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央视《人物访谈》栏目组讯(李华明 于钦利)京城秋韵浓,文苑硕果香。近日,备受瞩目的第20届全国青少年冰心文学活动暨第四届国际青少年冰心文学奖颁奖典礼在北京隆重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文学爱好者、教育工作者齐聚一堂,共同见证这场属于青少年文学的盛会。活动以“传承冰心精神,点亮文学梦想”为宗旨,汇聚了众多文坛名家与教育界翘楚,为青少年搭建起展示文学才华、交流创作心得的高端平台,更在字里行间延续着冰心先生“爱与美”的文学火种。
本次盛会星光熠熠,文学界与教育界的重磅嘉宾悉数到场,为活动注入了深厚的文化底蕴与专业力量。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吴青女士的出席,尤为引人瞩目。作为冰心先生的女儿,吴青教授不仅承载着母亲的文学精神,更多年来致力于推广青少年文学教育,她在现场深情回顾了母亲冰心对文学的热爱与对青少年成长的关怀,寄语年轻一代“以文字为舟,载爱与理想远航”,其真挚的话语引发全场共鸣。 中国散文学会常务副会长红孩,以其对散文创作的深刻理解与独到见解,为现场师生解析了文学创作中“真情实感”的重要性;著名诗人、朗诵家阿紫——《读中国》的创作者,则以富有感染力的朗诵,将文字的力量与情感的温度传递给每一位听众,让大家在声情并茂中感受文学的魅力;中国教育研究发展中心主任、研究员苏文通,从教育发展的宏观视角出发,探讨了文学教育在青少年综合素质培养中的关键作用,强调“文学不仅是语言的艺术,更是心灵的滋养”。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儿童文学作家、文学博士张国龙,深耕儿童文学领域多年,他结合自身创作与教学经验,为青少年创作者提供了“从生活中汲取灵感,用童心观察世界”的实用建议;《萌芽》杂志主编、著名作家、诗人赵宏,作为原中国散文学会副会长,以其丰富的编辑经验与创作实践,鼓励青少年“保持对文学的纯粹热爱,在文字中坚守自我”。众多名家的分享与寄语,如同明灯,为青少年文学爱好者照亮了前行的道路。
在这场文学盛事中,来自全国各地的青少年创作者凭借优秀的作品崭露头角,其中,来自长春市东北师范大学东安实验学校六年级的小学生葛思彤,无疑是最耀眼的新星之一。经过层层选拔与激烈角逐,葛思彤在现场写作环节中脱颖而出,一举斩获第20届全国青少年冰心文学活动现场写作小学组金奖。更令人赞叹的是,她同时将2025第四届国际青少年冰心文学奖青少年金奖收入囊中,并获得500元奖金。
小小年纪便取得如此佳绩,葛思彤的作品展现出超越年龄的文字功底与细腻情感。她的文字纯净自然,既有着孩童特有的天真视角,又蕴含着对生活、对世界的独特思考,字里行间流淌着真挚的情感,恰如冰心先生笔下“爱的哲学”的延续。当被问及创作心得时,葛思彤腼腆却坚定地说:“是老师教会我观察身边的小事,是学校给了我表达的勇气,我只是把心里想的写了出来,感谢学校和老师的培养教育。”
葛思彤的成功,离不开学校与老师的悉心培养。此次活动中,东北师范大学东安实验学校校长韩爽被授予“写作教学示范校长”称号,葛思彤的指导教师冯雪则荣获“写作教学示范教师”与“写作教学名师”双重荣誉。这份荣誉不仅是对个人的肯定,更是对学校“以文育人,以美润心”教学理念的高度认可。葛思彤的成长,是学校全体师生共同努力的结果,
韩爽校长常说:“教育的本质是唤醒,文学教育正是唤醒孩子心灵的重要方式。我们始终相信,每个孩子都有一颗文学的种子,学校要做的就是为这颗种子提供阳光、雨露与土壤”。 冯雪老师获悉葛思彤获奖后动情地说:“看到思彤获奖,比我自己获奖还要激动。作为老师,最大的幸福就是见证学生的成长,我会把这份荣誉化为动力,继续陪伴孩子们在文学的世界里探索前行。”
据了解,东北师范大学东安实验学校一直以来高度重视文学教育,通过开设阅读课、写作社团、文学沙龙等多种形式,为学生营造了浓厚的文学氛围。学校鼓励学生走出课堂,在自然中观察,在生活中体验,将真实的感受融入文字,这种“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们逐渐爱上写作,乐于表达,也为葛思彤的脱颖而出奠定了坚实基础。
第20届全国青少年冰心文学活动暨第四届国际青少年冰心文学奖的圆满落幕,不仅是对优秀青少年创作者的表彰,更是对文学教育工作者的肯定,更是对冰心先生文学精神的传承与发扬。正如活动主办方所言:“每一个获奖的孩子,都是一颗文学的种子;每一位辛勤付出的老师与校长,都是播撒种子的园丁。我们相信,在爱与美的滋养下,这些种子必将茁壮成长,未来的文坛也必将因他们而更加璀璨。”
这场盛会虽已落幕,但它在青少年心中播下的文学种子,必将在时光的浇灌下,绽放出更加绚丽的花朵,而冰心先生“有了爱就有了一切”的信念,也将在一代又一代青少年的文字中,永远传递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