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的伞
诗心 (广东)
一朵听雨的丁香 远去
空留绵绵狭巷
滴答 泛滥的江南
◇波吒简评:诗中采用了移就的手法,以“伞”作为人的载体,“丁香”同样喻指人,表明诗中主人公的女姓特质。双重意象的叠加,让人联想到戴望舒《雨巷》中那个“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
“伞”在诗中不再只是遮阳挡雨的工具,而是被赋予了人的情感和姿态。它可能代表着孤独、等待或某种情感状态。而“丁香”作为中国古典诗歌中常见的意象,往往与忧郁、愁思联系在一起。诗人将这两种意象并置,创造出独特的艺术效果。
“空留绵绵狭巷”,由动转静,伞影远去后,只剩下悠长的雨巷。“绵绵”形容雨丝不断,而思念绵长。“滴答 泛滥的江南”,从视觉转向听觉。“滴答”是雨打伞面的声音,“泛滥”则写出江南雨季水汽氤氲的特点。伞的移动带出空间变化,雨的声音引发时间流逝,最终定格在永恒的江南烟雨中。
通过全诗,我们能读出一个漫步江南雨巷的旅人,撑着油纸伞缓缓离去,留下空荡的巷子和无尽的雨声。这既是具体的场景描写,又象征着人生中某些美好时刻的逝去。诗人将对江南的深情,对时光流逝的感慨,都浓缩在这短短的三行诗中。
窄巷、细雨、油纸伞,都是江南文化的重要符号。诗人通过个人化的感受,企图触动读者共同的文化记忆。
这首诗的题材意境算不上新颖,但在技巧上的运用上展现出一定的功力。
五彩池
诗心 (广东)
仅仅瞥了高山一眼
那汪秋水 至今
未走出 梦幻的围城
◇波吒简评:五彩池作为九寨沟的著名景点,这片神奇的水域以其变幻莫测的色彩闻名于世。作为九寨沟景区内海拔最高的一个海子(九寨沟经地震形成神奇变色的湖称为海子),五彩池虽然面积不大,却蕴含着令人难以置信的美。它不仅是一处自然奇观,更是大自然赐予人类的珍贵礼物。
诗人没有直接描写它的色彩,而是通过心理感受来间接表现,这种侧面烘托的手法让诗意更加悠远。全诗通过一个瞬间的视觉印象,引发持久的心理体验。诗人将外在景观与内心感受完美融合,创造出虚实相生的艺术效果。
“瞥了一眼”,不是长时间的凝视,而是一个不经意的瞬间,却带来持久的震撼。接下来的“那汪秋水”,既是实写也是虚写,承载着多重情感和象征意义。“秋水”常用来形容清澈明亮的眼睛或水面,这里既指五彩池的湖水,又暗含深情凝视的意韵。
仅仅“一瞥”,却产生了深远影响。“至今/未走出/梦幻的围城”,将记忆中的美景比作一座梦幻的围城,表明了自然景观在心灵深处留下的永恒印记。这与宋代诗人潘阆《洒泉子》中“长忆观潮,满郭人争江上望”的写法有异曲同工之妙。潘阆通过“别来几向梦中看/梦觉尚心寒”表达了对钱塘潮的震撼记忆,而这首现代诗则以更含蓄的方式道出了对五彩池美景的魂牵梦萦。
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这份眷恋,其实是对纯净心灵的向往。五彩池的秋水之所以能让人魂牵梦萦,正是因为它象征着未被世俗污染的纯真。
◇波吒,本名田小波,山城重庆人,中国散文学会、诗歌学会、微型诗学会,重庆市作家协会、诗词学会、楹联学会、新诗学会会员。当地地方志协会理事,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家。各类文章散见国内外数百余家报刊,时有作品获奖入集。参与编写、编辑《开县三峡移民志》,《开州扶贫志》、《中国微型诗大观》等二十余本书籍,主编《开州田氏族谱》计八十余万字。出有微型诗集《豌豆苞谷》,微诗合集《当代微诗八大家》《25位三行诗诗人作品集》(美国),散文集《笔耕犁痕》,著有长篇人物传记《月照丹青》(重庆《故人旧事》全文登载,入百度文库)。在纸刊和网站发表诗评近百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