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参战认证工作提点建议
文 / 高俊玉
近日,一些战友告诉我不少省市的退役军人事务局又在对外保密的状态下,正在积极开展对援越抗美参战老兵参战身份的认定工作。听到这一消息,我们复员在津的原铁道兵12师58团参战老兵们人人喜笑颜开、相互击掌相庆。但细想一下,各省市把这么一项解决参战老兵急难愁盼的大好事冠以“保密”的名头予以操作,似乎不妥。因为上至中央电视台、下到云南电视台、香港卫视等各大新闻媒体对60年前的那场战争宣传报道的电视节目琳琅满目、精彩纷纭,我们援越抗美密出国门之举早已公告天下、何须加密。真没必要把办这么一件大好事,弄得神乎其神、跟搞地下工作似的,多累啊!
对参战老兵身份认证,肯定要调档、阅档。所以我们愿集体自报家门:我们是1965年2月由天津市参军入伍,于上世纪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先后复员归津的原铁道兵12师58团退役军人。1965年7月19日中央军委和兵种司令部下达命令令我团奔赴越南执行援越抗美任务。经短暂的临战训练后,我团于1965年9月25日至10月9日先遣部队与各营连分批次开赴当年惨烈悲壮的越南前线,执行保卫祖国南大门与援越抗美的双重任务,这一去就是三年半。在苦与乐、血与火、生与死的熔炼中,战友们用血肉之躯共同唱响了当年最为壮丽的青春与国际主义战士的生命赞歌。

为表彰中方参战将士的丰功伟绩,当时的越南政府总理范文同于1967年6月29日为中方参战将士签发了参战证书和中越友谊与“八.五”战争纪念章。这些证书、证章至今被我们当作珍贵的参战纪念文物保存着。
1968年5月16日我团部分天津籍战友在越南奠边府和莱州退伍,他们的《退伍军人证明书》上部别栏标注的是:昆字九0二部队。1969年3月3日我团大部分天津籍战友在越南谅山退伍,他们的《退伍军人证明书》上部别栏标注的是:6835部队。这两处标注的部队代号应是当年援越抗美时昆明军区和广西军区所管辖的出国作战部队6支队和1支队分别对外的代称。1969年3月10、11两日我团奉中央军委和兵种司令部的命令全团分批次凯旋回到北京。1970年回京后复员的战友他们《退伍军人证明书》上部别栏标注的是:8770部队。
感谢我市退役军人事务局从去年初就部署各区局在继2007年11月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开展对部分退役军人参战身份的认定工作后,时隔17年再一次开展对退役军人参战身份的认定工作。我们欣喜地告诉大家截止本月初我们团天津籍战友中已有14人通过了参战身份的认证,尽管认证人数不多,只占当年我们天津籍400余名出国作战战友的3.5%,但是只要春风刮起,何愁满园春色。

在战友们依据规定向主管部门递交申请报告,通过参战身份审核认证的过程中,我们看到各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在开展参战认证工作中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不够公平、公正和合理的地方。比如:
1、认证中,各区局把握的能够通过参战认证的唯一标准是退役军人个人档案中必须有“参战”字样的记载,对档案中没有这一字样的申请人一律不予通过。事实上,当年中央军委对我团下达赴越参战命令时,军委总参、总政同时下达了《援越抗美人员纪律守则》和各种保密细则。这些守则、细则要求各参战部队严格保守秘密,部队不穿制式军装、不戴领章帽徽,所有染成兰色的绿军装纽扣上的“八一”字样和五角星必须磨掉。团徽、个人保有的领肩章、兵种符号一律上缴处理。人民币一律兑换成军用代金券。入团、入党志愿书,档案中营连嘉奖、立功受奖和其它资料不得出现援越抗美参战类字样。因此,在参战老兵档案中保有“参战”字样者,多为个别连队的特例,且少之又少。反之档案中没有“参战”字样记载者却为绝大多数。

2、我团出国参加援越抗美战争起始时间是由1965年9月25日至1969年3月11日,是整团整建制的统一行动。出国参战前我团在国内的番号为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12师58团、对外代号是8778部队。出国参战后我团主要使用的对外代号是中国后勤部队6支队32大队。凯旋回到北京后我团对外代号是1995部队,我团隶属12师对外代号是 8770部队。这些番号、代号应该在军委总参或上级军事管理部门档案中有明确的记载。因此,在上述时间段内在我团服役的战友无论个人档案中有无“参战”字样的记载,都应一律被认定为参战军人。当然,为严肃、严明认证程序,我们建议可由已通过参战认证的两名战友在申明法律责任的前提下,为档案中未载有“参战”字样的战友书具参战证明,以便通过他们的参战认证,使认证工作程序更加稳妥有效。我们要特别提醒和拜托参战认证核查、审核部门注意我们58团出国作战和凯旋回国的时间,注意在这个时间段内我们铁道兵58团在军委部队作战序列的番号、代号和批准我们退出现役时我们上级支队的对外代号及个别战友因病被野战医院批准退出现役时的野战医院的代号。

3、在我团参战战友中,有些战友因在艰苦卓绝、炮火连天的战场上生病、负伤而住进了战地医院。他们中有的在战地医院治疗后伤愈归队,有的因病情较重被战地医院转回国内专为援越抗美战场服务的昆明军区138医院、陆军设在宜良的58野战医院、广西军区设在贵县的191野战医院、设在玉林的183野战医院等医院继续住院治疗。在这些被转回国内野战医院治疗休养的战友中,有的伤病痊愈后重返战场。有的因病情较重、恢复较慢、体质太差而被野战医院直接开具病退证明退出现役。这些战友复员证上标注的是野战医院的对外称号。因此建议在您们开展参战认证工作时予以仔细甄别,亦或采用上款由两名已通过认证的战友书具参战证明的方式予以认证。

4、认证中我们发现各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对已通过参战认证战友的告知程序中,大多是以打电话的形式告知,其中只有和平区是以《参战参试退役军人身份认定申请审批表》的形式完成申报、审批、留档和存入个人档案的诸多程序。这么严肃而又为我们参战老兵急难愁盼、万众瞩目的工作理应严肃认真、精细操作、留档留痕、方便今后的查阅和审勘。为此,我们建议市退役军人事务局推广和平区的好作法、好经验,使各区参战认证的管理手段更加细致、更加科学,让被认证的参战老兵们心中更敞亮、更踏实。
我们铁道兵58团复员在津的参战老兵都已年逾八旬。从实际参战日算起,我们等待国家对我们参战身份认证已等了60年。从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2007年11月开展对部分军队退役人员参战认证,我们部分战友亦获得了认证后,又已过去了18年。我们盼星星、盼月亮,渴望得到的的尊崇优待荣誉政策至今毫无音讯,让我们这些耄耋参战老兵们心烦气躁、寝食难安。事实上,在战后幸存的天津籍400余名参战老兵中,有近三分之一的战友已等不到荣誉加身的那一天了,他们早已带着祈盼和哀怨离开了人世。比如我们15连参战老兵35人,已去世11人,失联9人。最让人痛心的是我们连2排5班战友程炳光去年他拖着患有膀胱癌、胃癌两大癌症、体重由170斤骤减至90斤的身子,在孩子们的搀扶下到区退役军人事务局递交了申请,他盼望着能快些通过认证,了却毕生的心愿。但等了一年没有音讯,今年5月21日他遗憾万分地走了。听到噩耗,我们这些同连同排参战的老战友人人泪流满面、痛惜不已!再如我们营14连天津籍参战老兵17人,已经走了11人,如果再不加速认证,已经无需认证了!

我们需要公平、公正,需要体面和尊严。我们希望领导们能在百忙之中眷顾一下我们这些参战老兵,尽早废除民政部在参战老兵优待政策中推行的扶贫解困的旧政策,推出一视同仁、同战同优,同战同抚的新政策,为我们这些参战老兵早日送来关怀、体贴与光明,早日为我们这些战后幸存者发放参战纪念章和参战荣誉金,免得让我们这些耄耋之年的参战老兵们为祖国流血、流汗、再流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