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近日,2025年夏季持续高温引发广泛关注,极端热浪不仅影响群众日常生活,更对农业生产、公共健康等领域带来挑战。为何今年夏天热得如此“凶猛”?面对高温“烤”验,又该如何科学应对?
本文作者强军从全球气候变暖、热穹顶效应、副热带高压异常、海洋热浪反哺及城市热岛效应等多个维度,深入剖析了高温持续的成因,逻辑清晰,论据扎实;同时从个人家庭、劳动保障、农业生产、政府社会四个层面,提出了兼具针对性与操作性的应对之策。
希望通过这篇文章,能让读者对当前高温天气有更全面的认知,科学做好防暑降温,共同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260字)
【前言】
此文属于说明文。文章围绕“2025年夏季为何持续高温”这一核心内容,从全球气候变暖、热穹顶效应、副热带高压异常、海洋热浪反哺、城市热岛效应,以及局部战争、楼房增多、汽车增多等多个维度,条理清晰地阐释了高温持续的原因;随后又从个人与家庭、劳动保障、农业生产、政府与社会四个层面,具体介绍了应对高温的措施。全文以客观解释、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目的是让读者清晰了解高温的成因及应对方法,符合说明文“以说明为主要手段,介绍事物、阐释事理”的体裁特征。(226字)
【气候关注】
今年夏季为何持续高温?
文:强军/陕西宝鸡
2025年夏季持续高温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主要原因如下 :
一、全球气候变暖
工业革命以来,人类活动排放大量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等气体在大气中不断累积,形成“保温被”,使地球能量失衡,导致地球表面温度持续攀升。全球变暖抬高了“基础温度”,遇到异常天气系统时,高温更易突破历史极值。
二、热穹顶效应
高层大气热高压停滞并与附近低压形成稳定的Ω型环流,将热空气封闭在一个区域内,阻止冷空气进入,使温度持续升高。2025年,这一效应在华北、黄淮等地尤为显著,导致地表温度大幅升高。
三、副热带高压异常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今年夏天呈现偏北偏西特点,较常年覆盖范围扩大,形成持续性下沉气流。高压系统非常稳定,抑制云雨形成,北京等地连续无雨日数达到历史同期极值,进一步加剧了高温天气。
四、海洋热浪反哺
海洋水温在一段时间内显著高于历史平均水平,通过水汽输送可加剧高温。地中海西北部海域的温度较常年升高5摄氏度,加剧了欧洲和中国北方高温。同时,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周边海域水温偏高,增强了大气环流的稳定性,利于高温维持。
五、城市热岛效应
对大城市居民来说,城市热岛效应也是夏季高温的重要原因。空调等人工热源使中心城区温度比郊区更高,在近地面温度图上形成一个高温区。在我国,京津冀、长三角等城市群的夜间气温较郊区高4—6摄氏度。
另外,持续不断的局部战争、楼房越来越多、汽车越来越多(散热、尾气)对今年的持续高温是有影响的,具体如下:
1、局部战争
战争会破坏基础设施,影响生态环境,导致森林砍伐、植被破坏等,削弱了自然的降温能力。同时,战争中武器装备的使用、燃油的消耗等会释放大量温室气体和热量,加剧全球变暖趋势,进而对气温升高产生推动作用,不过这种影响相对宏观和长期,在短期内对特定地区高温的直接影响不如其他因素明显。
2、楼房越来越多
会加剧城市热岛效应。楼房密集且多由水泥、砖石等材料建成,这些材料吸热快、散热慢,同时还会减少城市绿地面积,削弱植被的蒸腾散热作用。此外,楼房阻挡空气流通,使热量不易散发,导致城区气温比郊区更高,夜间降温也更慢,从而使得城市整体温度升高,加重了高温天气的影响。
3、汽车越来越多
汽车尾气中含有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会增强大气的温室效应,促使全球气温上升。同时,汽车运行时发动机散热以及尾气排放的热量,会直接增加周围环境的热量,在城市中大量汽车集中行驶时,这种散热效果更为明显,进一步提升了城市局部温度,加剧了高温天气带来的炎热感。
面对2025年夏季持续高温,可采取以下应对措施:
1、个人与家庭层面
尽量避免在上午10点至下午4点高温时段外出。外出时涂抹防晒霜,佩戴太阳镜、宽边帽或使用遮阳伞。穿着轻薄、宽松、浅色且吸汗的衣物。定时饮水,可适量补充淡盐水或运动饮料。使用空调、风扇降低室内温度,拉上窗帘阻挡阳光直射,保持室内通风。关注老人、儿童、孕妇等特殊人群健康状况,若出现头晕、恶心等中暑症状,立即转移到阴凉处休息并补充水分,必要时就医。
2、劳动保障层面
人社部门应指导督促企业做好高温天气期间的生产组织和管理,日预报气温最高达到40℃以上时,停止安排劳动者进行室外露天作业。为劳动者提供符合要求的个人防护用品、防暑降温饮料等,严格落实高温津贴制度。引导平台企业对高温天气接单的快递小哥、外卖骑手等,配齐高温防护用品,适时监测身体状况,并采取延长配送时间、缩短连续工作时长等措施。
3、农业生产层面
密切关注气象部门发布的高温预警预报。设施农业可通过遮阳网、风机、湿帘等设施降温。露地蔬菜可采用反光地膜或秸秆覆盖畦面降温。保证水肥及时供应,避免中午浇水,可叶面喷施0.2%磷酸二氢钾等增强植株耐热性。高温干旱灾后,在早晚凉爽时段缓浇、浇透,优先采用滴灌、微喷补水。抢种耐热小白菜、生菜等速生叶菜或秋茬蔬菜。
4、政府与社会层面
加强气候变化应对的跨部门联动,发布更具针对性的“气象+”预警,如高温健康风险预警、公路路面温度预报等。多地可设立24小时智能服务驿站、推出“防暑地图”等,为户外劳动者提供降暑服务。(1661字)
共2159字 2025年8月6日于宝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