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友情
作者:那寒
不知我当年的通讯录落何处
当年没有这么发达全靠我的记忆不模糊
我见过新都的李嘉福残手小区里作保安
见过云南庙坝瘸腿的肖朝贵村里在挖煤
中年的岁月去探望还有战友三两陪我前去
一晃陪我的三两都不在只留我孤单
我去过遵义的某县见过我班长
他是身残志坚菜市卖菜营生
媳妇广东打工从没回来,幻女一个老母老父各一个,弟妹各两个
我眼眶曾经的红润。现在也红润
我去过桂林市某武装部见到我老连长瞿跃军
老连长携家人喜相迎又喜相送因我是他兄弟
这是当年没有这么发达全靠记忆没模糊
这是当年的通讯录不知落何处
再后来,记忆模糊,全靠健在战友东拼西凑
退役下来各奔西东的战友依然是军旗上的魂魄
那年的那次“八一”前夕
简文强罗永东康先勇高佳贵黄禄富曾少云
“突击”而来
个个眼神欣喜又坚定,一一的行军礼握手
酒桌上随着酒劲的花暗月明
罗永东认为我一个人没一个婆娘身边照顾不是办法
康先勇很愿意介意一个二手婆娘
只要35547部队有联系的战友都可来看视频
在众战友离开的清晨我们情不自禁的一一拥抱
只有看视频的昭通战友田荣佳
视频里不停的招呼我别挥手了
他们走远了,快快的回去。快快的回去
2025年8月6日。
这首《战友情》以朴素真挚的笔触,勾勒出一段跨越岁月的军旅情谊,字里行间满是对昔日战友的牵挂与重逢的动容,于平淡叙事中见深情厚谊。
诗歌开篇从“通讯录”的遗失切入,却以“记忆不模糊”对冲,暗示战友情并非依赖外物维系,而是深植于心的印记。作者细数见过的战友:残手在小区做保安的李嘉福、瘸腿挖煤的肖朝贵、身残志坚卖菜的班长、热情相迎的老连长……这些带着生活痕迹的细节,没有刻意渲染苦难,却让每个战友的形象立体可感——他们带着军营留下的印记,在平凡生活中坚韧前行,而作者的“眼眶红润”,正是对这份不易与情谊的共情。
中段与老连长的重逢,以“喜相迎又喜相送”“兄弟”二字,点出战友情超越上下级的纯粹;后段“八一”前夕的战友相聚,则将情感推向高潮。“突击而来”“行军礼握手”“酒桌上的关切”“清晨的拥抱”,一系列动作细节还原了战友相见的真实场景,罗永东操心“我”的生活、康先勇热心张罗,甚至视频里昭通战友田荣佳的叮咛,都充满烟火气的温暖,让“军旗上的魂魄”不再是抽象的口号,而是融入彼此生命的牵挂。
全诗没有华丽辞藻,多是生活化的白描与直白的叙事,却因“记忆”这条线索串联起不同时空的片段,让战友情在岁月流逝中愈发清晰厚重。那些带着伤痕的战友、琐碎的生活细节、重逢时的真情流露,共同构成了“战友”二字最动人的注脚——它是青春与热血的见证,是历经沧桑后依然彼此惦念的羁绊,朴素中透着直抵人心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