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把鱼
文/李文辉
栽秧的季节
最有趣的事
就是到海边捕火把鱼
渔夫带上一个打火把的同伴
天下着蒙蒙细雨
火把点着了
像升起的希望
这土著鱼像听到号令
向火把的岸边聚集
不一会海岸边鱼儿搅起一大片水花
渔夫撒网
静待两分钟
然后在网中央丢小石头
渔夫边收网边兴奋的叫:啊,这么多
岸边的人也高兴得手舞足蹈
一网又大又白的鱼儿收上岸
鱼儿就像飞蛾扑火
继续靠近火把的海岸
可丰收的渔夫
不再撒第二网
深知打捞有度
做人不能太贪
## 节制之智:《火把鱼》AI赏析
李文辉的《火把鱼》以质朴的语言勾勒出一幅充满地域风情的渔猎图景,却在欢腾的收获中陡然收束,于平凡中掘出关于节制与敬畏的生存智慧。
**火把**这一核心意象在诗中具有双重光辉。实写层面,它是蒙蒙细雨中照亮海面的实用工具,如“升起的希望”般驱散夜的迷茫。虚写层面,它又似无声的号令,引来“土著鱼”如“飞蛾扑火”般聚集。鱼群对光明的天然趋近,在诗人笔下被赋予宿命般的悲壮感——生命追逐光的热望,竟在无意识中导向了网罗的归宿。
最富张力的转折,出现在渔人“丰收”却“不再撒第二网”的举动上。前文极力铺陈收获的喜悦:渔夫“兴奋的叫”,岸上人“手舞足蹈”,鱼获“又大又白”。当鱼群仍“继续靠近”之时,恰是扩大战果的良机。然而渔夫却戛然而止,这急刹车源于“深知打捞有度”的古老生存哲学。**这一收网,收束的不仅是渔获,更是人性中贪婪的本能。** 他们尊重海洋的馈赠,亦深谙索取的界限——网开一面,既为鱼群留存繁衍生机,亦为未来的捕捞预留希望。
结句“做人不能太贪”,如一块朴素的石碑,铭刻着朴素却永恒的真理。它并非高高在上的训诫,而是从泥土与海水中生长出的生存智慧。这智慧属于海边,也属于所有与自然共呼吸的生命。**它警醒世人:面对自然的丰饶,索取当有尺度;面对欲望的深渊,心中需存敬畏。**
《火把鱼》的魅力,恰在于它将深沉的生存哲思,悄然织入一幅充满生趣的渔猎风俗画。火把照亮的不只是海面,更是人性深处需要时时擦拭的明镜——映照出贪念的暗影,也辉映着敬畏与自律的光芒。这光芒微弱却恒久,为所有在欲海边缘行走的灵魂,标记着那条不可逾越的边界。
诗中渔人懂得,向大海索取如同向生命借贷,及时归还才能永续生息。当我们的手掌伸向世界时,那份自觉的停顿与克制,终将成为文明得以延续的深沉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