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三悟:在时光的转角处读懂因果轮回
作者:墨染青衣
晨起推窗,忽见梧桐叶上悬着颗露珠,在朝阳下折射出七色光晕。翻开日历,"立秋"二字赫然入目,才惊觉岁月已行至盛夏的终章。《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有言:"秋,揪也,物于此而揪敛也。"这"揪敛"二字,道尽了天地间最深邃的因果法则——今日之果,皆是昨日之种。恰如《周易》所言:"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四季轮回间,万物都在演绎着最精妙的因果方程式。
大地因果簿:每一粒金黄都是汗水的结晶
立秋有三候:"凉风至,白露降,寒蝉鸣。"当第一缕带着薄荷味的秋风掠过田野时,农人布满老茧的手正抚过沉甸甸的稻穗。在皖南的梯田上,九十岁的王老汉仍保持着"开镰"的古礼:用新磨的镰刀割下第一把稻谷,恭敬地摆在土地庙前。那弯腰的弧度,与北宋《耕织图》石刻上的农人如出一辙,仿佛千年时光从未改变过这份虔诚。
"我爷爷说,稻子最懂报恩。"老人指着晒场上金黄的谷堆,"你春天喂它多少肥,秋天它就还你多少粮。旱了要车水,涝了要排水,它都记着呢。"这话让我想起敦煌莫高窟第23窟北壁的《雨中耕作图》,画中农夫蓑衣斗笠的剪影,与今日田间劳作的姿态叠印成永恒。北魏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中强调的"顺天时,量地利",至今仍是土地对耕耘者最朴素的训诫。
明代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中详细记载,江南稻农要完成浸种、耕田、插秧等二十余道工序,仅"耕田"一项就需"三犁三耙"。现代人难以想象,在没有机械的年代,一亩稻田需要弯腰两万次,相当于从北京到天津的距离。正如苏轼在《东坡八首》中写道:"力耕不吾欺,秋至辄有获。"这八个字,凝结着农耕文明最深刻的智慧:所有捷径都是迷途,唯有深耕才是归处。日本农学家福冈正信在《自然农法》中发现的"不耕而起"法则,恰恰印证了顺应自然才是最高明的耕种。
人间善恶秤:秋风扫过道德的晒场
《淮南子·时则训》记载,秋神蓐收左手持矩,右手执钺。这绝非偶然——当五谷丰登之时,正是人性接受考验之际。在山西平遥的古县衙,立秋日要鸣鼓升堂,专门审理"盗禾案"。大堂屏风上"明镜高悬"四个大字,与《尚书·吕刑》"惟良折狱"的训示交相辉映,见证着因果律在人间社会的运作。
作家李娟在《遥远的向日葵地》中记述过真实故事:饥荒年月,邻居偷掰了她家三棒玉米。母亲发现后,反而多割了半筐送去:"他们家人多,这些怕也不够吃。"三十年后洪水来袭,正是那户人家的儿子冒死救出了她瘫痪的祖父。这让人想起《盐铁论》中的箴言:"树德务滋,除恶务本。"就像《了凡四训》记载的袁黄改命故事,善恶之报如影随形。
秋日的阳光像滤网,筛去浮华显真章。甘肃陇南的苹果园里,坚持不用膨大剂的果农老周,今年接到了欧洲的有机订单;而使用催熟剂的邻园,果子却烂在了运输途中。这恰如《道德经》所言:"天道无亲,常与善人。"北宋林逋在《省心录》中说得更透彻:"行善如春园之草,不见其长而日有所增。"秋风过处,善恶分明,就像故宫乾清宫的"正大光明"匾额,照耀着每一个选择。
生命启示录:在飘零中读懂无常
杜甫在《立秋》中叹道:"云天收夏色,木叶动秋声。"这飘落的梧桐叶,原是唐人诗笺上最苍劲的注脚。在西安博物院,保存着唐代韩滉的《五牛图》,其中低头食草的老牛,眼角皱纹里藏着多少春耕秋收的轮回。那温顺的眼神,与敦煌壁画《牧牛图》中的耕牛遥相呼应,诉说着生命与土地永恒的契约。
日本作家永井荷风在《晴日木屐》中描写过江户时代的立秋风俗:茶人要用去年收藏的雨水煮茶,谓之"尝旧"。这种对时光的敬畏,与苏轼"人生如逆旅"的慨叹异曲同工。当我们站在故宫的铜缸前,看秋雨在缸壁勾勒出三百年的水痕,突然明白——无常才是恒常。正如北宋郭熙在《林泉高致》中描绘的秋山明净,繁华落尽方见本真。
禅宗《碧岩录》记载,僧问云门:"树凋叶落时如何?"答曰:"体露金风。"这四字机锋,道破生死真谛。就像京都西芳寺的苔庭,银杏用满树金叶告别,却在枝头早已孕育明春的新芽。老子所谓"归根曰静",王阳明"草木有本心"的感悟,或许正是这般境界。唐代诗人刘禹锡"晴空一鹤排云上"的秋日咏叹,何尝不是对生命轮回的诗意诠释?
结 语
《帝京景物略》记载,明清时人立秋要"悬秤称人",与立夏所秤之数相较。这个古老的仪式,恰似生命的天平:左边放着播种时的初心,右边盛着收获时的本真。就像苏州留园的"闻木樨香轩",秋来桂子飘香,正是对春夏默默积累的犒赏。
站在颐和园昆明湖畔,看残荷听雨,忽然懂得:人生如四季,立秋不是终点,而是因果的显影时刻。那些春日里深埋的梦想,夏日中挥洒的汗水,都会在秋阳下显影成生命的图腾。南宋陆游"纸上得来终觉浅"的领悟,王维"行到水穷处"的禅意,都在诉说同一个真理——世间万物,皆在因果中完成自己的圆满。
正如泰戈尔所言:"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在这凉热交割的时节,让我们以大地为镜,照见自己最真实的因果——你给世界什么,世界终将回赠你什么。就像古老的二十四节气,永远遵循着宇宙间最公平的法则:没有无缘无故的收获,也没有毫无征兆的凋零。立秋之日,且看那南飞雁阵,在湛蓝天空书写着最庄严的生命证言。
附诗一首:
七律•立秋因果吟
文/墨染青衣
金风执矩量因果,玉露持衡证往今。
一叶梧桐知报应,千重稻浪验深耕。
盗禾案上霜痕重,称德秤前日影真。
莫道秋声凋万物,枝头新绿已藏春。
【作者简介】
张龙才,笔名淡墨留痕、墨染青衣,安徽芜湖人,爱好文学,书法,喜欢过简单的生活,因为 简简单单才是真,平平淡淡才是福。人之所以痛苦,就在于追求了过多不属于自己的东西。懂得知足的人,即使粗茶淡饭,也能够尝出人生的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