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情愫暗生
程砚舟做了一个漫长的梦。
梦中他行走在漆黑的山路上,怀中抱着一个滚烫的火炉。前方隐约可见一盏青灯,却怎么也追不上。肩头剧痛如刀割,胸口似压着千钧巨石。忽然,一缕幽兰香气飘来,青灯渐近,化作一张清丽面容——是林月华在向他微笑。
"程公子?程公子?"
轻柔的呼唤将程砚舟从梦境拉回现实。他缓缓睁开眼,首先看到的是一双秋水般的眸子,近在咫尺,盛满担忧。林月华坐在床前,手中捧着一碗汤药,衣袖沾着点点药渍。
"小姐..."程砚舟想撑起身,左肩却传来撕裂般的疼痛,不由得闷哼一声。
"别动!"林月华急忙按住他,"伤口刚结痂,莫要挣裂了。"她的手指纤细冰凉,轻轻搭在程砚舟腕上,却让他感到一阵灼热。
程砚舟这才发现自己赤着上身,左肩缠着厚厚的白布,隐约透出血色。他顿时耳根发热:"在下失礼了..."
林月华微微侧过脸去,耳垂泛起淡淡红晕:"程公子为救我性命而负伤,何谈失礼。"她将药碗递来,"这是参苓白术汤,最是补气养血。"
程砚舟接过药碗,指尖不经意相触,两人俱是一颤。药汁苦涩,他却尝出一丝甘甜。
"我昏迷了多久?"程砚舟环顾四周,这是在林府一间清净厢房,窗外日影西斜,已是黄昏。
"三天三夜。"林月华轻声道,"铁口张前辈说公子失血过多,又受了阴气侵袭,能醒来已是万幸。"
程砚舟突然想起什么:"明觉大师可有消息?"
林月华神色一黯:"尚无音讯。那夜之后,再无人见过大师。"她顿了顿,"不过铁口张前辈说,未见尸首便是吉兆。"
程砚舟沉默片刻,突然郑重道:"小姐可知,这一切灾祸的根源?"
"略知一二。"林月华从袖中取出一卷竹简,"这是公子昏迷时仍紧握的《玉尺经》真本。这几日我翻阅过,与市面上流传的版本大有出入。"
程砚舟心头一震:"小姐看得懂风水典籍?"
林月华唇角微扬:"家父在世时好此道,我自幼耳濡目染。"她展开竹简,指着一段,"尤其这'地支位上宜去,切忌朝归'一句,被李乔伯篡改后,不知害了多少人家。"
她说话时,一缕青丝垂落额前,程砚舟几乎忍不住想替她拂开。窗外暮色渐浓,为她的侧脸镀上一层柔光,显得格外清丽脱俗。
"小姐..."程砚舟声音有些发紧,"如今断龙钉虽毁,但李乔伯、赵寒松一党仍在。他们不会善罢甘休。"
林月华抬起眼帘:"程公子有何打算?"
"我欲将《玉尺经》真本公之于众,揭露李乔伯篡改经文、害人性命的罪行。"程砚舟目光坚定,"只是需要更多证据。"
"我帮你。"林月华突然道。
程砚舟愕然:"此事凶险..."
"程公子为我林家赴汤蹈火,我岂能袖手旁观?"林月华眼中闪烁着罕见的倔强,"何况,我父亲、母亲的仇,我要亲手讨个公道。"
她说着取出一本账册:"这是家父生前秘密记录的。凡李乔伯点过穴的人家,非死即伤。家父怀疑其中有诈,暗中调查多时。"
程砚舟翻阅账册,越看越是心惊。上面详细记载了三十七户人家的不幸遭遇,时间跨度长达二十年。每一条记录旁还有林老爷的亲笔批注,字迹潦草,可见当时愤懑。
"这...这是铁证啊!"程砚舟激动道,"若能找到这些苦主联名上告..."
"难。"林月华摇头,"李乔伯势大,又与官府勾结。寻常百姓谁敢出头?我父亲当年也只是暗中记录,不敢声张。"
程砚舟沉思片刻:"那就从赵寒松下手。他身为刑名师爷,却用邪术害人,罪加一等。"他想起那夜赵寒松欲用锁魂针害林月华的情景,不由握紧拳头。
"公子伤愈前,莫要轻举妄动。"林月华柔声道,替他掖了掖被角,"我已吩咐厨房准备了些清淡饮食,公子好生将养。"
她起身欲走,程砚舟鬼使神差地唤住她:"小姐!"
林月华回眸:"何事?"
程砚舟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只道:"...多谢。"
林月华浅浅一笑,如春风拂过冰湖:"该我谢你才是。"说罢翩然离去,留下一室幽香。
程砚舟望着门口出神,肩上伤痛似乎也不那么难忍了。他拿起林老爷的账册仔细研读,渐渐发现一个规律——凡李乔伯点穴后出事的人家,多是富户,且事后产业多被不明人士低价收购。
"原来如此..."程砚舟恍然大悟,"他们不仅要人命,还要谋财!"
正思索间,小翠慌慌张张跑进来:"程公子!不好了!衙役闯进府来,说要搜查什么'朝廷钦犯'!"
程砚舟心头一凛,强忍疼痛披衣而起:"小姐呢?"
"小姐在前厅周旋,让我来通知公子快躲起来!"
程砚舟却不慌不忙,从枕下取出几道符纸——这是铁口张留给他的。"小翠,你去告诉小姐,无论发生什么,都不要承认认识我。"
"公子这是何意?"
程砚舟已大步走向门口:"我自有打算。"
第九章 公堂对质
林府前院,十余名衙役持刀而立。为首的赵寒松一身官服,腰间青蚨盘在夕阳下泛着冷光。林月华站在台阶上,面色苍白却神色镇定。
"赵师爷深夜带人擅闯民宅,所为何事?"她声音不大,却自有一股凛然之气。
赵寒松阴鸷一笑:"林小姐,本官奉命捉拿朝廷钦犯程砚舟。有人见他出入贵府,还请行个方便。"
"程砚舟?"林月华故作疑惑,"可是前几日那个借宿的书生?他早已离去了。"
赵寒松冷笑:"是吗?那让本官搜上一搜,便知真假。"
"且慢!"林月华拦住欲闯的衙役,"家父虽故,林家仍是诗礼之家。赵师爷无凭无据就要搜府,未免太过无礼。"
赵寒松眯起眼睛:"林小姐是要包庇钦犯?"
正当僵持之际,大门外突然传来一阵喧哗。只见程砚舟一袭青衫,负手而来,朗声道:"赵师爷要找的是程某,何必为难林家?"
林月华大惊失色:"程公子!你..."
程砚舟向她微微摇头,示意她不要插手。赵寒松见状哈哈大笑:"好个痴情种子!来人,拿下!"
衙役一拥而上,将程砚舟五花大绑。林月华急步上前:"赵寒松!程公子所犯何罪?"
"何罪?"赵寒松从袖中抽出一纸公文,"私掘官地、破坏龙脉、勾结妖僧、图谋不轨!条条都是死罪!"
林月华看清那公文上盖着知县大印,心知是栽赃陷害,却又无可奈何。程砚舟却神色自若:"赵师爷,若要论罪,不妨公开审理,让全县父老评评理。"
"正合我意!"赵寒松狞笑,"明日午时,县衙公审!"说罢挥手带人离去。
林月华追出几步,却被管家拦住:"小姐不可冲动!程公子方才暗中塞给老奴这个..."他摊开手掌,是一张折成方胜的符纸。
林月华急忙打开,上面只有八个字:"真经为证,公堂相见。"
当夜,林月华辗转难眠。她披衣起身,来到书房取出《玉尺经》真本和林老爷的账册,细细研读。突然,窗外传来轻微的叩击声。
"谁?"她警觉地问道。
"是老朽。"铁口张的声音从窗外传来。林月华开窗,只见独眼老者立于月下,肩上还背着一个包袱。
"前辈!程公子他..."
铁口张摆手打断:"老朽已知。明日公审,赵寒松必下毒手。我们需做好准备。"他递过包袱,"这里面是明觉的袈裟和念珠,可破赵寒松的邪术。"
林月华接过包袱,触手冰凉沉重:"明觉大师他..."
"生死未卜。"铁口张独眼中闪过一丝悲痛,"但老朽相信,那老秃驴没那么容易死。"他压低声音,"明日公堂之上,赵寒松必以风水之说构陷程公子。小姐需如此这般..."
铁口张附耳低语良久,林月华频频点头。最后,老者从怀中取出一块乌木令牌:"这是'三才令',可调集当年受李乔伯所害的苦主。明日午时之前,老朽会设法联络他们。"
林月华紧握令牌:"多谢前辈。"
铁口张摇摇头:"不必谢我。三十年前,我们师兄弟三人未能阻止李乔伯作恶,今日就当是赎罪罢。"说罢转身隐入夜色。
翌日午时,海丰县衙外人头攒动。赵寒松故意将公审消息散布出去,意图杀鸡儆猴。程砚舟被押上公堂时,身上还带着伤,却神色从容。
知县高坐堂上,一脸不耐:"嫌犯程砚舟,你可知罪?"
程砚舟昂首道:"学生不知犯了哪条王法。"
赵寒松冷笑上前:"大人,此子勾结妖僧明觉,擅掘林家祖坟,破坏本县风水龙脉。按律当斩!"
堂外围观百姓哗然。有人窃窃私语:"林家祖坟不是李大师点的穴吗?""听说自从下葬,林家就没消停过..."
知县一拍惊堂木:"肃静!程砚舟,你可有话说?"
程砚舟不慌不忙:"学生确曾去过林家祖坟,但为的是救人一命。"他转向赵寒松,"倒是赵师爷,那夜用锁魂针欲害林小姐,又是何罪?"
赵寒松脸色一变:"胡说八道!"
"是不是胡说,请林小姐上堂作证便知。"程砚舟高声道。
知县犹豫片刻,还是传唤了林月华。她一袭素衣上堂,不施粉黛却清丽绝伦,引得堂下百姓纷纷赞叹。
"林小姐,程砚舟所言可属实?"知县问道。
林月华盈盈一拜:"回大人,句句属实。赵师爷那夜以驱邪为名,欲用毒针害民女性命,幸得程公子识破。"
赵寒松大怒:"妖女血口喷人!"
"肃静!"知县又一拍惊堂木,"此事关乎人命,不可妄断。赵师爷,你可有证据证明程砚舟破坏龙脉?"
赵寒松早有准备,取出一块漆黑铁片:"此乃林家祖坟所埋'镇龙铁',被程砚舟擅自挖出,致使本县风水受损。近几日城中多人染病,皆因此故!"
堂外百姓闻言骚动起来。程砚舟却哈哈大笑:"赵师爷好一张利口!这分明是'断龙钉',乃风水大忌之物,怎成了'镇龙铁'?"
"强词夺理!"赵寒松向知县拱手,"大人,此子妖言惑众,当用大刑!"
知县正要发话,堂外突然传来一声佛号:"阿弥陀佛!"众人回头,只见一个浑身是伤的灰衣老僧缓步而来,正是明觉!
赵寒松见鬼般后退两步:"你...你没死?"
明觉不理他,向知县合十一礼:"老衲可为程施主作证。那断龙钉乃李乔伯所埋,专为截断龙脉、害人性命。三十年来,受害之家不下数十户。"
知县将信将疑:"大师此言可有证据?"
明觉从袖中取出一本册子:"此乃李乔伯亲手所记的'点穴录',上面详载了每家所埋何物、何时应验。老衲从李乔伯密室中取得。"
赵寒松面如死灰,突然暴起欲夺册子。程砚舟早有防备,一个箭步挡在明觉身前。混乱中,赵寒松腰间青蚨盘掉落在地,摔成两半,从中滚出几根细如牛毛的银针——正是锁魂针!
堂下百姓哗然。有人高喊:"我家族长就是请李乔伯点穴后暴毙的!""我闺女下葬后全家染怪病!""严惩凶手!"
局势瞬间逆转。知县见民怨沸腾,急忙拍案:"将赵寒松拿下!彻查李乔伯一案!"
衙役们见风使舵,立刻调转矛头按住赵寒松。程砚舟却注意到,赵寒松在被拖下去时,嘴角竟露出一丝诡异的笑容,心中不由一凛。
"程公子。"林月华轻唤一声,眸中泪光盈盈,"我们...赢了。"
程砚舟想笑,却突然感到一阵天旋地转。重伤未愈又经此折腾,他终于支撑不住,向前栽去。最后的意识里,他感觉到林月华不顾礼数地扶住了自己,听到她带着哭腔喊:"快请大夫!"
——
【作者简介】胡成智,甘肃会宁县人。八十年代开始文学创作,现任都市头条编辑及认证作家。曾在北京鲁迅文学院大专预科班学习,后于作家进修班深造。其中篇小说《金兰走西》荣获全国二十四家文艺单位联办的“春笋杯”文学奖。诗词作品多见于“歆竹苑文学网” 代表作有《故园赋》《群居赋》《觉醒之光》《诚实之罪》《盲途疾行》《文明孤途赋》等。近年出版有《胡成智文集【诗词篇】【小说篇】》三部曲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三部曲。
八十年代后期,便长期从事于周易八卦的预测应用,并深入钻研地理风水理论与实践。近三十年,著述了《山地风水辨疏》《平洋要旨》《六十透地龙分金秘旨》等六部地理专集,均收录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中。该文集属内部资料,不宜全部公开,部分地理著述正逐渐在网络平台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