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丹青翰墨致敬军魂,艺术家李历以笔墨绘就强军壮志,用作品传递对英雄的崇敬与和平的珍视。用艺术桥梁连接军民深情,展现新时代强军路上的壮丽篇章。

李历Li Li,原名李立,号(笔名)慧潭,北京人,满族,书画艺术家,国家一级美术师,法国艺术家委员会委员,法中文化艺术交流中心副主席,国际奥林匹克集邮协会理事,中国文化艺术传播中心艺术顾问,国际教育电视台艺术顾问,贵州省茶叶协会副会长,贵阳东山书院院长,贵州丽歆艺术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签约代理艺术家。
李历先生旅居法国多年,艺海漂游百余国家,并成为著名书画大家范曾的四大弟子之一。2003年回到国内,创建贵阳东山书院,并将主要精力投入到书画创作中。2016年初完成《百草集》传统中草药主题系列百幅花鸟画创作。目前已完成的作品有国画集《一带一路国花》,正在创作的国画作品集有《贵州版百草集》(2024年出版)、禅意画《无相人生》等。
李历先生热心公益,一直是“火柴天堂”慈善晚会(贵州明彻助学中心主办)的资深志愿者,每年都会捐出自己的作品参加义拍,所得款项用于帮助更多贵州山区失学儿童。

笔墨丹青写大爱——论李历的艺术人生与人文情怀
李历(Li Li),原名李立,号慧潭,是一位兼具传统底蕴与国际视野的书画艺术家。他的艺术生涯不仅以精湛的笔墨技艺见长,更因其深厚的文化使命感、跨文化传播实践以及公益精神而独具魅力。从北京到巴黎,从传统国画到当代艺术探索,李历的艺术人生始终贯穿着一条清晰的脉络——以笔墨承载文化,以艺术回馈社会。

作为范曾先生的四大弟子之一,李历的艺术根基深植于中国文人画传统。范曾强调“以诗为魂,以书为骨”,这一理念在李历的作品中得到了延续与拓展。他的《百草集》以传统中草药为题材,将博物学的严谨与文人画的写意相结合,既保留了水墨的灵动,又赋予作品科学性与文化象征的双重意义。而正在创作的《贵州版百草集》则进一步深化了地域文化研究,使艺术成为记录自然与人文的载体。
李历的创作并不局限于传统题材,他的《一带一路国花》系列以花卉为媒介,构建了一幅跨越国界的文化地图,展现了他对全球化语境下中国文化输出的思考。这种“以画为桥”的创作方式,既是对传统花鸟画的创新,也是对“一带一路”倡议的艺术回应。

旅居法国多年的经历,使李历的艺术语言兼具东方韵味与西方表现力。作为法中文化艺术交流中心副主席,他不仅是一位创作者,更是一位文化使者。他的作品在百余国家的游历中汲取养分,形成了独特的国际化风格,却又始终保持着中国书画的精神内核。
这种跨文化视野也体现在他的社会角色中——国际奥林匹克集邮协会理事的身份,让他的艺术与体育精神产生共鸣;而贵州省茶叶协会副会长的职务,则展现了他对茶道、书画等传统文化整体性的关注。李历的艺术实践证明,真正的文化自信不是封闭的,而是在交流中愈发鲜明的。

艺术的价值不仅在于审美,更在于其对社会的正向影响。李历深谙此理,多年来他持续参与“火柴天堂”慈善晚会,捐出作品义拍,资助贵州山区失学儿童。这种将艺术转化为公益力量的做法,体现了一位艺术家的社会责任感。
李历目前正在创作的禅意画系列《无相人生》,标志着他艺术探索的新方向。这一系列或许将超越具象表达,进入更为深邃的哲学层面,探讨生命、虚空与存在的命题。从“百草”到“国花”,再到“无相”,他的艺术轨迹似乎正从具象走向抽象,从物质世界迈向精神世界,展现出艺术家不断自我超越的追求。

李历的艺术人生,是笔墨与心灵的双重修行。他既坚守传统的文人精神,又以开放的姿态拥抱世界;既在画纸上挥洒才情,又在现实中践行善举。他的作品不仅是视觉的享受,更是文化的对话、爱心的传递。在当代艺术界,李历这样的艺术家尤为可贵——他们不仅用画笔描绘世界,更用行动温暖人间,李历的艺术必将进入更广阔的境界。而无论他的笔墨如何演变,那份对文化的坚守、对社会的关怀,将始终是他艺术生命中最动人的底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