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 知 书
沛然
人啊!这一辈子,都要收到很多、很多的通知书。什么升学的,提拔的;受奖的,挨罚的……等等、等等,不一而足。
在种类繁多的通知书中,有的可能决定人的一生,深深地镌刻在心灵的深处;有的则是转瞬即逝,犹如耳边的清风……给人们带来的有欢乐,有痛苦,而大多数则是不痛不痒的消失人生的漫漫长河之中。
1976年的夏天,我也收到了一个通知书,他在我的人生旅途上,虽然没有起到重大或决定意义的作用。但是,围绕这个通知所发生的故事,以及由此对我所造成的心理冲击,就像基因序列里的片段一样,牢牢的镶嵌在我的记忆之中。
终生不忘。
那时的农村没有暑假。
大约是7月底或8月初的一天下午,放学后,我坐在老宅那土墙草房的门槛上乘凉。看着院子里的鸡狗鹅鸭在那里忙碌,觅食的、休闲的、嬉戏打闹的,还有趴窝下蛋的等等,一派繁荣。树上的鸣蝉也不知疲倦的你方唱罢我登场,那歌声宛如烦恼时的催化剂,愉快时的助推器。
只见,四叔家的二弟从大门外跑来,手举一个未封口的信封,激动的喊到:“四哥,四哥,上面来通知了,让你到县里参加培训,另有重用。”
看到通知,我一阵“欣喜”。之所以没有“若狂”,那是因为早在1975年的秋天,学区的领导就私下争取过我的意见。我想,这是要安排我到村里新建的初中任教啊。与现在的小学相比,好处是可以多长一些知识,而且每月还可以增加几元钱的津贴哦。
在那个年代,每月几元钱可不是一个小数目,能解决很多问题呢!
看到通知是发给大队的,我就让他直接送到大队去了。这是那个年代的常规操作,那时提倡大公无私,在一些涉及个人利益的投票活动中,都不好意思投自己的票呢。用现在人的思维看,这种做法,无异于脑子进水或者是被驴踢了。
难道不怕被人掉包吗?
果然,几天以后,我没能等到已经到过手的通知,却等来了被人顶替的消息。犹如一盆冷水浇的我目瞪口呆,不知所措。进而怒不可遏,据理力争。直到1977年的秋天,我才走上本该属于我的工作岗位。这些都是后话。
这小小的弯路,让初出茅庐的我初见了人心的不古,看到了社会的复杂。一年之后,恢复高考的消息在社会上流传,我下定决心参加高考,走出村庄,去看看外面那精彩的世界。
转眼间,来到1978年的初春。因家里有公事,安排我到县城购买礼品。结果,由于疏忽大意,把提货的单据遗失了。只好自掏腰包,重新补买了一份。
正当我悔恨不已,闷闷不乐,无精打采的骑行在回家的路上时,中途得到了考学上岸的消息。结果,刚到村头就等来了一众乡亲的纷纷祝贺。原来,这消息已经很快传遍了全村。
实际上为了尽快离开村子,我放弃了考大学的初衷,只是考上了一所名不见经传,但把握性较大的中专。
事实是,经过十年的运动和废考,在农村,很多人已经分不清什么大学还是中专。只知道,考上学就成了公家的人,可以吃商品粮了。
比起自己经历过的众多工作调整或职务升迁来说,上述两个通知,真不值得一提。
之所以能给我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其巧合之处在于,前者是忧在喜中孕,而后者则是喜从悲中来。
二者完美地诠释了《老子》,“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的古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