笑芬芳。径蔓萝藤绿,禾谷初黄。
听软调吟心语,赊句凑诗章。
🌹🌹作家简介🌹🌹
傅怀东,笔名东韵心语。胸存点墨,笔耕简诗,闲暇时喜爱动脑、泼墨,见景书情,或填词、作诗、写随笔短文,“情韵”描绘“心语”,借字吟诗,捡句填词。跻身文坛,签约诗社有多家,羽翼倚仗群体而丰茂。情感依托网络,“简诗”书写于纸上,“习作”传播于网络间。诗社刊载其文章上千首,喜欢用文字描述一生,愿以这份爱好消磨余生。
🌹🌹Author Profile🌹🌹
Fu Huaidong, pen name Dongyun Xinyu (Rhyme of the East, Whispers of the Heart).
Endowed with a modest literary talent, he devotes himself to composing concise poems. In his leisure, he enjoys exercising his mind, wielding the brush, and capturing emotions through writing upon encountering scenic views—be it filling lyrics to tunes, composing poems, or drafting essays and short pieces. He depicts "heart whispers" through "emotional rhymes," crafting poems with chosen words and piecing together lines to form lyrics.
Having established himself in literary circles, he is signed with several poetry societies, his literary wings thriving by virtue of collective nourishment. His emotions find expression through the internet: his "concise poems" take shape on paper, while his "works in progress" spread across online platforms. Poetry societies have published over a thousand of his pieces. He loves to describe a lifetime through words, and wishes to spend the rest of his days immersed in this passion.
点评词
笔扫烟霞绘清秋 墨卷江河壮诗魂——傅怀东《立秋组诗词六首》雄奇评解
点评词作者/柴永红
江南的暑气与秋光,水乡碰撞出雷霆万钧的交响,吴地的烟霞与江河节气更迭中铺展成万里长卷,傅怀东以笔为剑、以墨为涛,《立秋组诗词六首》中劈开了一道贯通天地的诗性峡谷。这组诗词绝非案头小景的浅吟低唱,而是以苏州为起点,笔墨沿着长江奔涌,顺着运河驰骋,直抵宇宙洪荒的壮阔抒怀。从五律的精劲到七律的沉雄,从鹧鸪天的灵动到望海潮的恢弘,诗人将立秋这一寻常节气,锻造成观照天地运行、叩问生命力量的精神祭坛,字里行间奔涌着“胸存点墨却可吞山河”的豪迈,彰显着“笔耕简诗亦能惊天地”的气魄。
一、五律双绝:以寸缣纳宇宙,用短章载江河
五律如寸铁,最能显笔力。傅怀东的两首五律,以二十字为界,却筑起了足以让江河奔腾、日月沉浮的精神疆域。
《五律·水乡秋色》开篇便见乾坤:“薄雾挡朝阳,晨风荡水乡”。一个“挡”字,让轻薄的雾气陡然生出千钧之力,似与朝阳分庭抗礼,在天地间划出一道惊心动魄的界限;“荡”字更如天风鼓帆,瞬间将水乡从“小桥流水”的纤巧印象中解放出来,成了风可纵马、雾可屯兵的辽阔战场。紧接着“双肩挑日月,两手育麻桑”,笔锋陡转,从天地气象落到人间烟火,却绝非寻常农桑之咏——农夫的双肩挑起的是日月轮转的节律,手掌培育的是文明延续的根基,这哪里是写劳作?分明是写华夏子民与天地共生的史诗,是“人”在宇宙间顶天立地的宣言。颈联“举首瞻空宇,贪心守早凉”,“贪心”二字最见性情:不是对清凉的卑微渴求,而是对天地馈赠的坦荡接纳,是与秋光平分秋色的豪情;举首望苍穹,目光穿透薄雾,直抵星辰运转的秘境,这份“瞻”,是诗人以血肉之躯丈量宇宙的雄心。
再读《五律·秋吟水乡》,“清风荡水乡,细雨绘流长”,“绘”字如神来之笔,让细雨化作丹青圣手,将流水写成绵延千里的画卷——流的是江河,是岁月,更是诗人笔端奔涌的文脉。“驾潋经江涌,排洪入海洋”,堪称神来之笔:“驾”字似见诗人披发仗剑,乘浪涛为马,从水乡的沟渠直入长江的奔涌,再破洪涛而入汪洋,这哪里是写水?分明是诗人精神疆域的扩张,从“苏州”到“江海”,从“一隅”到“天下”。“蝉鸣桐叶落,雁唱夜莺翔”,以虫鸟为信使,写尽天地转圜的生机:蝉鸣不是悲秋,是与落叶共舞的欢歌;雁唱不是离殇,是与夜鹰交响的乐章,于萧瑟中见蓬勃,于更迭中显永恒。尾联“暮夕琼浆饮,凌晨续梦床”,看似闲逸,实则藏宇宙于壶中:饮的是江月酿成的琼浆,续的是与天地同息的大梦,这份“饮”与“续”,是诗人与宇宙对话的仪式,是“泼墨”之后与天地共醉的从容。
两首五律,以“挡”“荡”“驾”“挑”为骨,以水乡、江河、宇宙为境,在格律的方寸之间,装下了天地运行的节律,打破了传统五律的拘谨,尽显“胸存点墨”却能“笔扫千军”的笔力——所谓“简诗”,原是“简于形而丰于神”的豪迈。
二、七律立骨:借秋暑博弈,写天地雄心
《七律·立秋》一诗,如组诗中的脊梁,字字如铸铁,掷地有声。开篇“暑抱金秋自体忧,风藏静宇热难休”,便以拟人手法拉开天地对决的大幕:暑气如悍将紧抱金秋不放,风似谋士隐于天宇蓄力待发,这哪里是节气更迭?分明是天地间的一场雄师会战,是旧力未消、新力已生的宇宙博弈。“凉亭怕灼拿蒲扇,酷日摇空点火球”,将寻常纳凉场景写出了金戈铁马的气势:凉亭似临阵的将士,持蒲扇为盾;烈日如摇旗呐喊的先锋,将暑气燃成漫天火球,这“怕”与“摇”,写出了人与自然角力的张力,更显诗人以凡眼观天地的气魄。
颈联“雁等冷穹寻暧地,蝉留枯柳蓄新愁”,以禽虫为兵,写尽天地转圜的韧性:雁群不是被动迁徙,而是“等”冷穹降临,主动寻觅暖阳,这份“等”,是对天地节律的洞悉;蝉虫不是悲鸣末日,而是“蓄”新愁以待新生,这份“蓄”,是于绝境中扎根的坚韧。诗人笔下的生灵,皆是天地的勇者,与秋暑共舞,与岁月共生。尾联“脊担岁月找精韵,心惧寒沙迷眼眸”,笔锋陡转,从天地回到诗人自身,却绝非独善其身的悲叹:“脊担岁月”,是以脊梁为秤,称量天地间的真意;“找精韵”三字,尽显诗人在岁月洪流中追问终极价值的执着。即便“心惧寒沙”,亦是怕被世俗尘埃遮蔽了观照天地的眼眸——这份“惧”,不是怯懦,是对精神澄明的坚守,是“笔耕”途中与天地对话的敬畏。
全诗以“战”为脉,以“找”为魂,将立秋的暑热、萧瑟,都化作诗人与天地对话的媒介。在七律的格律中,激荡着“翼倚群丰”却又“独上高楼”的雄心,突破了传统立秋诗“悲秋”的窠臼,写出了“我命由我不由天”的豪情——所谓“见景书情”,原是见天地之景,书宇宙之情。
三、鹧鸪天:以闲笔写豪情,于细微见苍茫
《鹧鸪天·水乡秋趣》一改律句的沉雄,以词牌的灵动,写尽水乡秋日的磅礴生机。“暑恋姑苏灼水乡,民依黍谷壮钱囊”,开篇便见刚柔相济:暑气恋栈不去,将水乡灼成一片滚烫的画布;百姓却以黍谷为甲,在热浪中耕耘出饱满的生活,这份“依”,是对土地的信仰,更是与天地博弈的智慧。“荷塘蛙鼓芙蓉靓,夜里蝉鸣萤火烊”,以声光电的交响,绘出秋日的狂欢:蛙鼓不是聒噪,是荷塘的战鼓;萤火不是微光,是黑夜点燃的星辰,这“鼓”与“烊”(此处当解为“闪耀”),将细微的生机写成了天地的欢歌。
“莺宇舞,雁空翔。禾青柳翠稻花香”,三句如长镜头铺展,从莺雁的翱翔到禾谷的芬芳,将空间从水面拉升至天宇,从植物延伸至气息,让水乡的秋日成了立体的画卷——不是“小桥流水”的精致,而是“天高地阔”的苍茫。尾联“能将岁月调成酒,何待秋风续晚凉”,堪称神来之笔:诗人不盼秋风送凉,而是将岁月酿成醇厚的酒,以生命的热度对抗暑气的余威,这份“调”,是对时光的驾驭,是“以我之豪情,化天地之寒暑”的气魄。所谓“情韵”,原是情寄天地,韵贯古今的豪迈。
四、南乡子:以小令纳万象,于精巧见恢弘
冯延巳体的《南乡子·秋染水乡》,以小令的精巧,装下了水乡秋日的万千气象。“溽暑未全消,湖水涟漪艇舫漂”,起句便见张力:暑气未退,湖水已漾起秋的涟漪,艇舫在其间漂荡,似在新旧时光中穿梭。“鱼蟹美肥添口味,心刁,菏雨扶摇绣锦描”,“心刁”二字极妙,不是贪婪,是对天地馈赠的坦荡接纳;菏雨扶摇,将水面绣成锦缎,这“描”字,让雨成了天地的绣娘,将水乡绣成一幅流动的画。
下阕“湖滟水滔滔,岸柳垂丝曳翠条”,笔锋转向壮阔:湖水滟滟,不是柔情,是暗藏力量的滔滔;柳丝曳动,不是纤弱,是与风共舞的豪迈。“白鹭宇空观秀景,空逍,静夜观星应月邀”,“空逍”二字,道尽天地的逍遥:白鹭不是观景的过客,是与天宇共生的精灵;诗人不是赏月的看客,是应月亮邀的知己,这份“应”,是与天地精神往来的从容。小令虽短,却以“漂”“描”“曳”“应”为脉络,将暑与秋、动与静、人与天编织成一张宏大的网,所谓“捡句填词”,原是于格律中见天地、于精巧中显恢弘。
五、望海潮:以长调展画卷,于铺陈见雄奇
《望海潮·水乡描秋》作为组诗的压轴之作,以词牌的恢弘,将秋日水乡的气象推向极致,堪称“泼墨”之作的巅峰。上阕“荷风游荡,芙蓉新放,淋秋雨湿衣裳”,起句便以“游荡”写出荷风的不羁,以“新放”显芙蓉的昂扬,秋雨湿衣却不恼,反成与自然相融的仪式。“蛙鼓水中,蝉鸣叶上,阅虹彩觅朝阳”,以声景起兴,蛙蝉不是秋的哀鸣,是天地的和弦;阅虹彩、觅朝阳,不是等待,是主动追寻光明的执着。“观雁宇空翔。荷塘阅菡萏,园嗅花香”,从天宇到荷塘,从视觉到嗅觉,将空间层层拓展,让水乡的秋日成了多维的宇宙。“湖水涟漪,长江潋滟雾茫茫”,笔锋陡转,从水乡的涟漪直入长江的潋滟,雾茫茫中藏着的不是迷茫,是天地初开的混沌与生机,这份从“湖”到“江”的跨越,是诗人精神疆域的再一次扩张。
下阕“闻精语 唱轻腔。阅今谈盛世,防晒钻篁”,从自然转向人文:精语轻腔,是百姓的欢歌;阅今谈盛世,是对时代的礼赞;防晒钻篁,不是避世,是于竹林中见天地的清幽,这份“钻”,是与自然共生的智慧。“瞻水淌艭。长江浪滟,运河艇舫繁忙”,再写水的力量:艭(小船)在水中淌,不是漂泊,是前行;长江浪滟、运河繁忙,不是喧嚣,是文明奔涌的脉搏,从“江”到“运河”,将空间从自然延伸至人文,让水乡成了历史与当下的交汇点。“黍稷笑芬芳。径蔓萝藤绿,禾谷初黄”,以植物的“笑”写丰收的喜悦,藤绿谷黄,是天地写就的诗行。尾联“听软调吟心语,赊句凑诗章”,回归诗人自身:软调不是柔媚,是与天地对话的私语;赊句凑章,不是谦逊,是“胸存点墨”却敢向天地“赊”取灵感的豪迈,这份“赊”,是诗人与宇宙精神往来的凭证。
全词以“游荡”“阅”“观”“瞻”“闻”为眼,将视觉、听觉、嗅觉织成一张立体的网,从水乡到长江,从自然到人文,从当下到盛世,铺展出一幅跨越时空的秋日长卷,所谓“作诗填词”,原是“以我之笔,代天地言”的雄心。
结语:笔耕天地间,诗成万古秋
傅怀东的这组《立秋组诗词六首》,以苏州水乡为原点,却突破了地域的局限;以立秋为契机,却超越了节气的意义。他的“简诗”,是“删繁就简留真意”的凝练;他的“情韵”,是“情寄江河、韵贯宇宙”的豪迈;他的“捡句填词”,是“于格律中见天地,于规矩中显自由”的智慧。
从五律的寸缣纳宇宙,到七律的铁骨立天地;从鹧鸪天的闲笔写豪情,到南乡子的小令纳万象;再到望海潮的长调展宏图,诗人以笔墨为舟,在天地间航行,将寻常的秋日写成了与宇宙对话的史诗。这哪里是“见景书情”?分明是“以情驭景,以笔耕天”。正如其作家简介所言“洒胸墨!填词,作诗,随笔短文”,这份“洒”,不是挥洒笔墨,是挥洒生命的豪情;这份“耕”,不是耕耘纸页,是耕耘天地的精神疆域。
当我们在诗中读到“双肩挑日月”的担当,读到“驾潋经江涌”的豪迈,读到“能将岁月调成酒”的从容,读到“赊句凑诗章”的自信,便知这位“胸存点墨”的诗人,早已将心寄于天地,将笔指向苍穹。他的诗,是水乡的秋,更是宇宙的秋;是个人的情,更是天地的情。如此诗词,当以江河为砚,以日月为灯,方能读出其中“笔涌江河气,诗绘万古秋”的磅礴气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