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正气玉佩
林府前院,火把如龙。
知县王大人端坐在太师椅上,八字胡微微翘起,眼中闪烁着狡黠的光芒。二十余名衙役持刀分立两侧,将整个前院围得水泄不通。
"林小姐,"王知县捻着胡须,声音拖得老长,"本官接到密报,说贵府藏匿朝廷要犯程砚舟,可有此事啊?"
林月华上前一步,盈盈一拜:"回大人,程公子乃家父故交之子,前些日子确曾借宿寒舍,但公审之后就离开了。不知何人诬告,还请大人明察。"
王知县冷笑一声:"是吗?那为何有人看见他这几日在贵府出入?"他一拍扶手,"来人啊,给本官搜!"
"且慢!"程砚舟从影壁后大步走出,虽然右臂还缠着绷带,但神色凛然不可侵犯,"大人要抓的是程某,何必兴师动众?"
王知县眯起眼睛:"程砚舟,你果然在此!来人,拿下!"
衙役们一拥而上。程砚舟不躲不闪,只是高举左手,亮出一块青白玉佩——正是林月华给他的"正气佩"。玉佩在火把映照下泛着莹润光泽,隐约可见内里流动的纹路。
"王大人,"程砚舟声音清朗,"可识得此物?"
王知县一见玉佩,脸色骤变,竟从椅子上站了起来:"这...这是..."
"先帝御赐的'镇邪正气佩'。"程砚舟一字一顿,"见此佩如见钦差,王大人还不跪下?"
院内众人哗然。王知县面色阴晴不定,最终还是在衙役们惊诧的目光中缓缓跪倒:"下官...下官参见钦差大人..."
林月华惊讶地望着程砚舟,后者向她微微摇头,示意她不要出声。程砚舟继续道:"本官奉密旨查办海丰县风水案,现已查明李乔伯、赵寒松师徒勾结官府,布下生桩大阵,残害百姓数十人。王大人,你可有话要说?"
王知县额头渗出冷汗:"下官...下官冤枉啊!这都是李乔伯一人所为,下官毫不知情..."
"是吗?"程砚舟冷笑,"那为何生桩大阵的核心就在县衙地下?"
王知县浑身一颤,猛地抬头:"你...你怎么知道?"话一出口便知失言,脸色顿时惨白。
程砚舟乘胜追击:"铁口张前辈临终指证,还有这青蚨盘中的密图为证,王大人还要狡辩吗?"说着取出那块青玉残片。
王知县见事情败露,突然狞笑起来:"好,很好。既然你们都知道了..."他猛地一挥手,"那就一个都别想活!"
衙役们闻言,竟齐刷刷调转刀口,对准程砚舟和林月华!原来这些人都是王知县心腹,早已知晓内情。
"杀了他,夺回玉佩!"王知县厉声喝道,"那玉佩能破生桩大阵!"
程砚舟一把拉过林月华护在身后,右手虽不能动,左手已从腰间抽出一把软剑。剑身细如柳叶,在月光下泛着寒光。
"小姐退后!"程砚舟低声道,"我挡住他们,你找机会突围!"
林月华却从袖中取出几张符纸:"我不会丢下你。"说着将符纸抛向空中,口中念念有词。符纸无风自燃,化作几团火球射向衙役,顿时引起一阵混乱。
程砚舟趁机挥剑刺倒两名逼近的衙役,但右臂伤口崩裂,鲜血很快浸透绷带。林月华见状,急忙扶住他:"程公子,你的伤..."
"无碍。"程砚舟咬牙道,"王知县狗急跳墙,我们必须尽快离开!"
正说着,王知县突然从怀中掏出一个铜铃,用力摇晃起来。铃声诡异,似能穿透耳膜直达心底。程砚舟顿觉头晕目眩,手中软剑几乎握不住。
"摄魂铃!"林月华惊呼,"闭住耳朵!"
但为时已晚。随着铃声越来越急,地面开始微微震动。更可怕的是,那些被程砚舟刺倒的衙役竟然又爬了起来,双眼翻白,行动如提线木偶般向二人逼近。
"活尸术..."程砚舟心头大骇,"王知县竟会这等邪术!"
林月华紧紧抓住程砚舟的手臂:"我们退入内院!"
两人且战且退,穿过月门进入内院。王知县不紧不慢地跟在后面,铃声不断:"跑啊,继续跑!这林府已被团团围住,看你们能逃到哪里去!"
退到祠堂前,程砚舟突然停下脚步:"小姐,林府可有密道?"
林月华点头:"祠堂供桌下有一条,通往城外山神庙。"
"太好了!"程砚舟精神一振,"我来断后,小姐先去开启密道!"
林月华刚要反对,祠堂屋顶突然跃下一个灰影,轻飘飘落在二人面前——竟是满身血污的明觉大师!
"大师!"程砚舟又惊又喜。
明觉神色凝重:"快走!老衲感应到生桩大阵即将发动,再晚就来不及了!"
王知县此时已带人追到院中,见状大笑:"老秃驴还没死?正好一网打尽!"说着又摇起铜铃。
明觉冷哼一声,从腕上褪下佛珠,捻出一颗弹向铜铃。"叮"的一声脆响,铜铃竟被佛珠击碎!王知县大惊失色:"你..."
"走!"明觉一把推开程砚舟和林月华,自己挡在追兵前路,"老衲断后!"
程砚舟知道此刻不是矫情的时候,拉着林月华冲入祠堂。两人移开供桌,果然露出一块活动地板。掀开后,黑黝黝的通道深不见底。
"小姐先请。"程砚舟让林月华先行,自己紧随其后。刚下到通道,就听见祠堂外传来激烈的打斗声和惨叫声。
林月华忧心忡忡:"明觉大师他..."
"大师佛法高深,定能脱身。"程砚舟安慰道,其实心中也没底。他从怀中取出火折子点燃,照亮了狭窄的密道,"我们快走,别辜负大师一片苦心。"
密道阴冷潮湿,空气中弥漫着霉味。两人借着微弱火光前行,身后隐约还能听见王知县的怒吼声。
走出一段距离后,林月华突然停下:"程公子,你怎知这'正气佩'的来历?"
程砚舟沉默片刻,终于坦白:"因为...这是我父亲的东西。"
"什么?"林月华愕然。
"十五年前,我父亲程逸之奉旨查办江南风水案,发现多地有官员勾结风水师残害百姓。他查到海丰县时突然失踪,只留下这枚玉佩。"程砚舟声音低沉,"这些年我一边苦读诗书,一边暗中寻访父亲下落,直到遇见明觉大师,才知道他可能死于李乔伯之手。"
林月华轻抚玉佩:"所以你来海丰县,不只为赶考..."
"更是为查清父亲死因。"程砚舟点头,"没想到会遇见小姐,卷入这场风波。"
林月华在黑暗中握住了程砚舟的手:"冥冥之中自有天意。"
两人正说话间,前方突然传来"轰隆"一声巨响,整个密道剧烈摇晃,尘土簌簌落下。
"不好!"程砚舟脸色大变,"生桩大阵发动了!"
第十二章 地底惊变
密道剧烈震动,仿佛地龙翻身。
程砚舟护住林月华,靠在墙边等待震动平息。尘土弥漫中,隐约听见远处传来凄厉的嚎叫声,不似人声,令人毛骨悚然。
"生桩大阵一旦发动,被埋之人的怨气就会爆发。"程砚舟声音发紧,"我们必须尽快赶到县衙,毁掉阵眼!"
林月华紧握玉佩:"这玉佩真能破阵?"
"正气佩乃先帝赐予钦差的宝物,专克邪术。"程砚舟解释道,"加上青蚨盘中的密图,我们就能找到阵眼所在。"
震动稍歇,两人加快脚步。密道一路向下,越来越潮湿,墙壁上开始出现青苔。走了约莫半个时辰,前方出现一道石门,上面刻着八卦图案。
"这是..."林月华伸手触摸石门。
程砚舟仔细查看:"是林家先祖的手笔。看来这密道不仅是逃生之路,还直通县衙地下。"他指着八卦图上的一个卦象,"按震位三下,应该能开启。"
林月华依言在震位轻叩三下,石门果然缓缓移开。一股阴冷腥臭的空气扑面而来,令人作呕。门后是一个巨大的地下洞窟,中央矗立着八根石柱,每根柱子上都绑着一具干尸,呈八卦方位排列。
"八...八个生桩..."林月华声音发颤。
程砚舟也倒吸一口凉气。更可怕的是,洞窟地面刻满了血色符文,此刻正泛着诡异的红光。那些干尸似乎在微微颤动,发出"咯咯"的响声。
"阵眼在那里!"程砚舟指向洞窟中央——那里有一个石台,台上放着一个漆黑的陶罐,罐口被朱砂封住,此刻正剧烈摇晃,似乎有什么东西要破封而出。
两人刚踏入洞窟,石门就在身后轰然关闭。与此同时,八根石柱上的干尸突然齐刷刷抬起头,黑洞洞的眼窝"看"向闯入者!
"小心!"程砚舟一把拉回林月华。一根石柱上的干尸突然挣脱束缚,枯爪如刀,擦着林月华的衣袖划过,将她的外衫撕开一道口子。
林月华惊魂未定,又有三具干尸扑来。程砚舟挥剑斩断一具干尸的手臂,但那干尸毫无知觉,继续扑咬。林月华从发髻拔下一根银簪,刺入另一具干尸的眉心,干尸这才倒地不动。
"刺它们眉心!"林月华喊道,"那是怨气汇聚之处!"
程砚舟会意,软剑如银蛇吐信,精准刺入干尸眉心。两人背靠背作战,渐渐向中央石台靠近。但干尸越来越多,几乎将他们团团围住。
"这样下去不是办法!"程砚舟喘着粗气,右臂伤口又渗出血来,"小姐,我掩护你,你去毁掉那个陶罐!"
林月华点头,接过程砚舟递来的正气佩。程砚舟突然从怀中掏出一把符纸抛向空中,咬破舌尖喷出一口血雾。符纸遇血燃烧,化作火网暂时阻住干尸。
"快!"
林月华趁机冲向石台。就在她即将触到陶罐时,地面突然裂开,一具身着官服的腐尸破土而出,拦在面前——赫然是早已死去的林老爷!
"爹...爹?"林月华如遭雷击,呆立当场。
腐尸张开黑洞洞的嘴,发出嘶哑的声音:"月华...我的女儿...为何要破坏为父的心血..."
林月华浑身颤抖:"不...这不是真的..."
程砚舟在远处大喊:"小姐小心!那是幻象!"
但林月华似乎被魇住了,一步步向腐尸走去。腐尸伸出枯爪,眼看就要掐住她的脖子...
千钧一发之际,林月华胸前的玉佩突然大放光明!腐尸被光芒照射,发出凄厉惨叫,身形如蜡般融化。林月华如梦初醒,趁机一把掀翻陶罐。
"砰"的一声脆响,陶罐碎裂,里面滚出一颗漆黑的心脏,还在砰砰跳动!心脏接触到玉佩光芒,顿时冒出黑烟,迅速干瘪下去。
与此同时,整个洞窟剧烈震动,八根石柱齐齐断裂,干尸们发出最后一声哀嚎,化为齑粉。地面上的血色符文迅速褪色,那股阴冷的气息也逐渐消散。
"成功了..."程砚舟踉跄走到林月华身边,"生桩大阵已破。"
林月华却泪流满面:"那真是我父亲的尸体吗?"
程砚舟摇头:"只是怨气所化的幻象。林老爷若在天有灵,定会为小姐的勇气感到骄傲。"
正说着,石门突然开启,一队官兵冲了进来。为首的是一个面容威严的中年官员,身着紫金官袍,气势不凡。
"果然在这里!"官员看到洞窟景象,面露震惊,"本官接到密报,说海丰县衙地下有古怪,没想到竟是如此丧尽天良的邪阵!"
程砚舟警惕地将林月华护在身后:"阁下是?"
"本官江南巡抚周正淳。"官员亮出腰牌,"奉旨彻查江南风水案。你们是..."
程砚舟取出正气佩:"在下程砚舟,先父程逸之。"
周巡抚一见玉佩,顿时肃然起敬:"原来是程公子!令尊当年查案失踪,朝廷一直未曾放弃寻找。"他环顾四周,"这里的事..."
"都是王知县和李乔伯所为。"程砚舟简要说明情况,"如今大阵已破,但罪魁祸首尚未伏法。"
周巡抚点头:"王知县已被拿下。至于李乔伯..."他拍拍手,两名官兵押着一个黑袍人进来,正是李乔伯!他满脸血污,早已没了先前的嚣张。
"李乔伯试图从密道逃跑,被本官的人逮个正着。"周巡抚冷笑道,"这回人赃俱获,看他还如何狡辩!"
李乔伯抬头看见程砚舟和林月华,眼中闪过一丝怨毒,突然大笑起来:"你们以为这就结束了吗?大阵虽破,但怨气已散,整个海丰县将瘟疫横行!这是你们造的孽!"
周巡抚怒喝:"大胆!拖下去严加看管!"
待李乔伯被拖走,程砚舟忧心忡忡:"他说的不无道理。生桩大阵积攒了二十年的怨气一朝释放,确实可能引发瘟疫。"
林月华突然想起什么:"《玉尺经》真本中记载了一种'净天地咒',或许可以净化怨气。"
"需要怎么做?"周巡抚急忙问道。
"需在全县八个方位同时施法。"程砚舟思索道,"正好对应八卦方位。但需要八位懂风水之人..."
周巡抚拍板:"本官立刻调集人手!程公子,林小姐,还请主持此事。"
离开阴森的地窟,重见天日时已是黎明。程砚舟和林月华站在县衙门口,看着东方渐白的天空,恍如隔世。
"程公子,"林月华轻声道,"等此事了结,你有何打算?"
程砚舟望着她清丽的侧脸:"先父遗愿已了,我该赴京赶考了。"他顿了顿,"不知小姐..."
林月华低头抿唇:"我需为父亲守孝三年。"
两人一时无言。晨光中,他们的影子又一次交融在一起,却都知道,分别的时刻即将到来。
---
【作者简介】胡成智,甘肃会宁县人。八十年代开始文学创作,现任都市头条编辑及认证作家。曾在北京鲁迅文学院大专预科班学习,后于作家进修班深造。其中篇小说《金兰走西》荣获全国二十四家文艺单位联办的“春笋杯”文学奖。诗词作品多见于“歆竹苑文学网” 代表作有《故园赋》《群居赋》《觉醒之光》《诚实之罪》《盲途疾行》《文明孤途赋》等。近年出版有《胡成智文集【诗词篇】【小说篇】》三部曲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三部曲。
八十年代后期,便长期从事于周易八卦的预测应用,并深入钻研地理风水理论与实践。近三十年,著述了《山地风水辨疏》《平洋要旨》《六十透地龙分金秘旨》等六部地理专集,均收录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中。该文集属内部资料,不宜全部公开,部分地理著述正逐渐在网络平台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