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艺术,自古以来便是人类情感与思想的载体,它如同一条奔腾不息的河流,穿越历史的长河,见证着时代的变迁与文化的演进。在中国这片古老而充满活力的土地上,艺术家们始终肩负着探索与创新的使命,他们以独特的视角、敏锐的感知和无畏的勇气,不断突破艺术的边界,试图在时代的浪潮中掀起一场场未完成的艺术革命。
“破界”一词,恰如其分地概括了中国艺术家们在艺术创作道路上的不懈追求。他们打破传统与现代的界限,跨越东方与西方的文化隔阂,融合不同艺术形式与媒介的壁垒,以全新的理念和手法,重新诠释艺术的内涵与外延。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不仅挑战了既有的艺术规则,更引发了观众对于艺术本质、社会现实以及人类精神世界的深度思考。
然而,这场艺术革命并非一蹴而就,它是一个持续演进、不断深化的过程,充满了未完成的探索与未知的可能性。艺术家们在探索的道路上,始终保持着对未知的好奇与敬畏,他们深知艺术的边界是无法穷尽的,每一次的突破都只是新的起点。正是这种未完成的状态,赋予了艺术永恒的魅力与活力,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艺术家们前赴后继,投身于这场伟大的艺术革命之中。
此次“破界——中国艺术家未完成的艺术革命线上特别展”,旨在通过线上展览的形式,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让更多的人能够领略到中国艺术家们的创新精神与独特魅力。在这里,你将看到来自不同年代、不同背景的艺术家们的作品,它们或以传统技法为基础,融入现代元素;或以数字技术为手段,展现传统意蕴;或以跨学科的方式,探索艺术与科技、哲学、社会学等领域的融合。这些作品如同一颗颗璀璨的星辰,照亮了艺术的夜空,也为我们指引着前行的方向。
我们希望通过这个展览,能够激发观众对于艺术的热爱与思考,让更多的人感受到艺术的力量与魅力。同时,也期待更多的艺术家能够加入到这场未完成的艺术革命中来,以他们的智慧和才华,为中国艺术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共同书写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艺术华章。
让我们一同走进这场“破界”的艺术之旅,在未完成的艺术革命中,寻找属于自己的精神家园。
北京墨真书画院编辑
杨旭题《破界》
杨旭 水墨人物画家, 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中国画专业,师从范曾 、刘大为、袁武诸名师。
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内蒙古政协书画院院士,内蒙古中国画院画家,包头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包头市东河区美术协会名誉主席。
画以载道 艺以情深
杨旭
在人生这场漫长的精神跋涉中,我如同一个执着寻觅独特滋养的行者,渴望创造出能满足自己灵魂胃口的精神食粮。或许在旁人眼中,这份食粮并无特别之处,但于我而言,它却是生命中不可或缺的养分。毕竟,精神所选择汲取的,终将塑造我们自身的模样。
中国绘画,这片广袤无垠的艺术天地,以人物、山水、花鸟为三大支柱,构建起一个绚丽多姿的审美世界。而我却选择了历史人物画,这不仅是对绘画门类的挑选,更是一种借物抒情的独特方式,是我精神的庄重表达。在我的潜意识深处,始终满溢着对古旧人与事的深深眷恋与执着追溯,仿佛有一股无形的力量,牵引着我在历史的长河中穿梭。
每当我被那些杰出人物的非凡事迹深深打动时,内心便涌起一股强烈的冲动,想去追寻他们的足迹,收集相关素材。我就像一个怀揣着无尽好奇心的孩子,总是小心翼翼地想要轻轻推开那扇连接时空的“家门”,试图走进他们的世界,聆听他们的心声,窥探他们那些波澜壮阔、匪夷所思的人生经历。
这些人物,大多是中国近现代各领域的杰出英才,他们的功过是非,早已在历史的长河中盖棺定论。而我,只是希望通过自己的方式,向这些先辈致以崇高的敬意,向远去的历史献上深情的礼赞,同时在其中探寻人生的真谛,恰似借古人的酒杯,浇自己心中的块垒。
在着手创作每一幅肖像之前,我深知深入了解与精心筹备是必不可少的前奏。我会全身心地投入到对人物历史的研究中,仔细研读他们的传记,努力精准把握他们所处的时代背景与人文脉络。这就如同一位严谨的考古学家,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只为找到那个能够开启创作灵感的切入点。
当一切准备妥当,我便带着纯粹而真挚的情感,全身心地投入到创作之中。此刻,我手中的画笔,已不再仅仅是描绘客观形象的工具,而是将其升华为感人至深的精神形象的魔杖。与其说这是创作,不如说是一场跨越时空的深情讲述。
我既要在形象上追求写实,精准捕捉人物面部每一丝微妙的表情,挖掘背后丰富的故事;又要在笔墨间融入写意的韵味,让画面充满艺术的灵动与诗意;更要对人物的精神与思想进行高度提炼,赋予作品超越表象的深度与内涵。
我以炙热的目光深情凝望,仿佛凝视着心中的信仰;用动情的双手精心塑造,犹如赋予笔下人物鲜活的生命。就在近日,我再次重读了胡适先生的传记《努力人生》,并同时为先生画像。2月24日下午,这幅画作终于收笔完成。
傍晚5点多,我将作品分享到了朋友圈。万万没想到,在微友们的回复中,我惊讶地得知,这一天竟然恰好是胡适先生58周年祭日。如此奇妙的巧合,宛如命运的精心安排,让我不禁借此为缅怀先生献上一瓣心香。这奇妙的机缘,更让我深深感受到,创作历史人物肖像,似乎有一种冥冥中的指引,一种与先辈精神上的深度契合。
艺术创作,对我来说,无疑是一场灵魂的砥砺修行。它要求我不仅要有丰富的人生经历,像一座蕴藏丰富的宝藏,为创作提供源源不断的素材;具备一定的人文修养,似为作品注入一股清新的文化清泉,提升其格调;怀有真诚的情感体验,使作品能够触动人心深处最柔软的角落;更要有悲悯的情怀,以同理心去感受世间万物的苦难与美好;以及珍惜当下、感恩生命的良知,让作品散发出对生命的敬畏与热爱。
每一次画一张肖像,对我而言,便是开启一次与人物的心灵对话;读一本好书,如同踏入一段别样的人生旅程;了解一个人的历程,仿佛领略一场历史风云的变幻。在这个过程中,我对世界的陌生感渐渐消散,而自我的精神却得到一次次深刻的洗礼。或许,我们都需要艺术,如同在黑暗中渴望光明,借由它来完成自我的觉醒,寻得灵魂的归所。
2020年3月1日的夜晚
北京墨真书画院于2013年在北京成立,2020年在天津成立分院,是一家专注于学术研究,组织开展大型书画展览、全国采风、公益事业以及国际交流活动的企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