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
——写给我的母亲73周岁之即
作者/吕风军
这几日读了几篇关于母亲的文章,心里有很多感触。这些文章大多数都是在其母亲过世后写的,虽然感人至深,但我总觉得有些遗憾。我想着趁我的母亲身体康健之时,写一写她,读给她听。我的老家位于河南省濮阳市的一个偏远的村庄!母亲她朴实善良,典型的贤妻良母。虽然我的母亲她没有读过书,但她深知文化知识的重要性!
记忆中,年轻时的母亲跟着父亲做点小买卖,家里虽不富裕,但也不像别人家那样缺吃少穿。我们家有三个孩子,姐姐,哥哥和我,因为父母在县城做买卖时侯,租住的房子太小了,我们五口之家住不下,所以姐姐、哥哥都寄住在亲戚家上学,只有我一直跟着父母生活在一起。所以与姐姐、哥哥相比,我的童年更幸福一些,没有像姐姐和哥哥他们那样体会到寄人篱下的滋味。从小学至高二,我一直都有母亲照顾,那时也没觉得幸福,就感觉一切都是理所应当的。等到高二开学时,父亲突然决定从县城搬回农村老家了,我也就从走读生变成了住校生。本来母亲不愿意回农村,本想着在附近租一个小房子,照顾我到高中毕业,但父亲不同意。无奈的母亲只能跟着父亲回老家了。
我因一直都在母亲身边生活了,突然住校自己照顾自己,我的自理能力很差,高二下学期就得了胸膜炎,只能请假回家看病。当时母亲知道了我的病情很是心疼,就一直哭,我知道母亲不当家,手里没有钱,花一块钱也得伸手跟父亲要。她能做的就是催促父亲带着我去医院检查治疗,父亲不愿意去,她就一直跟他吵架。还好,我当时年龄小,生命力也顽强,休息一段时间,吃了点药,很快就康复了,不久就返校了。
我2000年参加高考,为了离家近一些,我报了哈尔滨黑龙江大学!接到通知书那天是母亲带我去学校取的!母亲她让我去找老师,自己则蹲坐在学校门口的小石头上等我,当我拿回通知书看到瘦弱的母亲坐在那里,感觉母亲是那么的孤独、弱小,能把我们都培养上大学真是不容易。我当时心里就暗下决心,我一定努力,好好读书,找到好工作,报答母亲这些年为我的负出。
我如愿去了东北的黑龙江大学,大学期间的每月400元的生活费都是母亲喂猪给我攒的。那时她省吃俭用,有时家里实在没钱了,她就去邻居家里借。母亲性格要强,我都能想象她那时是,硬着头皮张嘴借钱时难为情的样子。这些她从来没在我跟前说过,都是后来我参加工作以后,从别人口中知晓的。由于家里经济越来越拮据,没有多余的钱继续支持我深造学习,于是我在毕业前半年就签约了辽宁阜新的一家公司。这份工作离家很远,但是能挣钱了,我就不用再跟母亲伸手要钱了。再后来,我就留在了阜新这座城市结婚生子。回河南老家的次数也越来越少,每次回家母亲、姐姐都会激动的流泪,而离开时又会难过的泪眼婆娑。自从我工作后,我总时不时给母亲寄一些钱,虽然不多,但是这会让我心里有些安慰。姐姐有时会在母亲面前打趣我:妹妹对谁都不大方,唯独对母亲最大方。随着年龄的增长,觉得对母亲的亏欠也越来多。母亲得过两次脑梗,每次都是姐姐跑前跑后的带着母亲去治疗。而我都是在母亲病快好的时候才知道她得病了,这让我觉得很愧疚,愧疚在母亲最需要人照顾的时候不能在她身边尽孝。所以我有时会想当初不考大学就好了,或者当初回老家找工作就好了。但是这世上哪有这么多如果呀,更多的是无奈。
母亲今年73了,她身上除了一些老年人常得的慢性病外,大的毛病没有。洗衣、做饭,日常家务她都能干,比起我生活难自理的大娘,母亲算身体好的。现在我还是回老家的次数不多,但至少能保证一年回一次,现在通讯也方便,我俩总能通话、视频。我愿意跟母亲聊天,生活中的、工作中的不愉快,我都跟她说,她也能从她的角度劝解我,让我知足,让我大度,让我生活的快乐一些。她有时也会唠叨一些以前的陈年旧事,有时也会回忆她贫苦的童年。这些我都愿意听,并不是愿意听她讲的内容,而是愿意听到母亲那亲切的声音,我觉得很幸福。母亲信仰基督教,是一个虔诚的教徒,每天早早起来给家人祷告,向神祈求全家人平安。我希望在神的庇佑下,我的母亲能够长寿。那样我能有更多的时间去孝顺她,去表达我对她的爱意,去回报她对我的付出。
愿我的母亲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2025年8月4日

【作者简历】吕风军1981年生于河南省濮阳市。2004年毕业于哈尔滨黑龙江大学。现就职辽宁省阜新市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