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先早散文专辑
神奇的热土
郑元村,位于古城镇西郊,龙山脚下。恬静的6个自然村散在上下河湾东西两旁。在晨雾暮霭中,与迷蒙的水汽、高低的野花、各类灌木、清澈的池塘、洁白的楼房糅合,在翠烟袅袅中,格外的安逸,如仙境般的山水画,使人流连往返。
郑元,一尊刻有“郑元村”三个大字的灵璧石,矗立在村囗,是多么的遒劲峭拔有力,是游子们难忘的乡愁,心中不灭的丰碑。
郑元,山水相依,山青水媚,阡陌相连,风光旖旎,景色宜人。
郑元,修葺一新的龙山水库、大石塘、元大塘、王集窝及几十囗中小型塘坝,横卧在东西两片,蓝宝石般碧波潋滟,鱼翔浅底,野花如雪,与田畴纵横的原野交错相映,相得益彰。
郑元,北范仙道,上下河湾似两条玉带,承载着过去的辉煌和村民的梦想。
郑元,古龙山寺晨钟暮鼓,“三月三”庙会留在人们的记忆里,至今香火缭绕,绵绵不绝,传承着百年佛教文化深厚的底蕴。
郑元,似俊俏伟岸的男儿,玉树临风,俊眉秀目;似亭亭玉立的少女,闭月羞花,沉鱼落雁。
郑元,排排红砖黑瓦,锈迹斑斑的老屋凸显岁月的沧桑与凝重。泥泞苍凉的庄内石子路,平整清洁利落,磨砺出庄稼人古朴的坚强毅力。
郑元,青苔蔓蔓的古井,甘甜爽囗,沁人心脾,养育着一代又一代人,生生息息。
郑元,新建的四条村村通水泥路,把6个自然村连成一体,宛如通天大道,让郑元与外面的世界不再遥远,似乎听到郑元人在奔小康的路上,踩踏出的铿锵之声。
郑元,昔日小龙山、尖山、石头山、馒头山、螃蟹山、乌龟山、石牯牛山七座山峰,似七仙女下凡,飘落人间,青山如黛,山溪潺潺,松涛阵阵,烟云萦绕,百鸟朝鸣,一山一景,好不壮美。
郑元,人文荟萃,民俗淳朴,风情万种。“长工桥”、“百萝田”等等传奇,陈述着一个乐善好施的品德精神和一个可歌可泣的爱情故事。
郑元,在华夏的历史烟尘中,似卓然的慈母,用她那永不枯竭的乳计,滋润着每一位郑元人。
郑元,正以“换了人间”的面容,讲述着古今故事。
我爱郑元,更爱这片神奇的热土。
小院
我常想起那间小院。院内门对门地住着我和你。
春日,金子般的晚霞沐入小院,披在那棵你和我亲手栽的栀子树上,花是那么的洁白、醇香。你欢喜地摘下两朵,送我一枝,脸上淀满了笑容。有时你还送来妈妈做的腊肉,我吃在嘴里,香在心里。
夏日,柔情的细雨飞入小院,落在美人蕉那宽大的叶子上,“沙沙”作响,象在弹琴。在微亮的灯光下,我读着莎士比亚的剧作,你转着乌黑的眸子,用纤细嫩白的手,托着腮,象着了迷。
秋天无私地把金灿灿的果实奉献于小院。你得了全校考试第一名。院内小径上,花草锦簇,你和我嬉笑着、追逐着,那么的天真无邪。一只花蝴蝶被你轻巧地抓住了,你把抓到的“小天使”送给我,娇巧着说:“这收获的果实也有你的一半。”我接过你贵重的礼物,默认了。
院内的“白雪公主”终于立了起来,是你的佳作引来了冬天。你的两只手冻得通红通红的,象红柿子,甜甜的笑靥如花般,印在你粉嫩的只有少女才有的脸蛋上。你告诉我,你愿做一位白雪公主,还含羞地说:“我希望你做我的白马王子。”
那间小院,一花一木都烙上了你和我的吻印!你飞走了,进了高等学府。几年后,听说你成了别人的白雪公主,而我……
我常想到那间小院,在心里,一年又一年……
掸尘
每年腊月二十三,俗称过小年,也是掸尘的风俗。
在我国北方叫扫房子,南方叫掸尘。有的地方是腊月二十四掸尘,而我的故乡是腊月二十三掸尘。
掸尘和扫房子意思都是一样的,就是除尘、扫旧,寓意迎新接福。
记得小时候,每年腊月二十三,父亲挼好一把稻草,捆绑在一根结实的竹竿上,这就是掸尘的工具了,然后父亲头戴一顶草帽,从堂屋扫到卧房,然后扫到厨房,非常仔细不留死角。房梁和墙壁上由灰尘结的吊吊被一扫而光,弄得满屋子灰尘弥漫,十分呛人,父亲也弄得满脸灰尘。掸过尘的房子,瞬间亮堂了起来。
自打父亲患疾走后,这项辛苦麻烦的工作便由母亲承担了下来。
辛丑牛年腊月二十三。母亲一大早便给老屋掸起尘来。当我看到母亲给父亲的遗像擦得干干净净,又端正的挂在堂屋的墙上时,我的眼泪刹那间流了出来,我在也看不到父亲掸尘的身影了,在他的谆谆教导下,我始终在人生的道路上慢慢前行,父爱如山呀!做儿女的一辈子也还不掉父母的恩德。父亲遗像上的灰尘虽被掸得干干净净,但我对父亲的思念永远也掸不掉、抹不去。
一生操劳为那般,
只为儿女守平安。
不求荣华与富贵,
只留清平在人间。

作者简介:蒋先早,1962年4月生,肥东人,合肥市作协会员。著有小说集《月照龙山谷》。现供职于肥东县古城镇《地方志》办公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