滹沱河畔红色教育基地
——河北晋州李家庄村采风一二
文/简•秋 (张靖君)
2025年8月3日,一个炙热的夏日,河北省广播电视局原培训中心书记、主任、正高编审,中华诗园产业中心主任兼河北办事处主任高金光,河北省诗词学会副会长、中华诗园河北办事处副主任张雷,中华诗园河北演出艺术团执行团长、著名男高音歌唱家高君君、副团长马兰,中华诗园河北朗诵艺术团影音部部长冰儿(于莉慈)、综合部部长芊言,石家庄诗词学会会员、晋州育英小学校长高静及河北省、石家庄市《滹沱诗社》刘锁海社长一行五人、行唐《颍水书香院》婉玉一行四人和晋州作协冯增勇等作家共有32位文学艺术精英、满腔热忱参加了晋州李家庄红色采风活动。
晋州镇李家庄第一书记李福强和领导班子成员热情接待了“中华诗园”作家艺术家们,随后,红色采风一行参观了李家庄党支部生活馆、李家庄文化中心礼堂、李家庄民俗文化馆、耿飚故居纪念馆和晋察冀野战军育英学校等景点并进行了书画赠送活动。
李家庄村位于河北省石家庄晋州市城区西部,自明朝建村,始祖李莊是一名岁贡。清嘉庆年间,李世林考中武进士,后封武功将军曾任陕西潼关总镇。清咸丰年间,李洛逊中文进士。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李家庄更是人才辈出,这里有军级干部、全国劳模李福忠,师级干部李玉芬,国家一级编剧张绍良等、并且先后涌现出一大批市县级优秀领导干部。解放战争时期,晋察冀野战军育英学校,现在的山西省太原市育英中学,就诞生在李家庄村。1945年,晋县解放后,李家庄村曾经有过多次的驻军的历史。晋察冀野战军、第四野战军炮兵部队、抗美援朝部队都曾在此驻守或停留。1947年,清风店战役结束后,晋察冀野战军到当时晋县一带驻扎,李家庄村当时就驻扎有晋察冀野战军部队,野战军首长耿飚、罗瑞卿、杨成武及其家属在李家庄村居住一年多时间。
抗日战争时期,耿飚同志任八路军第129师385旅参谋长、副旅长兼副政治委员,率部驻守陇东,保卫陕甘宁边区。1944年9月任晋察冀军区副参谋长兼联络部部长。1945年8月,他指挥部队向盘踞在张家口的日伪军发起进攻,一举收复被日军占领多年的这座塞外重镇。解放战争时期,耿飚同志回到晋察冀军区,任晋察冀野战军参谋长。抗战胜利后,他于1946年1月至8月任北平军事调处执行部中共代表团副参谋长兼交通处处长,在叶剑英同志领导下,同国民党破坏和平、挑起内战的阴谋进行了坚决斗争。解放战争时期,耿飚同志回到晋察冀军区,任晋察冀野战军参谋长。他先后参与组织了正太战役、青沧战役、保北战役。在战略进攻阶段,他参与指挥了著名的清风店战役、石家庄战役。
1948年5月任华北军区第2兵团(后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9兵团,即著名的杨罗耿兵团)副司令员兼参谋长,率部参加平津战役、太原战役、宁夏战役,为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1948年2月,晋察冀野战军为了确保部队的干部子女和烈士遗孤健康成长,野战军首长共同研究,决定筹建一所野战军干部子弟学校,地址选在野战军后方留守处——河北省晋县李家庄。
李家庄村的乡亲们积极帮着加固校舍、修井(现有照片为证,为育英学校学生杜绍增提供)。1948年4月4日,学校在李家庄村正式成立。为纪念这段红色历史,不忘红色精神,李家庄村建起了红色纪念馆。挖掘红色文化 建设生态农业为传承红色记忆,发扬革命传统,2020年,李家庄村在全市第一个建起了“党组织生活馆”;建起了“晋察冀野战军育英学校纪念馆”,该馆是河北省第二批“革命老区红色(旅游)教育基地”,中国历史人文旅游地标基地。李家庄村入选河北省第一批“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示范村”,被晋州市命名为“晋州市历史建筑”。另外,还建有朱德纪念馆、罗瑞卿故居纪念馆、杨成武故居纪念馆、聂大省纪念馆、拥军纪念广场、红色文化一条街。出版了反映育英学校成立的红色书籍《育英蓓蕾遍天下》,以及《红色李家庄》《战火中的李家庄》等书籍。
2023年12月8日,在江苏靖江市召开的第三届全国乡村文化产业创新发展大会上,晋州市李家庄村荣获“全国乡村文化产业创新典型案例”。在2023年12月6日召开的2023首届“科创中国”乡村振兴产业发展大会上,李福强书记做了典型发言。在乡村振兴中,李家庄村针对本村耕地逐渐减少的实际情况,千方百计增加集体收入。发展高端生态鸭梨基地,建成了50亩的鸭梨生态种植园,实现全链条生态管理,顺应时代发展要求,实现梨果产业利益最大化。建起了集种植、育种于一体的育英蔬菜体验基地。引进优良品种,繁育优良品种,增加村民就业,将优质蔬菜送进城区市民的菜篮子,为实现乡村振兴、农民增收开辟新途径。繁荣发展的文化 逐年提高的福利李家庄村文化事业繁荣发展,为乡村振兴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全村文化、戏曲艺术,成就令人瞩目。成立有咳嗨腔剧团、歌舞团、空竹表演队、武术队、书画协会。戏曲咳嗨腔——是石家庄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咳嗨腔剧团整理、复排、演出了《清官断》《百草山》《老鳖一拜寿》等剧目;在中央电视台、河北电视台、晋州电视台晚会上多次精彩亮相。空竹队荣获中国国际空竹比赛金奖,并参加了中央电视台《星光大道》节目;2018年,李家庄村被晋州市评为“特色文化村”;出版了《李家庄村志》、《李家庄村家谱》。 全村民生福利逐年提高。建成高清无线监控“天网”工程;村委会图书室藏书3000余册,2021年,图书室被河北市委宣传部、组织部命名为“红色书屋”;全村设立了两个健身广场;设有便民服务室。
去年,全村大街小巷进行了重新硬化;村民生活用水免费全天供应;在全市第一个建起了音乐喷泉、文化活动中心,即可办婚宴、也可以文艺演出。村红白事理事会充分发挥作用,婚事新办已经成为全村人的自觉行动。中秋节,村委会为村民每人发放一斤月饼;春节,向全体村民发放猪肉、大米、食用油、春联、布彩。2018年,为全村每家每户发放了收音机。2020年,发放了挂历。 李家庄村各项工作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近年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农民日报》、《河北日报》、河北电视台、省《共产党员》杂志、《党史博览》杂志、《石家庄日报》、《燕赵晚报》、晋州电视台及多家融媒体平台先后报道李家庄村的经验。2018年,李家庄村被石家庄市委、市政府命名为2016——2017年度“文明村”;2023年,被石家庄市宣传部评为“石家庄市宣传文化示范村”。党支部第一书记李福强被评为“中国农村十大新闻人物”、“中国农文旅十大杰出人物”河北省“优秀共产党员”石家庄市“优秀共产党员”等省、石家庄市、晋州市多项荣誉称号。李家庄村党支部第一书记李福强带领李家庄,不忘初心谋发展,牢记使命铸辉煌,带领全村向着自己制定的“三年一小变,五年一大变,十年巨变”的目标,踔厉奋发,阔步前行。
近年来,李家庄村大力实施农村振兴战略,党支部第一书记李富强亲自抓,针对村实际扶持一批本地特色产业组织,食品、童装、电商等产业得到较快发展,拓宽了村民就业渠道,夯实了体现了集体收入超百万。同时,李家庄村把文化振兴作为助力美丽乡村高质量发展的加油站,在守正创新中推动乡村文化理念更新,李家庄村先后被授予中国历史人文旅游地地标基地,革命老区红色旅游教育基地,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示范村。
二零二五年、李家庄村人文环境得到了进一步提升,成为远近闻名的红色文化学习、观赏、旅游的热门打卡地,李福强的名字也成为声名显赫红色乡村李家庄第一书记的网红代称。
我们衷心祝愿李家庄村越办越好,老百姓的日子像芝麻开花一样节节高。我们红色采风一行、不虚此行。瞻仰先烈,缅怀逝者,致敬英雄,铭记历史,纯洁思想,夯实文化底蕴,收获满满。迎着朝阳四面八方来,走进李家庄,暮色中拥有无限畅想,带着意满情难平的收获回归自己的家乡,祝福李福强和他的乡亲们在现代化的道路上、在历史进程中越走越宽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