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保选,1975年出生于山东省菏泽市单县,中国共产党党员,单县中小学高级教师。
除此之外 文/三叶草
大约六零后七零后有这样的记忆和同感: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甚至延伸到八十年代,一旦村里一阵急促的铜锣响起,“玩把戏”的来了!这个意识不约而同地在每一个听到锣声的人脑海里出现,大家也便早早地收拾好了手里的活儿计,去看热闹。
那个年代,没有电视,更没有网络,条件好一点的家庭兴许有台收音机,娱乐内容匮乏得很,看“把戏”就格外地吸引人。“把戏”大约是因为许多节目是经人的手变弄的,叫作“魔术”,也终是因为魔术内容稀少,“把戏”的节目多是动物表演,无外乎些“八哥抽签”、“小狗算算术”、“猴子骑车”“山羊走钢丝”之类,其中猴戏居多,“把戏”也被叫做“玩猴的”。
但不管是哪种动物表演,每表演一个节目,主人都要投喂些吃的,不然,主人的指令便不怎么奏效,也因此引来观众一阵哄笑。人们除了觉得“把戏”玩漏了而笑话,也不乏认为猴子为了口吃的而甘受鞭策、喝斥,或许心中为猴子感到一丝可怜。
但或许猴子也在嘲笑围观的人:你们比我强到哪里去?明天俺家主人上得你家门,你们不还是得往出拿些粮米或块儿巴角的钱来?没有好处,你们肯干?
前些天某日的傍晚,听到楼下两位老太太叫喊:“四楼哩,文化广场唱大戏来,去看戏不?”继而听到另一个声音:“发东西呗?给啥?”楼下就回:“人家唱戏能给啥(不给啥)。”楼上的太太就说:“不去。”便隐约听见楼下的另一个太太说:“咱也别去了,也恁远呢,热乎的天,啥也不给。”我猜想她们不去的面儿大。暑假前,县里对所辖各单位进行一次工作检查,急需些人手做材料,召集了些同事,便听到了几种不同的声音。
有位同事电话上说:“我干好我份内的工作就行了。”来到现场的一位同事说得更直白:“我干这些,今年得给我个荣誉哦。”还有两三位半真半假地说:“上午咋吃饭?”其余几位同事就笑着回应:“管饭,那还用说!”工作是要干的,但也少不得领导“撒些米”了。
班里有位同学在校抽烟,我便约了其家长到校共同说说孩子教育的事儿。家长来到学校,沟通过后,家长说:“我以为是多大的事呢,不就是小孩子吸了棵烟嘛,来这一趟,这一晌少挣几百块……”我觉得自己被“灰”了一通,心里不是个滋味……
小区大门口的树凉里坐着一片老年人,小区内出来一位老人,开着代步车,门口的便打招呼:“上哪去,老李?”车窗开着就回:“XX小区新开了一家超市,一起去看看呗?”凉快的人就有说:“送鸡蛋不?”“没听说免费领鸡蛋。新开的超市,东西应该比别的超市便宜些。”坐着的人群里就说:“哪个超市开业不送点啥?开业不送东西,才不去呢,抠得不行,早晚得开黄……”代步车应着,便开走了,人群里似乎还在继续着刚才的话题……孩子高考那年暑假,带着孩子经丰县、沛县、枣庄,然后去青岛玩。因不急于赶路,一路走,一路玩着,在微山湖区玩着玩着天就黑了,人生地不熟的,出于安全考虑我便想开车上高速路,车上的导航是老式的,不象现在的导航那么精细、准确,只能问路,一位村民说:“我给你带路,天黑了,不然你走不出去,得给五十块钱。”因为在我们老家给别人指路从来没有要钱的,顶多抽根烟,所以我有些惊讶,但我还是选择了给钱,讲了讲价,让了我十块……我也被迫理解,这大概是与时俱进吧,人家毕竟也付出了劳动。
在一起工作过几年的同事到县城一所新学校当校长了,恰好有位亲戚的娃儿想去那个学校上学,我便打了个电话。电话接通,我客气地说:“X校长你好!”“谁呀?”说实话,我立时有点蒙了:我们挺熟络的,甚至应该说是关系亲密的,怎么我的电话号码也不存了?我自报了姓名,寒暄了些话,结果可想而知,我只好让亲戚另择它校。
无独有偶,某日酒桌上遇到熟人,也是与那个校长共事过的,他也向校长送过学生,我问其道,回我说:得先送“米”……末了,我说:“我就是有点不理解,怎么连哥们儿的电话都不保存了?”他说:“人家用着你了呗?没啥利用价值存你电话干嘛!”我确信这位是地道的哥们儿,一语道尽玄机,真心话,给我上了扎实的一课。只是我还在傻乎乎地思考:感情还值几毛钱?
今年五月份,同事拉我进了一个文学交流群,我确实喜欢其中一个人的文章,便通过群聊加其为好友,兴致勃勃地咨询些写作的问题,哪知收到的尽是些答非所问,倒是常发给我一些其文作让给转发、传阅。我便不悦,媳妇说:“人家答理你有屁用?如果你是一个作家,哪怕小有名气,就不是这样了。”最近看到了一些视频,大致是讲不要给别人带路,不要帮助别人,不然会被挟持或欺骗。天爷,诈骗和欺骗竟把人们的善良都给利用上了!这都可以无不用其极!谁还敢行善做好事?难不成为了“涨粉”、增加“流量”,以获得些利益,发表内容就没有底线了吗?这到底是在宣传什么?怪不得大家热衷于讨论“扶不扶”!历史以来,那些抵御外敌、抗战、抗疫、抗洪、救灾而抛头颅、洒热血,舍生取义、无私奉献的英雄、榜样,几个是为了个人私利的?目睹当下苍生“利字当先”,他们在天之灵作何感受?
我想,他们一定会用特定的方式“教育”人们。“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驱利避害是所有生物的本性,但我们这个文明古国几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告诉我们,“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这“道”应该是文明之道,人文之道。人生在世,民族发展,除了“利”字之外,当还有很多更有价值、更珍贵的东西支撑着我们的生存、社会的发展,且必不可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