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川西北的崇山峻岭间,隐藏着一处鲜为人知的避暑胜地——四川省绵阳市平武县白马藏族乡亚者造祖村。这个海拔2300米的高山村落,不仅以其凉爽宜人的气候吸引着都市里饱受酷暑煎熬的人们,更以其独特的白马藏族文化、完好的生态肌理和活态传承的非遗技艺,成为文化旅游爱好者的朝圣之地。2016年,亚者造祖村被评为“四川省乡村旅游精品村寨”,并入选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名录,这座被誉为“人类活化石”的白马藏族村落,正以其独特的魅力登上文化保护与乡村振兴的省级舞台。


高山秘境:自然空调下的避暑天堂
从成都出发,沿着高速驱车前往亚者造祖村,随着海拔的升高,车窗外炙热的空气逐渐变得清凉。当抵达这个海拔2300米的高山村落时,扑面而来的清新空气让人瞬间忘记了山下的酷暑。亚者造祖村属典型高寒冷低温带生态气候,夏季平均气温仅18-22℃,比山下低10℃左右,是名副其实的“自然空调”。
村里的白马藏族老人介绍,这里的气候特点是“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的确,即使在最热的八月午后,漫步在村中的石板小路上,也不会感到丝毫闷热。山风穿过茂密的森林,带着草木的清香拂面而来,让人心旷神怡。村里的森林覆盖率高达99%,放眼望去,满目苍翠,仿佛置身于一个巨大的天然氧吧。


天人合一:白马藏族的生态智慧
亚者造祖村依山而建,133户347人的白马藏族同胞世代生活在这片土地上。他们的民居建筑堪称生态智慧的结晶——板墙土屋以原木、石材、藤条等天然材料建造,三层结构,完美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
当记者们入住的白马藏家民宿便是这种传统建筑的典范。推开雕花的木门,一股松木的清香扑面而来。屋内没有空调,却凉爽宜人;墙壁厚实,冬暖夏凉。主人说,这些房子都是祖辈传下来的,材料全部取自周边山林,不用一钉一铆,全靠榫卯结构固定,既环保又抗震。夜晚躺在散发着松香的木床上,听着窗外潺潺的山泉声,这种返璞归真的体验在城市里是难以想象的。


非遗盛宴:跳曹盖的神秘魅力
在亚者造祖村避暑,最不能错过的就是体验白马藏族独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2013年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跳曹盖"是这里最具特色的祭祀舞蹈。我有幸在村中的广场上目睹了这一神秘仪式。
夜幕降临,篝火点燃,戴着粗犷神秘面具的舞者开始表演。这些被称为“曹盖”的面具雕刻夸张,色彩浓烈,据说能驱邪避灾。舞者们的动作刚劲有力,伴随着低沉的鼓声和悠扬的号角,整个场面充满原始宗教色彩,让人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古老的部落时代。表演结束后,舞者摘下面具,我才发现其中一位竟是白天带我参观的民宿老板。他告诉我,“跳曹盖”是他们祖辈传下来的宝贵遗产,现在村里的年轻人都在努力学习,不能让这门技艺失传。
除了“跳曹盖”,白马藏族的民间文艺丰富多彩。在村民的邀请下,记者们还参与了他们的“圆圆舞”——男女老少手拉手围成圆圈,随着简单的节奏踏步、旋转,动作虽不复杂,却充满欢乐。据说这种舞蹈源于古代庆祝丰收的仪式,现在已成为村民日常娱乐和接待游客的重要方式。


手艺传承:从曹盖面具到花腰带
2023年,“白马民歌”和“曹盖面具”传统手工艺入选省级非遗,这让亚者造祖村的文化保护工作迈上了新台阶。在村里的非遗工坊,我有幸见到了曹盖面具制作的全过程。
据了解,制作一个面具要经过选材、粗坯、精雕、上色等多道工序,全部手工完成,通常需要半个月时间。“这些图案都有讲究,”老人指着面具上繁复的纹饰说,“这是山神,这是火神,都是保佑我们平安的。”
除了面具制作,白马藏族的传统技艺还包括制蜂蜜酒、织花腰带、擀毡帽等。在另一间工坊,几位妇女正在织造色彩艳丽的花腰带。她们使用的是一种古老的腰机,手脚并用,经纬交错,动作娴熟得令人眼花缭乱。一条腰带要织好几天,图案都是祖辈传下来的,每个纹样都有特定的含义。


古寨探秘:扒昔加的山水画卷
亚者造祖村由5个寨子组成,地域宽广。其中最负盛名的当属扒昔加古寨。这个依山傍水的寨子右边拱卫着阿贝索日神山,山上浓荫覆盖,泉水潺潺,构成了一幅绝美的山水画卷。
清晨,记者们跟随向导徒步前往扒昔加寨。穿过一片原始森林,眼前豁然开朗——几十栋传统的白马藏族民居错落有致地分布在山坡上,寨子前方是开阔的草场,牛羊悠闲地吃着草;远处,天母湖碧波荡漾,倒映着蓝天白云。据悉,扒昔加在白马语中是“神仙居住的地方”,这里的每一块石头、每一棵树都被赋予了神圣的意义。
在寨子里,老阿妈说,虽然现在寨子里发展旅游,来了很多客人,但他们依然保持着传统的生活方式,“这是我们白马人的根”。


旅游新篇:高速通车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随着九绵高速平武段通车,这个曾经与世隔绝的白马藏族村落逐渐为外界所知,前来旅游观光的人越来越多。寨子里大部分人家开始发展旅游,接待游客。记者们入住的藏家乐主人说,他家去年改造了客房,暑假期间几乎天天爆满。“以前我们靠放牧、采药为生,现在多了旅游收入,生活好多了。”主人笑着说。
但快速发展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当地人介绍说:“我们最怕的就是失去自己的文化特色。”为此,村里制定了严格的保护规划,新建建筑必须保持传统风格,歌舞表演必须原汁原味,手工艺品必须传统工艺。“我们要让游客看到真正的白马文化,而不是商业化的表演。”当地居民坚定地说。


避暑体验:寻找心灵的清凉
在亚者造祖村度过的一周,让记者体验到了真正的避暑之旅——不仅是身体的凉爽,更是心灵的净化。清晨,被鸟鸣唤醒,推开窗户就能看到云雾缭绕的山峦;白天,漫步原始森林,采摘野果蘑菇;傍晚,与村民围坐火塘,听他们讲述白马藏族的神话传说;深夜,仰望璀璨的星空,感受大自然的宁静与神秘。
这种远离城市喧嚣,回归自然本真的体验,正是现代人最需要的“心灵避暑”。亚者造祖村不仅提供了一个物理上的凉爽空间,更是一个文化上的精神家园。在这里,时间仿佛慢了下来,让人有机会重新思考生活的本质。


保护与发展的平衡之道
离开亚者造祖村的那天,记者们在村口的观景台再次回望这个美丽的村落——青山环抱中,传统民居错落有致,炊烟袅袅,牛羊漫步,宛如世外桃源。这个保存完好的白马藏族村落,以其独特的民族文化、完好的生态环境和活态传承的非遗技艺,为我们展示了一种可持续发展的乡村振兴模式。
随着知名度的提高,亚者造祖村正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节点上。如何在旅游开发与文化保护之间找到平衡,如何让古老的文明在现代社会中焕发新生,这是摆在所有传统村落面前的共同课题。亚者造祖村的实践告诉我们,只有坚守文化根脉,才能在发展中不失本色;只有与时俱进,才能让传统焕发新的生命力。
对于寻求避暑的都市人来说,亚者造祖村不仅是一个凉爽的物理空间,更是一个可以触摸历史、体验文化、净化心灵的精神家园。这个夏天,不妨走进这座“人类活化石”般的白马藏族村落,感受不一样的避暑体验,寻找内心深处的那份清凉与宁静( 本网成都8月7日电 □ 黄河 羊波 童铃 东华 )

短评:非遗传承与避暑经济:白马藏寨的乡村振兴答卷
在川西北海拔2300米的崇山峻岭间,白马藏族村落亚者造祖村正以其独特的魅力诠释着"避暑"的新内涵。这里不仅是逃离酷暑的天然空调房,更是一座活态的民族文化博物馆。漫步村中,三层结构的传统民居讲述着白马人"天人合一"的生态智慧;神秘的"跳曹盖"舞面具下,跃动着千年非遗文化的生命力;阿贝索日神山脚下,扒昔加古寨的炊烟依旧保持着最原始的生活韵律。
随着九绵高速的开通,这个曾经与世隔绝的村落正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可贵的是,当地人在拥抱旅游经济的同时,始终坚守着文化传承的底线——新建民宿必须保留传统形制,歌舞表演拒绝商业化改编,手工艺制作坚持古法技艺。这种对文化根脉的坚守,让亚者造祖村的避暑之旅超越了单纯的物理降温,升华为一场跨越时空的文化对话。
当都市人在钢筋水泥中依赖空调续命时,这个白马藏寨用99%的森林覆盖率和活态传承的非遗技艺提醒我们:真正的清凉,或许就藏在对自然的敬畏与对传统的守望之中。
责任编辑:童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