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命之弦起舞
文/祥云
我初读《道德经》第四十章"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时,只觉是玄妙难解的道家箴言。直到见证袁隆平院士在试验田里躬身插秧的背影,才突然明白:前者揭示的是天道运行的规律,后者指引的则是人道践行的法则——这正是中国哲学最精妙的“知行之辩”。
如何理解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我反复读之,终略悟一二,前者讲道理,后者讲实践。世间万物,皆在阴阳交替中生生不息,正如苏东坡所言:“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盛极而衰,否极泰来,恰似四季轮回,春华秋实,夏长冬藏,这是天地间最朴素的辩证法。
反者道之动是指在命运的棋局里,胜败往往相生相克。比如勾践卧薪尝胆,方能三千越甲吞吴;苏轼被贬黄州,成就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豁达。著名诗人泰戈尔说:“如果你因错过太阳而流泪,那么你也将错过群星。”这何尝不是对反者道之动最诗意的诠释?
弱者道之用是指柔弱胜刚强,谦卑蕴力量。你看那溪流,遇石则绕,汇入江河;你看那春风,轻拂柳枝,绿了江南。真正的力量往往以谦卑为衣襟,恰如空谷幽兰,不争而香远益清。亦如太极推手中化劲为力的玄妙,在至柔处蓄养着改天换地的锋芒。这种谦卑不是怯懦,而是历经沧桑后的通透练达,是水流千遭终入海的从容,更是吹灭他人火焰时那一缕自低的清风。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既是老子的叮咛,也是生命的实践。王羲之洗笔成墨池,终成书圣;袁隆平俯身稻田,杂交水稻惠泽苍生。陆游诗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恰是对弱者道之用最生动的注脚。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当我们以反者道之动的智慧观照世事,以弱者道之用的姿态拥抱生活,便能如李白般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亦能如杜甫般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在这辩证的智慧里,我们终将找到属于自己的生命节奏——不急不躁,不卑不亢,在舍得间成就,在谦卑中强大。
所以,在以后的人生中,无论我们遇到任何问题,都可以用反者道之动的思维解决。要做到越想获得,就越要舍得;越想做大事,越要从小事做起;越要快速做成一件事,越要慢慢的做。因为弱是道的常用,我们要把自己放在弱的位置上,永远保持谦卑,永远将小事做好,按照道的规律和方法行事,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天不难事,必作于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人生就是一场修行,修行贵在修心,传递正能量。
这,便是道的馈赠,也是生命最优雅的姿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