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岚深处·定情》
云锁青峰雨作帘,
一程山色一程烟。
药香暗度春风笔,
写尽相思第几篇?
银针冷,素笺鲜,
杏林深处结奇缘。
从今不羡鸳鸯侣,
只向人间种福田。
---
第一章 雨落山乡
沈雨晴拖着行李箱站在云雾村的村口,细密的雨丝打湿了她的长发。远处的山峦笼罩在朦胧的雾气中,宛如一幅水墨画。她深吸一口气,泥土与草木的清香沁入心脾,这是与城市截然不同的气息。
"姑娘,你是新来的老师吧?"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妇人撑着油纸伞走来,脸上刻满岁月的痕迹,眼中却闪烁着温暖的光芒。
雨晴点点头,雨水顺着她的脸颊滑落,分不清是雨是泪。"是的,我叫沈雨晴,来村小学支教。"
"哎呀,这雨越下越大了,快跟我来。"老妇人接过雨晴手中的行李,"我是村长的老伴,大家都叫我李婶。周医生交代了,让你先住在他诊所后面的空房里。"
"周医生?"
"是啊,我们村的周墨阳医生,城里来的好大夫。"李婶边走边说,泥泞的山路在她脚下如履平地,"要不是他,我这把老骨头早就不中用咯。"
雨晴跟着李婶穿过蜿蜒的村道,雨水打湿了她的裙摆,凉意从脚底蔓延上来。转过一个弯,一栋白墙黑瓦的两层小楼出现在眼前,门前挂着"云雾村卫生所"的木牌。
"墨阳!新老师来了!"李婶高声喊道。
门"吱呀"一声开了,一个身材挺拔的男子站在门口。他穿着简单的白衬衫,袖子挽到手肘,露出线条分明的小臂。雨晴抬头,对上一双如深潭般沉静的眼睛。
"进来吧,外面雨大。"他的声音低沉,带着山泉般的清冽。
雨晴跟着他走进诊所,药草的清香扑面而来。屋内陈设简单却整洁,木架上整齐排列着各种药材和药品。墙上挂着几幅人体解剖图和中医经络图,书桌上摊开一本厚重的医学典籍。
"二楼有空房间,你先住下。"周墨阳递给她一条干毛巾,"热水在厨房,需要什么跟李婶说。"
雨晴接过毛巾,指尖不经意间触碰到他的手,一丝微妙的电流从接触点蔓延开来。她慌忙缩回手,低头擦拭湿发,掩饰突然加速的心跳。
"谢谢,打扰了。"
周墨阳点点头,转身回到诊桌前继续翻阅那本医书。雨晴注意到他翻书的动作很轻,像是怕惊扰了书中的精灵。
李婶带她上楼,房间虽小却温馨,木床上铺着素净的蓝白格子床单,窗台上摆着一盆不知名的野花,在雨中摇曳生姿。
"周医生人很好,就是话少了点。"李婶一边帮雨晴整理行李一边说,"三年前从城里来,救了不知多少人命。村里人都当他是活菩萨。"
雨晴望向窗外,雨幕中的山村静谧如画。她逃离城市的喧嚣,本想在这里疗愈情伤,却不曾想会遇到这样一个谜一样的男人。
夜深时,雨势更大了。雨晴躺在床上,听着雨滴敲打瓦片的声音,思绪飘回三个月前——那个背叛她的未婚夫,那场被取消的婚礼,那些同情的目光...她翻了个身,泪水浸湿了枕头。
突然,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打断了她的思绪。
"沈老师?沈老师!"是周墨阳的声音,比白天多了几分急切,"村东头王家的孩子发高烧,我要出诊,能请你帮忙照看一下诊所吗?可能有急诊病人来。"
雨晴连忙起身开门。周墨阳站在门外,已经换上了雨衣,手里提着医药箱。走廊昏暗的灯光下,他的轮廓显得格外分明。
"我...我不是医生..."雨晴有些犹豫。
"只是帮忙接待和简单包扎,有紧急情况打电话给我。"他递给她一张纸条,上面写着一串号码,"拜托了。"
没等她回答,周墨阳已经冲进了雨中。雨晴站在门口,看着他的身影消失在雨夜里,手中的纸条还残留着他指尖的温度。
第二章 心墙初裂
清晨,雨停了。阳光穿过云层,洒在湿润的山间。雨晴早早起床,发现诊所已经开门,周墨阳正在给一位老人把脉。
"气色好多了,药继续吃三天。"他的声音温和而专业,与昨晚的急切判若两人。
老人连连道谢,颤巍巍地从口袋里掏出几个硬币。周墨阳摇摇头,从抽屉里拿出一包药塞到老人手中:"钱留着买点营养品,您需要补补身子。"
雨晴站在楼梯口,看着这一幕,心中泛起涟漪。在城市医院实习时,她见过太多医生对贫困患者的冷漠。眼前这个男人,似乎与那些记忆中的白大褂截然不同。
"早上好。"她轻声打招呼。
周墨阳抬头,晨光透过窗户洒在他的侧脸上,勾勒出完美的轮廓。"昨晚谢谢你。王家孩子的烧退了。"
"那就好。"雨晴微笑,"我该去学校了,第一天不能迟到。"
"等等。"周墨阳从柜台下拿出一个饭盒,"山里早上凉,吃点东西再走。"
雨晴接过饭盒,掀开盖子,里面是热腾腾的山药粥和两个煮鸡蛋。简单的食物,却让她眼眶发热。自从母亲去世后,已经很久没有人给她准备过早餐了。
"谢谢。"她低头掩饰自己的情绪波动,"我晚上回来帮你整理药材吧,算是报答。"
周墨阳似乎想说什么,最终只是点了点头。
村小学坐落在山坡上,只有两间教室和一个小小的操场。二十多个孩子从六岁到十二岁不等,分两个班上课。雨晴负责所有年级的语文和音乐课。
"老师好!"孩子们齐声问候,眼睛里闪烁着好奇和期待。
雨晴站在简陋的讲台前,突然觉得那些城市里的伤痛变得遥远而渺小。这里的孩子大多穿着打补丁的衣服,有些甚至光着脚,但他们的笑容比任何奢侈品都珍贵。
一天的课程结束后,雨晴婉拒了村长留她吃饭的好意,匆匆返回诊所。推开门时,她看到周墨阳正俯身为一个腿上流血的小男孩清理伤口。
"小石头,又爬树了?"他的声音里没有责备,只有关切。
小男孩咬着嘴唇点头,眼泪在眼眶里打转却不落下。雨晴放下包,走到他们身边。
"需要帮忙吗?"
周墨阳抬头,眼中闪过一丝惊讶,随即指了指旁边的纱布:"按住这里,我去拿缝合针。"
雨晴接过纱布,轻轻按在小男孩的伤口上。孩子的手紧紧抓住她的衣角,像抓住一根救命稻草。
"你叫什么名字?"雨晴轻声问。
"石小川...大家都叫我小石头。"男孩的声音颤抖着,"老师,我会不会变成瘸子?"
"不会的。"周墨阳拿着器械回来,蹲下身开始缝合,"周叔叔的技术很好,保证你明天就能活蹦乱跳。"
雨晴看着周墨阳熟练的动作,针线在他手中仿佛有了生命,每一针都精准而轻柔。小男孩起初还紧绷着身体,渐渐地在他的安抚下放松下来。
"好了。"周墨阳剪断线头,轻轻拍了拍小石头的肩膀,"三天别碰水,一周后来拆线。"
小石头点点头,突然从口袋里掏出一把野果:"周叔叔,这是我在山上摘的,给你和漂亮老师。"
周墨阳接过野果,嘴角微微上扬:"谢谢。回家路上小心。"
目送小石头一瘸一拐地离开,雨晴忍不住问:"他父母呢?"
"母亲病重在床,父亲在城里打工,一年回来一次。"周墨阳的声音低沉,"村里很多这样的孩子。"
雨晴沉默。她想起自己的童年,虽然清贫,但至少父母都在身边。这些山里的孩子,承受着与她截然不同的人生重量。
"你说要帮忙整理药材?"周墨阳转移了话题,指向角落里的几个竹筐。
接下来的两个小时,雨晴在他的指导下学习辨认和分类各种草药。周墨阳的讲解细致入微,从每种草药的性味归经到配伍禁忌,如数家珍。他的声音在说到医学时变得生动起来,眼中闪烁着专注的光芒。
"你真的很热爱医学。"雨晴忍不住说。
周墨阳的手停顿了一下,眼中闪过一丝阴霾:"曾经是。"
"为什么离开城市医院?"话一出口,雨晴就后悔了自己的唐突。
诊所陷入沉默。良久,周墨阳才开口,声音轻得几乎听不见:"有些伤口,不是医术能治好的。"
雨晴没有追问。每个人都有不愿触碰的伤痕,她比谁都明白这一点。
晚饭是简单的青菜和腊肉,两人相对而坐,却各自沉默。饭后,雨晴主动洗碗,周墨阳则去后院晾晒药材。当她走到后院时,看到月光下的他正轻轻抚摸一株草药的叶子,动作温柔得像对待珍宝。
这一刻,雨晴忽然觉得,这个看似冷漠的男人,内心或许比任何人都要柔软。
第三章 生死相托
转眼一个月过去,雨晴已经习惯了山村的生活。每天清晨,她和周墨阳一起吃简单的早餐,然后去学校教书;下午回来,帮他整理药材或照顾病人;晚上,两人各自看书,偶尔交流几句。
这种平静的生活在一个暴雨夜被打破。
雨晴被急促的敲门声惊醒时,已是凌晨两点。她打开门,看到浑身湿透的周墨阳,他的脸色异常凝重。
"穿上雨衣,带上急救包,跟我来。"他的声音紧绷,"村里有七个人同时发高烧,症状异常。"
雨晴二话不说,迅速穿戴整齐,跟着他冲进雨中。山路在暴雨中变得泥泞难行,几次她差点滑倒,都被周墨阳及时扶住。他的手掌温暖而有力,给了她莫名的安全感。
第一家是村东的老张家。一进门,雨晴就被眼前的景象震惊了——老人躺在床上,面色潮红,呼吸急促,身上布满红疹。周墨阳迅速检查后,脸色更加阴沉。
"不是普通发热,可能是某种急性传染病。"他拿出听诊器,"帮我记录症状:高热39.8度,全身红斑,淋巴结肿大..."
雨晴认真地记下每一个症状,同时协助周墨阳为老人物理降温。接下来的几个小时,他们走访了所有发病家庭,症状惊人的一致。
回到诊所时,天已微亮。周墨阳立刻开始查阅医书,雨晴则负责打电话向县疾控中心报告。
"他们说会尽快派专家来,但至少要明天下午才能到。"雨晴放下电话,担忧地看着周墨阳疲惫的侧脸,"你休息一下吧。"
周墨阳摇摇头:"得先控制病情蔓延。你帮我配药:金银花、连翘、板蓝根..."
雨晴按照他的指示,将各种药材称重、研磨、煎煮。两人配合默契,仿佛已经共事多年。当第一批药汤熬好时,周墨阳突然晃了一下,扶住桌子才没倒下。
"你发烧了!"雨晴摸上他的额头,滚烫的温度让她心惊。
"没事,先给重症患者送药。"他试图站起来,却双腿一软。
雨晴强硬地按住他:"躺下!你现在也是病人。告诉我怎么做,我去送药。"
周墨阳想反对,但高烧已经开始影响他的神志。雨晴扶他到诊疗床上躺下,迅速为他测体温——39.5度。
"药方...都在这里..."他艰难地指向一个笔记本,"按症状轻重...分配剂量...戴口罩...手套..."
话未说完,他已经陷入昏睡。雨晴深吸一口气,翻开笔记本。上面密密麻麻记录着各种病症和对应的中药方剂,字迹工整如印刷体。最后一页写着今天的病例分析和临时处方,墨迹还未干透。
雨晴按照笔记上的指示,将煎好的药分装好,又准备了退热贴和酒精棉球。临出门前,她回头看了一眼沉睡中的周墨阳,心中涌起一股前所未有的保护欲。
"你一定要好好的。"她轻声说,然后毅然踏入雨中。
接下来的二十四小时是雨晴生命中最漫长的时光。她往返于诊所和病人家中,送药、换退热贴、记录病情变化。村里的健康老人自发帮忙照顾病患,但医学上的决策全落在她肩上。每做一个决定,她都仿佛能听到周墨阳在她耳边指导的声音。
第二天傍晚,当县里的医疗队终于抵达时,已经有三个病人病情恶化。雨晴向领队的专家详细汇报了情况和自己采取的措施。
"做得很好。"专家赞许地点头,"特别是隔离措施和中药辅助治疗,为病人争取了宝贵时间。"
当专家们接管了大部分工作后,雨晴才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诊所。推开门,她看到周墨阳已经醒来,正靠在床头翻阅病历。听到动静,他抬起头,眼中的担忧瞬间化为安心。
"你没事。"他说,声音沙哑却温暖。
雨晴突然觉得双腿发软,所有的疲惫和压力在这一刻爆发。她靠在门框上,眼泪不受控制地流下来。
周墨阳立刻下床,不顾自己还虚弱,几步走到她面前,轻轻将她拥入怀中。雨晴的脸贴在他胸前,听到他有力的心跳声,混合着药草的气息包围着她,莫名安心。
"你很勇敢。"他在她耳边轻声说,"比我勇敢得多。"
雨晴抬头,看到他眼中的赞赏和另一种更深的情感。两人的脸近在咫尺,呼吸交融。就在这微妙的一刻,诊所的门被推开,李婶急匆匆地闯了进来。
"墨阳!雨晴!小石头他妈不行了!"
两人如梦初醒,迅速分开。周墨阳抓起医药箱,雨晴抹去眼泪,跟着他再次冲进夜色中。
小石头的家是村里最破旧的茅屋之一。屋内昏暗的油灯下,小石头跪在床边,握着母亲骨瘦如柴的手,无声地流泪。床上的女人呼吸微弱,面色灰败。
周墨阳迅速检查后,脸色变得极为凝重。他低声对雨晴说:"晚期肺结核,合并多器官衰竭...时间不多了。"
雨晴的心揪紧了。她走到小石头身边,轻轻抱住这个失去父亲、即将失去母亲的孩子。
周墨阳从医药箱中取出针剂,为病人注射止痛药和强心剂。然后他蹲下身,平视着小石头:"有什么话想对妈妈说,现在说吧。"
小石头扑到母亲身边,哽咽着说:"妈,我会好好读书,长大当医生,像周叔叔一样救很多人...你别走..."
女人的手指微微动了动,似乎想抚摸儿子的脸,却无力抬起。周墨阳握住她的手,轻轻放在小石头头上。
"她听到了。"周墨阳的声音异常温柔,"她为你骄傲。"
女人的嘴角微微上扬,然后,永远地闭上了眼睛。
小石头扑在母亲身上嚎啕大哭。雨晴从背后抱住他,泪水模糊了视线。她抬头看向周墨阳,发现这个平日里冷静自持的医生,眼中也闪烁着泪光。
那一刻,雨晴明白,有些伤痛,是医术无法治愈的;但有些温暖,却能超越生死,治愈灵魂。
---
【作者简介】胡成智,甘肃会宁县人。八十年代开始文学创作,现任都市头条编辑及认证作家。曾在北京鲁迅文学院大专预科班学习,后于作家进修班深造。其中篇小说《金兰走西》荣获全国二十四家文艺单位联办的“春笋杯”文学奖。诗词作品多见于“歆竹苑文学网” 代表作有《故园赋》《群居赋》《觉醒之光》《诚实之罪》《盲途疾行》《文明孤途赋》等。近年出版有《胡成智文集【诗词篇】【小说篇】》三部曲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三部曲。
八十年代后期,便长期从事于周易八卦的预测应用,并深入钻研地理风水理论与实践。近三十年,著述了《山地风水辨疏》《平洋要旨》《六十透地龙分金秘旨》等六部地理专集,均收录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中。该文集属内部资料,不宜全部公开,部分地理著述正逐渐在网络平台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