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诗歌文化传媒“七嘴八舌”说诗评诗系列之梁刚的两首《春粼》
策划:紫气婴儿(主席)张青杰(副主席)
主持人:公主小妹(秘书长)
《春粼》🌹🌷
梁刚
我们坐在苏堤的柳烟里,
数新荷的圆影,
——那些湿润的圆,
像你昨夜遗落的纽扣,
在波光中解着薄衫。
远处的游船剪开水面,
水纹却缝合了我们的倒影。
你指给我看三潭印月,
而我的目光始终蜿蜒,
在你手心的山脉间。
暮色垂落时,
雷峰塔开始吸吮胭脂云。
你谈起孤山的梅花,
说每片花瓣都驮着,
一盏未点燃的月亮。
后来整个西湖,
在我血管里涨潮——
每阵涟漪都是你离去时,
解开又系紧的,
绸缎般柔滑的寂静。
《春粼》
西湖在清晨调成釉色
垂钓的柳丝将云絮煮沸
那些鹅黄嫩绿的词牌
正被游船
拆解成零散的韵脚
你指给我看枝头
某个被露水打湿的比喻
那些粉红在颤抖中剥落
我们的倒影
被涟漪绣成同一片绸
此刻风是柔软的翻译机
将柳叶译成睫毛的弧度
桃花渗入瞳孔时
雨滴突然坠入湖心
打碎所有语法结构
我们站在断桥边
影子被春阳反复拉长
直到融进苏堤深处
成为两枚
简历: 梁——梁刚,南非曼德拉大学经济学学士、硕士。海邦人才基金创始合伙人/执行总裁,同时担任浙江海邦创智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杭州市海归创业发展促进会执行会长等职。浙江省海归创业导师。
标杆案例:成功投资银江股份(300020)、杭州银行、安恒信息、纳晶科技等,其中十余家已上市或并购退出。行业荣誉:
个人获“浙江十大金融领军人物”、“浙江十大天使投资人”称号;
海邦基金获“浙江省十佳投资机构”、“最佳投资团队”等荣誉,获国家领导人批示并列为浙江省引才三大平台之一。🌹🌷
本期参与人员:
紫气婴儿(王雷):《春粼》量子诗学鉴定(百分制):
评分:99.9—101分(新古典主义杰作,教科书级)🌹🌷
封神理由:
1. 情景交融,情在象先:“未成曲调先有情”,起笔“ 我们坐在苏堤的柳烟里,数那些新荷——那些湿润的圆”,落笔“ 后来整个西湖在我血管里涨潮”,中峰“ 而我的目光/始终蜿蜒,在你手心的山脉间。” 南北朝·江淹,《别赋》中有文:“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结尾又道:“赋有凌云之称,辩有雕龙之声,谁能摹暂离之状,写永诀之情者乎!”,此诗非道此之绝唱乎?!
2.意象、语言的丝绸质感——“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苏轼曾言:“如大匠运斤,无斧凿痕,不知者则疲精力,至死不悟。”文中,"湿润的圆",将新荷描摹为“量子液态几何”,与"纽扣"构成衣物与自然的蒙太奇;而"手心的山脉",则为人体地貌学巅峰,堪比王维"行到水穷处"的微观禅意。所谓“道法自然”,诗道亦法自然——自然之景,自然之情,自然之文风…… 陶渊明、李白等传世之诗,皆如隐者一般,极尽绚丽而终归于自然平淡,大道至简、洗尽铅华的自然,天生具有强烈的艺术魅力。
3. 时空折叠术(携带,“量子宇宙诗歌”核弹头):从“解着薄衫”,到“手心的山脉”、“未点燃的月亮”,再到“ 后来整个西湖在我血管里涨潮”,笔法细腻,行云流水,将通感、意识的惊跳(波德莱尔语)等陌生化、技巧化艺术手段,发挥至炉火纯青、登峰造极之境界!不动声色,完成从物理时空到“血液宇宙”的维度跃迁……
4.寂静淡然的拓扑学、禅学:“柳烟数新荷”、“游船剪开水面”、 "绸缎般柔滑的寂静",都焕发着李清照"守着窗儿"的寂寞美学光彩,缥缈“诗即禅,禅即诗”的“触觉频段”云烟。
神性极致探索:
1、“ 雷峰塔开始吸吮胭脂云”,有无更精妙之表述?如,“雷峰塔倒影北宋胭脂云/釉里红”……
2、“ 解开又系紧的,绸缎般柔滑的寂静”,是否略显经典,存在习惯性滑笔之微瑕,更为"未熨平的寂静"之类非常规搭配,是否更具冲击力?
总之,“白鸥飞处带诗来”——每滴雨,都是微型西湖!该诗,让苏堤秒针向前多颤动了千年。传世建议:
作为"新婉约派"量子诗歌典范文本,收入《量子诗歌三百首》。
(最终启示:此诗证明汉语仍是“最精密的抒情量子计算机”——“偶见奇诗,欲见奇人”……)🌌
附: DeepSeek+紫气婴儿——
量子纠缠鉴定报告:
上联:
偶见奇诗,方知宇宙原是一行绝句
——解构为“M理论第11维震颤方程”:
`诗意=∫(宇宙)d(绝句)/ħ`
下联:
细瞧银河,竟系贾岛捻断一茎胡须
——演绎为“苦吟动力学公式”:
`灵感=Δx(胡须) × Δp(推敲) ≥ ħ/2`
横批:
🌌 弦断有谁听?
简历: 文化强国量子诗歌文化传媒创始人,社长:王雷(紫气婴儿)
王雷,笔名紫气婴儿、婴儿,北京人。北大理学学士、法学硕士、推荐留校生,上海蚁猫科技有限公司执行总裁,中科院国家微重力实验室2012年度客座研究员。《世界文学》平台,“优秀签约作家”,《白鹭文刊》执行主编。“盛世华夏杯“全国文学作品大赛一等奖,李白杯”全国诗书画精英大赛一等奖,“毛主席诗词杯”全国诗书画家大奖赛冠军,第二届“神州杯”年度大赛特等奖,“古韵新声·诗意中国”全国诗·书·文·诵大赛诗词银奖、书法星锐奖……
张青杰副主席: 水的西湖的灵魂。读梁总的这首《春粼》,感觉作者就像一位巧手的织女,以水粼为金线,将苏堤的烟柳、新荷、三潭印月、雷峰塔绣成一副美丽、淡雅的画面,但是在那一个个针脚里,无不织进了是对她的深情,新荷的圆是你遗落的纽扣,湖面的倒影,手心的山脉, 未点燃的灯。最后,西湖的涟漪化作血管中的涨潮,成为你离去时绸缎般柔滑的寂静。整首诗,以景为意向,抒情自然、克制,构思精巧,可称得上佳作!
简历:张青杰,男,汉族,1968年出生于河南,北京大学毕业,现在北京电力系统工作,神州诗歌报诗人会员之家常务副主席,喜爱诗歌、散文写作,在公众号、网络媒体上发表多首诗歌。我一直认为,诗歌是我与世界的沟通方式。
公主小妹读诗:这首《春粼》最动人之处,在于将西湖春景与细腻情愫编织成了一首“会呼吸的诗”。诗人极善用通感与隐喻搭建意境:“柳丝煮沸云絮”以触觉写视觉,让静态景物有了沸腾的生命力;“词牌拆解成韵脚”将游船划水的动态,转化为文字的韵律感,妙趣横生。而“倒影成绸”“风作翻译机”等意象,则悄然将观景升华为共情——自然景物成了心绪的镜子,柳丝是睫毛、桃花入瞳孔,物与我相融的瞬间,连雨滴打碎“语法”都成了打破常规心动的隐喻。结尾“永恒的指纹”堪称神来之笔,把短暂春景里的驻足,凝固成时光里的印记,让个人情愫与西湖的永恒达成了奇妙的和解,余韵悠长。
这首《春粼》以西湖春景为底色,将情爱里的细腻心绪揉进自然意象,字句间藏着湿润的温柔与微妙的张力,读来如触带露的花瓣。
开篇“苏堤的柳烟”“新荷的圆影”铺展朦胧春景,而“遗落的纽扣”“解着薄衫”的比喻,瞬间将自然之景私人化,把荷叶的灵动转化为隐秘的亲昵感,寻常景物因这份联想有了心跳的温度。
中段“游船剪开”与“水纹缝合”的对比,暗合两人相依时外界的动静皆成陪衬;“三潭印月”与“手心的山脉”的视线错位,不动声色道尽“看风景”与“看你”的心思倾斜,山水成了情愫的背景板,指尖的纹路反倒成了更值得跋涉的疆域。
“雷峰塔吸吮胭脂云”的拟人奇崛,让暮色有了呼吸感;“孤山梅花驮着未点燃的月亮”,则将期待与清冷糅合,花瓣载着月光的意象,轻盈又带着未说尽的怅惘,为后文的情绪铺陈做了铺垫。
结尾“血管里涨潮”的通感堪称神来之笔,将离别后的空寂具象化为“解开又系紧的绸缎般的寂静”——这份寂静不是死寂,而是带着绸缎的柔滑与张力,像离别时欲言又止的余温,余韵绵长。
全诗没有直白的爱语,却让西湖的每一缕柳烟、每一圈涟漪都成了情感的载体,自然与心事相互渗透,留白处皆是缱绻。那些被赋予生命的景物,实则是人心的镜子,照见了爱里的专注、羞怯与怅然。
作者简介:公主小妹,山东人。中国诗歌学会会员,香港诗歌会员,唐宋风韵诗社主编,神州诗社编辑。华人诗者联盟总裁,桃源诗社文化传媒总裁,青年文学家塞北文学社签约诗人。 当代诗星签约诗人。
周静伟 :读罢《春粼》,油然地对照起大诗人戴望舒的那首象征主义与晚唐温李脂粉气息诗风融为一体的经典诗作《雨巷》,现代诗各种艺术技巧已到炉火纯青的境界,意象的选择,意境的营造,音韵的婉转,广为名家推崇。如果把一首诗比作一台车的话,那么,诗意与诗艺就是这台车两轮子,缺一不可。《雨巷》表达了那个时代知识分子追求真理、渴望光明而又找不到出路的彷徨和苦闷,整首诗迷茫而朦胧。当然,抗战的硝烟唤醒了诗人内心的正义担当,他再也不可能渴望“结着丁香般愁怨的姑娘”,而是拿起笔,血火泪地呐喊,为民族的苦难,承担一个诗人的大义担当。这首《春粼》在“艺”的层面上也可谓炉火纯青,咱就不论了。但在“意”的度量上仍未摆脱才子佳人的吟风弄月、山光水色、岁月静好的闲情逸致,甚至还不如《雨巷》求之不得的彷徨苦闷的抒情表义。“象”“境”丰美而“意”单薄窄瘦了些。当然,游山玩水、吟风弄月也是一种情致,有何不可?或而更通俗说白,写诗就是爱好,文字玩乐而已,哪来的那么多高大上的人生感悟、社会思考?那都是朦胧诗时代,现在早就过时了,写诗就是玩。倘若如此,本人打住。这个娱乐至死的年代,少谈什么“思想”“意义”!大家都风花雪月、有病也好,无病也罢,都咿咿呀呀强愁吧。
【作者简介】周静伟,黑龙江省宝清县人。爱好诗歌,秉承“我手握我笔,我笔写我心”的理念写诗,时有小作发诸报刊及网络。
梦想向太阳读诗:釉色里的永恒——读《春粼》记
清晨的西湖,是窑火刚褪的瓷。釉色漫在雾里,不是青的浓,是淡到透的润,像谁把晨露调进了瓷胎,连光都软乎乎的。柳丝垂下来,是不经意放的钓线,尖儿刚碰着水面,云絮就动了——诗人说那是“煮沸”,多好。为何是煮沸?搅动太急了,煮沸是慢的,是柳丝轻拨时,云影在水里晃成碎银,连热闹都带着春的温吞,像檐角漏下的光,一点一点漫开。
春景原是齐整的。鹅黄是芽尖挑的,嫩绿是叶儿展的,凑在一处,像摊开的词牌,平仄里都是醒的意。游船划过就不同了,船尾的波碎成细浪,把词牌拆成零星的韵脚。这拆是破吗?或许本就没定论。那些碎的,是柳梢蹭船舷的轻响,是水面漾开的细痕,不规整里,倒藏着春的真——它从不是词牌里的标本,是走的,流的,遇着风就弯,碰着水就软的活。
然后有“你”。指尖指枝头时,露水正凝在粉红瓣上,那是春最软的话,被水汽浸得潮潮的,一碰就颤。风过,粉红簌簌落,不是谢,是春在呼吸,轻得像怕惊着谁。水面上,我们的影被涟漪缠成一片绸——为何是绣?融太急了,绣是慢的,是水纹像针线,一针一针把两个人的形织在一处,连影子的近,都慢得有了温度。
风是译者,不用字的。把柳叶弯的弧度,译成睫毛颤的软;把桃花飘进眼里的红,译成心头微热的痒。正浸着,雨落了,一滴砸进湖心——诗人说“打碎所有语法结构”。这碎是憾吗?看那瞬溅的水花,看水纹一圈圈撞碎又漫开,倒像春在闹:偏不按格律写诗,这雨,这眉梢的湿,才是最灵的句读,比规整的语法,让人记久些。
后来立在断桥,春阳把影子拉得长,又缩,再拉长,像谁在量此刻的静。影子终是跟着苏堤的绿融了,不是没了,是成了苏堤的一部分——诗人说那是“永恒的指纹”。指纹是实的,春是流的,这矛盾,怎就贴切?许是不用急着说的。就像春里的遇,原是流的风,散的雾,偏因那瞬的同行,成了心里抹不去的痕。实与流,原是能在记挂里和的。
这诗哪是写春?是把春景和同行的暖,揉成了带露的茶。初读是西湖的釉,柳丝的软;再品,是“你指给我看”的默契,是影子相融的静。那些词牌、语法的巧,原是诗人怕春太轻,用文字织了网,好接住要飘的瞬间——最后都落在指纹里,成了不褪的痕。我们读诗时,何尝不是在这痕里,找自己遇过的春,同行的人?
作者简介:鲁峙均,四川阆中人,笔名梦想像太阳。*中国诗歌网蓝V诗人*荷兰花海文学总社会员*神州诗歌报会员。墨染千秋之墨海在中国诗歌网、今日头条、神州诗歌报听潮、当代诗星、中蝶恋花文学等平台和刊物发表上百首(篇)诗词、散文小小说。最高级的诗性可以是太阳,既燃烧自诗观:己照亮万物,又不让任何人被灼伤。
心雨解读:《春粼》以西湖春景为底,巧融诗性与情愫。柳丝煮云、游船拆韵,赋予景物文字灵动感;倒影成绸、风作翻译,暗织两人默契。雨滴碎语法藏心动,末以“永恒指纹”收束,让瞬景与深情共成隽永,意象鲜活,妙笔生花。
简历:作者简介:心雨,女,济南人,一个喜欢文字的个体户,喜欢用文字。记录生活。
倚楼观蝶舞: 梁总这首小诗读起来像跟着春天的脚步在西湖边慢慢走,满眼都是软乎乎的绿意和粉意,还藏着两个人悄悄靠近的暖意。
开头写清晨的西湖,用“釉色”形容水面,滑滑亮亮的,像瓷碗上的光,很实在。柳丝垂在水里,说它“垂钓”,又把云絮“煮沸”,明明是静的景,却写出了动的劲儿——就像春天里万物都在偷偷使劲儿生长,连云都像被搅得热闹起来。
中间写枝头的花,不说“花瓣上有水珠”,偏说“被露水打湿的比喻”,把花当成了一句没说出口的诗,多巧啊。粉红花瓣掉下来时“颤抖”,两个人的影子被涟漪“绣成同一片绸”,绸子软软的,影子也黏在一起,读着就觉得亲近。
风被说成“翻译机”最妙,柳叶弯弯的,风就把它译成“睫毛的弧度”,一下子把湖边的景和人脸上的神情勾连起来了。桃花映进眼里,突然来场雨,“打碎所有语法结构”,像春天本来规规矩矩的美,被一阵雨搅得乱乱的、鲜活的,更真实了。
最后站在断桥边,影子被太阳拉长,融进苏堤,成了“永恒的指纹”。指纹是独一份的,就像这春天里的两个人,和西湖的春天拧在了一起,走了也留下印子,暖乎乎的,余味很长。
整首诗没什么硬邦邦的词,全是眼睛能看到、手能摸到的感觉,春天的软和两个人的近,都在里面了。
作者简介:黄聪明,笔名蝶舞(花间蝶舞),福建省南安市人,现供职于南安市教育局;中国诗歌网蓝V诗人、神州诗歌报诗人会员,律绝、词牌、新诗均有所涉猎,原创诗词破千首,曾多次荣获全国诗歌大赛金奖;目前200余首诗词发布于中国作家网与中国诗歌网,另有部分诗词散见于《诗刊》《先锋诗刊》《中国网络诗歌》《青年诗人》《诗词方舟》《诗人》《神州诗歌报》等刊物。
荼蘼花
春天的西湖,到底该是什么样子的呢?
是柳丝在水里垂钓一缕云絮,是那檀板轻唱的词牌名,是鹅黄柳绿,是碧桃花拂过美人的脸颊。
雨滴是突然来的,它们跳跃着,欢呼着,去赴湖心经年的约定。
所有的语法,所有的韵脚都不需要了。
你看,断桥边那在细雨中缠绵着的一双小情侣,正慢慢消失在苏堤的深处。
永恒的,是那两枚指纹。它们在春天的西湖,泛动出粼粼的波光。
让我们跟着这些诗意,去寻找命运的途次,早行,晚钓,暂坐。
全诗节奏紧凑,张力和留白不够。
意象是典型的西湖意象。物象多,情绪的递进稍显平稳(文似看山不喜平,所以读起来少了九曲回肠的感觉)
“暮色垂落时,
雷峰塔开始吸吮胭脂云。
你谈起孤山的梅花,
说每片花瓣都驮着,
一盏未点燃的月亮。”
中间这一节的句子是亮点,分行却不是那么优美,(可惜了这么好的句子)。分行也是一个技术活呀。
结尾一句“每阵涟漪都是你离去时,
解开又系紧的,绸缎般柔滑的寂静。” 好!
写诗,要有“大弦嘈嘈,小弦切切”的张力,也要有“龙腾虎掷”和“缠绵悱恻”的切换,白留得越高级越好,让读者欲罢不能。
简历:作者简介: 李丽君,笔名荼蘼花。山西吕梁人,无趣的时候写写分行。
文雅解析
《春粼》以西湖春景为幕,编织出一幅情思缠绵的画卷。
诗以“粼”为眼,涟漪般的意象贯穿,
荷影纽扣,游船剪水,波纹倒影,
流动的形态情感的起伏。巧妙地将自然如
景与情达到交融的境地。
缝合 吸吮 驮等词赋予静物以呼吸,画面鲜活流转。
绸缎般柔滑的寂静”尤为精妙,
丝绸的质感与寂静的听觉形成通感,
将离别的怅惘化作可触的温柔。
诗人简介:许文雅,北京人,著有诗歌作品百篇发表于海西网文学网,头条,雁妮诗刊及其他诗歌网站与刊物。曾获得对联大赛三等奖,爱好文学、朗诵、主持等。曾任华协海西网北京分会宣传部长,广东分会副会长,天津分会副会长,天津分会会长。
杰子: 杰子暮暮读诗
读《春粼》这首诗,倒像是看小年轻处对象时的光景,藏着些说不出的柔软。
把“新荷的圆影”比成“遗落的纽扣”,这比喻真好。寻常日子谁没丢过纽扣?缝缝补补是常事,可在想象丰富的诗人笔下,把‘像你昨夜遗落的纽扣,在波光中解着薄衫’放在一起,真是妙不可言。 我实在无法形容出我感受到这两句诗的美。妙哉!
“游船剪开水面,水纹却缝合了我们的倒影”, 这两句中动词“剪开”和“缝合”用的特别好, 那种浪漫的动感画面, 立马在我脑海中荡漾开来,温柔起来。
‘你指给我看三潭印月,而我的目光始终蜿蜒,在你手心的山脉间。’这个就更有意思了,你眼里的三潭印月风景很美,于是指给我看,可我眼里的风景全是你呀。
‘暮色垂落时,雷峰塔吸吮胭脂云’,多鲜活的句子,就像你傍晚看夕阳,余晖把你的脸颊照出橘红色的羞红,是何等的唯美。而孤山的梅花,花瓣上驮着未点燃的月亮,这想法也很新奇——未点燃的月亮,不就是心里揣着的盼头么? 当然啦,你心里的盼头,我都懂!
最后说‘整个西湖在血管里涨潮’,这夸张的翻涌,像春夜里的潮水漫过青石板,凉丝丝的,却带着骨子里的热。寂静这东西,平时被柴米油盐的烟火气盖着,不显山不露水,可真静下来,倒像匹上好的绸缎轻轻裹着心,又软又沉。
多美的诗啊!我仔仔细细认认真真地欣赏,心里也跟着美滋滋起来。对!读好诗的感觉可不就是美滋滋?
作者简介:杰子暮暮,本名熊杰,文学网站编辑,诗人,作词人,酷爱现代诗歌。从事现代诗歌创作多年,以文字的深情,镌刻最美的生活。作品散见文学报刊、网站和公众传媒平台。
李天友: 拜读欣赏梁刚老师的《春粼》,仿若踏入了一幅灵动的春日西湖画卷。诗人以独特的笔触,将西湖的春景雕琢得如梦如幻。开篇“西湖在清晨调成釉色,垂钓的柳丝将云絮煮沸”,新颖的意象瞬间抓住眼球,赋予了西湖春天别样的生机与活力。把柳丝比作垂钓者,“煮沸云絮”更是大胆而奇妙的想象,让人眼前一亮。
诗中“鹅黄嫩绿的词牌”“零散的韵脚”等表述,巧妙地将春天与文学元素相融合,给自然之景增添了浓厚的文化韵味。而“你指给我看枝头,某个被露水打湿的比喻”一句,在描绘春景中融入了人物互动,使诗歌更具生活气息和情感温度。
“风是柔软的翻译机”这一比喻尤为出彩,将风拟人化,生动地展现了春天万物之间微妙的联系。雨滴坠入湖心“打碎所有语法结构”,形象地描绘出那一刻宁静被打破的动态感,也为诗歌增添了几分灵动与俏皮。
结尾“我们站在断桥边,影子被春阳反复拉长,直到融进苏堤深处,成为两枚永恒的指纹”,给人以余音绕梁之感,将人与自然在春日里的交融推向高潮,留下无尽的回味。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象丰富,巧妙地将自然景观、人文情感与独特想象相融合,营造出了一个充满诗意与温情的春日西湖世界。
赞《春粼》
西湖春日韵悠长,诗笔轻挥绘锦章。
柳钓云絮添妙趣,船分词韵溢书香。
风摇花影如翻译,雨碎湖波破律行。
断桥苏堤情寄处,永恒指纹意难忘。
作者简介:李天友,1978年参军,1991年转业到地方房产系统工作至退休。喜爱新闻报道、诗歌散文等,在部队和地方曾是《人民日报》《经济日报》《解放军报》《中国青年报》《解放军后勤杂志》《中国建设报》《中国房地产报》《湖北日报》《战士报》等报社特约记者和特约通讯员。共有5000多篇、首、幅被各大媒体刊用;并有一百多篇新闻、通讯、图片、诗歌散文获奖。多家协会会员和十多家报刊及公众号平台特邀撰稿人。
百炼成钢读诗《春粼》以灵动的意象重构了江南春色的诗意,赋予自然物以生命张力。
"垂钓柳丝"激活静态山水,"煮沸云絮"烹煮古典意象,"风译柳叶"构建通感神经。
更以"釉色西湖"的视觉禅变与"指纹永恒"的时空折叠,在青瓷质地的语言中完成对传统美学的诗意涅槃。
全诗如一方端砚,将唐诗的雨、宋词的茶、现代诗的语法,研磨调和成闪着釉光的诗意墨韵,既承袭"淡妆浓抹"的东方审美,又创造出"语法破碎处春意迸溅"的当代诗性。
《春粼》以西湖为镜,将情思化作水波间的纽扣、山脉与未燃的月光,在古典意境中编织现代爱的私语。
这首诗展现了诗人敏锐的感官捕捉力和独特的意象转化能力,其笔触如工笔般细致!
"纽扣解薄衫"的隐喻与"三潭印月"的古典意象碰撞; 动词"剪开""缝合""驮着"赋予静态景物流动的韵律; 视觉的胭脂云被"吸吮",触觉的绸缎寂静在血管"涨潮"——通感的运用,使整首诗宛如波光粼粼的丝绸,既荡漾着江南的温婉,又涌动着现代诗潮,然后在"未点燃的月亮"这一意象中,完成对转瞬情愫的诗意定格。
尤其结尾的戛然而止,留白巧又有韵味!
感慨春粼的美好带来的全新感受!
诗人简介:百炼成钢,黑龙江哈尔滨,中学英语高级教师。作品散见《青海湖诗报》《华协海西文学》《神州诗歌报》《中国诗歌报》《中诗报唯美十四家》《岳杨书院》《黄果树文学》《天涯文学》《渝鲁文学》《鲲鹏文苑》等微刊和纸刊。
拈花一笑:笑笑试评《春粼》
这是一首意境唯美浪漫的隐喻诗。以景喻情,含蓄又克制的深情。
全诗运用的意象很有张力,以动词”数,遗落,剪开,缝合,吸吮,驮等动词为读者展开一幅动人旖旎的景象。结尾用解开又系紧的矛盾的修辞更是点睛之笔,那种期盼思念的涟漪在读者眼中延伸。
作者简介:拈花一笑,河南许昌人。曾用笔名叶冰琦、秋水无尘、忆甜(honey)等。从小喜爱文学、散文、诗词、小说作品散见今日头条、海西网、微博、神州诗歌报等各大网络平台。《西部青葙》微信公众号特邀撰稿人。
诗观:随笔记录人生感悟,烟火人间寻诗和远方。
宁静读诗:《春粼》双重意象,以西湖为轴,典雅的意象穿越时空,触碰到诗人的一往情深,在西湖里浸染诗魂,氤氲开一朵妖艳别致的莲。
春粼,是西湖荡漾的波,也是荡进诗人内心的涟漪。新菏的圆,像一把钥匙,解开开春的纽扣,打开诗人内心的回忆与爱的渴望,浮想联翩的美不胜收,要游离西湖二里地了。
游船剪水的一刹那,看着碎开又被缝合的倒影,就如水纹一般碧波荡漾,你身体里藏着我眼睛的密码,只有你手心里的山脉让我的密码能打开发光。
孤山的梅花,驮着一枚未点燃的月亮,清冷得让人心疼,谁来做点燃那棵月亮的太阳,诗人内心燃烧着,近点,再近点吧。
西湖终于在血管里涨潮,瞬间情感飞上了浪尖。在潮涨潮落间,诗人归于了平静,解开又系紧的矛盾,升华了豁达的心境。
诗人简介:木子青,本名李静,河北承德人,愿以我眼观世界,愿以我笔写我心。
文化强国实验室量子诗歌(筹)
主席:紫气婴儿(王雷)
副主席:张青杰
副主席:余波
副主席:王红民
秘书长: 公主小妹
秘书长:陈晓
主席团成员:紫气婴儿 (王雷) 张青杰 余波 王红民 公主小妹 黄慧慧 流点玄念 文雅 陈晓 香花果 张立国 倚楼观蝶舞 金海龙 地球边缘 刘明言 王彦霞 Michael 鹏.友.朋 不二先生 苏山有鹿 天王 百炼成钢 白鹭主编 风荷 郭靖哥哥 虎虎生风 寂静流年 杨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