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赏析
——读徐中界同志俩绝句生感
文/雅俗與共
上海头条今日发表了徐中界同志《夏花》和《夏雨》两首绝句作品,今作如下赏析:
《夏荷》
整体意境与主题
这首诗描绘了六月荷塘中荷花盛开的美好景象,通过描写荷花的香气和其生长于泥土却不染纤尘的特性,赞美了荷花高洁的品质,营造出一种清新、高雅的意境。
诗句分析
“六月荷塘美,花开香袭人”
首句直接点明时间是六月,地点是荷塘,“美”字总领全句,简洁地概括出荷塘此时的整体风貌。次句聚焦于荷花,“花开”点明状态,“香袭人”从嗅觉角度描写荷花,一个“袭”字生动地表现出荷花香气的浓郁,仿佛主动向人扑来,给人以强烈的感官冲击,让读者能够感受到荷塘中荷花盛开时香气四溢的景象。
“根深泥土里,不染半丝尘”
后两句由表及里,从荷花的外在美深入到内在品质。“根深泥土里”描述了荷花生长的根基,它深深扎根于泥土之中,这是荷花生长的自然基础。然而,尽管生长环境是泥土,却“不染半丝尘”,这里的“不染半丝尘”化用了周敦颐《爱莲说》中“出淤泥而不染”的意象,强调荷花虽然身处污浊的泥土环境(象征着尘世的污浊),但却能保持自身的高洁纯净,不被世俗的污垢所沾染,从而升华了主题,表达了对荷花这种高洁品质的赞美之情。
艺术手法
视觉与嗅觉结合:前两句中,“六月荷塘美”和“花开”是视觉描写,展现荷花的形态与荷塘的整体画面;“香袭人”是嗅觉描写,调动读者的嗅觉感受,使荷花的形象更加立体鲜活。
托物言志:后两句通过对荷花生长于泥土却不染尘的描写,借荷花来表达对高尚纯洁品质的向往与追求,托物言志的手法使诗歌在简单的写景之外有了更深层次的内涵。
《夏雨》
整体意境与主题
此诗描绘了伏天夜雨的情景,诗人享受着夏雨带来的清凉,通过描写开窗观风听雨的行为,表现出一种闲适、惬意的心境,展现了夏日雨夜独特的氛围。
诗句分析
“伏天多夜雨,赶紧把窗开”
首句点明了时间是伏天,这是夏季中最为炎热的时段,“多夜雨”是伏天的一个气候特点,简洁地交代了背景。“赶紧把窗开”则从人物的动作入手,“赶紧”一词生动地表现出诗人对夜雨的期待和欣喜,听到夜雨的到来,迫不及待地打开窗户,这个动作将诗人对夏雨的喜爱之情以及急切想要迎接雨水的心理状态表现得淋漓尽致。
“坐拥清凉至,观风听雨来”
后两句描绘了开窗之后的体验和行为。“坐拥清凉至”写出了诗人坐在室内,感受着夏雨带来的清凉之气逐渐弥漫开来的舒适感,“坐拥”一词形象地表现出诗人惬意地享受清凉的状态。“观风听雨来”则进一步描写诗人的行为,他静静地坐着,观看风雨的到来,视觉上看到风雨的动态,听觉上听到风雨的声音,从这一行为中可以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宁静与闲适,他陶醉于夏雨带来的这种自然之美和清凉之感。
艺术手法
动作描写:“赶紧把窗开”“观风听雨来”通过描写诗人的动作,生动地表现出诗人对夏雨的态度和在夏雨中的心境,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的喜悦、闲适等情绪。
情景交融:整首诗将夏雨的景象与诗人惬意的心境相融合,夏雨带来的清凉、风雨的动态等景象都是诗人闲适心境的烘托,而诗人开窗、观风听雨的行为也融入到了夏雨的情境之中,情景相生,营造出一种和谐的氛围。
总体而言,这两首绝句语言简洁明快,意境清新自然,通过描写夏荷和夏雨这两个典型的夏日元素,分别表达了对高洁品质的赞美和对闲适生活的享受,在有限的篇幅内展现出丰富的意蕴。
附徐中界原作
一·夏荷.
六月荷塘美,
花开香袭人;
根深泥土里,
不染半丝尘。
二·夏雨.
伏天多夜雨,
赶紧把窗开;
坐拥清凉至,
观风听雨来。
2025·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