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学大师的小说里汲取营养
——《莫泊桑短篇小说选》读后感
陶玉山

喜欢阅读莫泊桑短篇小说的读者都知道,作为公认的“短篇小说之王”,莫泊桑的短篇小说大都取材于平凡的日常生活,能从最细微的事物中里发现别人没有发掘出来的新东西。擅长从平凡琐碎的事物中截取一个极为平常而又富有典型意义的片段,以小见大地概括生活的真实场景,通过巧妙的布局,匠心独运地导向出人意料的结局。读后让人大开眼界,意犹未尽。正如左拉评价得那样:“他的作品可以令人笑,可以令人哭,但永远发人深思。”
经典具有在不同时代被再次解读的可能性。喜欢阅读莫泊桑的小说,因为可以很容易地获得阅读的成就感。他总是在平铺平叙的叙事过程中,让我们下意识地以一个旁观者的立场,还原他描述的事件的经过,在参与中得到一种满足感。他从来就不轻易发表自己的意见看法,更不会给出答案。我们读者可以从小说的字里行间读出作者的欣赏、批判或厌恶。
莫泊桑的短篇小说作品题材丰富多样,聚焦普法战争,小公务员生活,社会虚荣与阶级矛盾,揭露上层社会的虚伪与贪婪等。其作品以精湛的艺术技巧和深刻的社会洞察力著称。他尤其擅长通过逼真的自然描写展现人性微妙的状态。创作了一大批思想性和艺术性完美结合的短篇小说佳作,以小见大地概括出生活的真实,侧重于描写人情世态,构思布局独具匠心,具有深远的社会意义和宝贵的艺术价值。
长期的细腻观察和高超的写作手法,使得他笔下的寻常简单的故事,都非常生动有趣;而恰当的留白更是让我们读者久久回味,印象深刻,无论过了多久,都能常读常新,引发共鸣。他的短篇小说还有一个显著特点:开头常常是平平稳稳地展开,中间突然发生出人意料的转折,最后往往是一个令人想不到、且非常符合生活逻辑的结局。这其中的《项链》就是最好的实例。这篇大家耳熟能详的著名短篇小说的故事情节在此就不叙述了。初次阅读,只是觉得主人公马蒂尔德虚荣心太强,致使她有这样的遭遇,如同“恶有恶报”一样。再仔细分析咂摸,恍然觉得这个故事原非我们想当然的是虚荣心作梗这么简单。当我们穿越百年时光凝望玛蒂尔德,充分认识到这个爱“虚荣”的女子在突如其来的三万六千法郎的债务带来的命运的重锤下展现出来一种堪比钻石璀璨的人格,迸发出超乎寻常的生命力。更令人动容的是她的男人的担当与爱,完全吊打现在的大多数丈夫。那条不知怎么丢失的项链,反而成了照见真爱的镜子。让我们感动之余,认识到了浮华散尽,相依濡沫的扶持才是世间最珍贵的珠宝。项链寓意虚荣心,其丢失与“找回”隐喻对物质至上的讽刺与反思,暗示虚荣心会带来精神层面的“丢失”。 而其丈夫弗里斯杰的包容、尤其是不遗余力地配合则成为救赎的关键。
莫泊桑在《我的叔叔于勒》这篇不到四千字的短篇小说里,描写了一个落魄叔叔的命运,展现出我们不愿意看到、更不愿意承认的生存真相。《我的叔叔于勒》揭开了一个不争的真相:很多家庭关系的破裂,并不是因为贫穷,而是“嫌贫爱富、见利忘义、情分不值钱”。当亲情沦为筹码,当期待化为恐惧,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个家庭的悲剧,更是整个时代的缩影。“我们一家人都指望着叔叔能回来翻身。”这句话看似轻巧,实则残酷。这本是家族里的一点希望,最终却变为对一个穷亲戚的集体羞辱。在金钱至上的时代,亲情早已无声地被镀上金色的假面,看似温暖,实则脆弱不堪。当物质缺乏时,人们对财富的渴望,扭曲了情感的本质。亲情不再纯粹,而是与利益捆绑在一起,变成了一场豪赌。
当翘首以盼“赚了大钱就回来”的于勒由“福星”摇身一变成了“灾星”,母亲刻毒的辱骂,父亲的躲闪不及,将人性的凉薄展现得淋漓尽致。在金钱面前,亲情变得如此不堪一击,着实让人唏嘘不已。故事短短几千字,却精确地切开了家庭关系中最讳莫如深的那一层:当一个人贫穷又无力的时候,他在亲人眼里就不再是“亲人”,而是累赘、是尴尬,是“别认的那个人”。我们可以批评他们的冷漠无情,但也应该理解他们的处境。他们不是什么大恶人,而是一对生活拮据的普通夫妻。他们一直期盼的家庭的救星沦为这样,无论如何是接受不了的。如此反应,是合理正常的。你没穷过,你不知道穷的滋味。
在这个故事中,有一个亮点,那就是叙述者“我”。作为一个孩子,“我”目睹了全过程,心中充满了困惑与同情。当父母躲避瘟疫一样逃离时,我却想留了下来,想好好看看这个现在可怜的一家人一直期盼的叔叔。“我心里很难受,我想说话,但是什么也说不出来。”莫泊桑通过这个孩子的目光,为我们保留了人性最美好的东西——同情心和善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立场和难处,也许这就是人性的真相。
由此而论,人生最大的悲哀不是贫穷,而是你在需要温暖的时候,发现身边的人都在躲着你。理解人性的复杂,也许正是我们保持内心善良的开始。不客气地说,时至今日,这篇小说所展示的内容,仍然有强烈的现实意义。我们生活中,何尝不是经常充斥着这样的故事。当亲情遇到利益的考验,当感情与金钱发生冲突,又有多少人能坚守初心?
在莫泊桑的短篇小说中,反映普法战争题材的小说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而且内容非常广泛丰富。对普鲁士侵略者的最有力控诉,莫过于用事实证明。两个与世无争的钓鱼老人,一个人事不省的病人,竟然横遭普鲁士军队的残忍杀害,这更显得侵略者是何等的惨无人道,没有人性。作者用这样的故事,将侵略者永远钉在耻辱柱上。
而对付战争狂人不能任然顺从,必须以眼还眼,以牙还牙。《米隆大叔》描写了身为农民的米隆大叔一个人用巧计杀死了许多零散活动的普鲁士士兵,被捕后面带微笑,英勇就义。这个英雄人物形象使人难以忘怀。多么具有乡土气息,又那么富有传奇色彩。农村老太太蛮大妈家里住了四个普鲁士士兵,起初她对待他们还是怀有慈母般的心肠。当她听说自己的儿子在前线牺牲后,怒火中烧,幡然醒悟,她的心变得像磐石一般坚硬。在四个士兵睡熟时,毫不犹豫地放火将他们烧死了。和善的老婆婆成了杀敌的能手。之后,她毫不畏惧地向敌官痛快承认是自己干的事,她被敌人枪杀了……
莫泊桑在这类题材中,还一针见血地反映了法国上层社会的所谓精英缺乏爱国心,甚至连妓女都不如。他在他的成名作、也是他最著名的小说《羊脂球》中,将“下等人”与“上等人”作了极其鲜明的对照。对人物心理和环境氛围刻画描写非常有感染力,生动传神,让我们读者有种亲临其境之感。羊脂球作为一个“下贱”妓女所表现出来的爱国之情,在马车上的十个人中,只有她配做一个高尚的和有爱国心的人。每次阅读《羊脂球》,最强烈的感受是那种尖锐的讽刺和深深的无奈。莫泊桑的笔尖就像一把锋利的手术刀,轻轻地划开社会的表层,便露出肌理间盘错的欲望与虚伪。小说中没有激烈的批判句子,只是冷静的描写细节。那些无声的画面比任何批判都更尖锐地戳破了那些所谓有地位身份的人的虚伪他们的道德标尺从来只是丈量别人,遇到自身利益就自动弯曲。由此认识到了羊脂球的悲剧从来不是个人的不幸,而是整个社会的病灶:当体面成为自私的遮羞布,当尊严可以被利益称量,最不堪的灵魂,或许正藏在最华丽光艳的衣袍之下。这篇小说用活生生的例子告诉我们:人性的自私、伪善,放在任何时候都能找到影子。真正的高贵从不在地位身份的高低,而在内心的底线和善良。
在《菲菲小姐》中,当那个绰号“菲菲小姐”的敌军官侮辱妓女、并放肆诽谤法国人民时,罗莎尔气愤之下,毫不犹豫地拿起餐桌上的水果刀将“菲菲小姐”刺死。由此可见,莫泊桑着意在小说中将普通人、“卑贱”的人(如妓女)所表现出来的善良、正直和爱国情怀,同上层人的冷酷自私作了鲜明的对比。表现出一个有良知的作家应有的品德。
而赞美普通人身上的优秀品质和正直善良的作品也是非常突出的。《西蒙的爸爸》就是其中典型的一篇。它写了铁匠菲力浦没有任何偏见,自愿地与一个有了私生子的姑娘结婚,并且为自己能够成为一个孤苦儿童的保护人而自豪,让孩子因为有了爸爸,就再也不会被人欺负了的故事。小说用朴实无华却感人至深的语言文字,赞颂了人与人之间高尚又纯洁的关系。读后印象深刻。《归来》写水手马丁出海捕鱼,渔船遇险,人也毫无音讯。n马丁的妻子等候了十年,辛辛苦苦将两个孩子拉扯大,之后与一个穷渔夫成婚,三年内又有了两个孩子。谁知正在他们安安稳稳过日子的时候,马丁突然回来了。他们三人相见,喜忧交加;他们非常理智,互相尊重,互相体谅,合情合理地处理好他们之间的关系。阅读完了,从心里为他们的纯真,善良和情怀而感动。
莫泊桑曾经长期工作生活在政府底层部门,非常熟悉周边人的生活和习尚。《伞》通过一个主任科员的太太千方百计让保险公司赔偿她烧了一个洞的雨伞的“损失”,概括出这种人对蝇头小利的斤斤计较。反映出其庸俗不堪的素养。《遗嘱》里的那对因金钱利害而结婚的夫妻,相互提防,互相变心,以至于妻子在死后还通过遗嘱对丈夫加以报复;《珠宝》《遗产》中的两个丈夫,为了继承遗产,宁愿隐忍妻子的不忠……
小说应力求忠实地反映生活的真实面貌,是莫泊桑一贯的主张。要使作品具有强烈的真实性,作家必须熟悉他所描写的生活。他的短篇小说那么富有生活气息和地方色彩,他笔下的人物那么惟妙惟肖、栩栩如生,故事那么生动,思想内涵那么深刻,其根本原因就在这里。在表现手法上,莫泊桑并没有固定的刻板格式。非凡丰富多样的性正是他的短篇小说最大的特点。他总是在形式与内容相统一的基本前提下,根据主题、题材和素材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表现形式:或悲剧,或喜剧,或闹剧,或悲喜剧交织……最值得称道赞赏的是,他在构思布局上的千变万化,得心应手。动心无言,文字有声。让人读了,大开眼界,受益匪浅。让人深刻认识到了在文学大师的小说里汲取营养是一件多么妙不可言的快事。
小说是语言的艺术,妙笔生花这个词就是对语言最好的诠释。作为举世公认的语言大师,莫泊桑的语言文字以简明扼要见长,通过精准的词汇和短句快速传达想要表现的思想。擅长通过细腻的观察捕捉生活细节,运用生动的语言使得人物形象鲜活;常用讽刺夸张的手法揭示社会矛盾。语言中含有幽默风趣的元素,与严肃的主题形成鲜明的对比,在引发读者自觉地思考的同时,又增加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莫泊桑的短篇小说都取材于日常生活,而且写的大多数都是凡人小事;可是它们都能获得深广的社会意义,读来引人入胜。这不能不归功于他的创作方法和技巧高超卓越所带来的神奇的艺术魅力。通过阅读《莫泊桑短篇小说选》,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用短小的篇幅写小人物,蔚然成为莫泊桑的一个特色。这也是他对法国文学的一大贡献。而且通过系统阅读,我们发现:莫泊桑的短篇小说往往是根据自己的气质,用最适宜于自己的表现形式创作。他的作品语言精炼冷峻,朴素、简洁与精致优美紧密地结合于一起,阅读起来非常享受。他对细节的描写非常重视。认为只有选择“有用的,具有特征的细节”才能“把比现实更完全、更动人、更确切的图景”表现给读者。擅长以小见大,开创了被后人赞不绝口的自然主义短篇小说新模式。为此,契诃夫由衷地赞叹:“要想成名是越来越不容易了,你知道是谁引起这种变化的吗?是莫泊桑。他作为语言艺术家向他们提出了那么高的要求,以至于他们再不能照旧方法写作了。”列夫·托尔斯泰更是高度评价莫泊桑,说他是“天才的、真诚的,具有深入事物本质的洞察力。这种洞察力是诗的天才的实质。”作为喜欢阅读的你我是幸运的,读莫泊桑的这些小说作品,可以让燥热的心静下来。
至乐莫如读书。阅读这等好事,何须哄孩子般诱导。每一个主动选择阅读的人,年轻时大都心怀梦想。现实中无法到达的自由,阅读时可以,飘飘然似与自己剥离。不惧巨著,只控书薄。学在己,知不知在人。生活不会因为你不懂事,就对你手下留情。阅读的状态,在于独自琢磨,一望皆荷,望尽皆山。深渊自照,反见星辰之光。知识不会亡,但需更新。成年人的体面,不揭穿,但远离。对于我们这些希望生活充实的常人来说,阅读无疑捷径……

作者简介:陶玉山,济南人,作家,藏书家,山东省作协会员。1981年2月在《济南日报》副刊发表文学处女作。迄今已在国内一百多家报刊发表小说、散文、诗歌、文学评论等二百多万字,作品多次在市级以上文学征文中获奖,有多篇文章收入到文学作品集。荣获2023年度竹庐文艺奖“十大散文家”。





玫瑰手绘折扇、玫瑰国画
订购热线:13325115197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
丛书号、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