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中国陶瓷博物馆
隆光诚(广西南宁)
昌南湖畔立崇楼,浩瀚珍瓷震俗眸。
永代青花浓转淡,每朝碧玉润兼柔。
镌梅镂竹奇功展,琢凤雕龙妙慧收。
釉色宝光神采焕,道心深邃贯寰球。
《七律·中国陶瓷博物馆》一诗,以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为吟咏对象,展现了诗人对陶瓷艺术的深刻理解与赞美。以下从几个方面进行评述:
意象构建
首联“昌南湖畔立崇楼,浩瀚珍瓷震俗眸”以地域标志“昌南湖”(景德镇古称昌南)切入,勾勒博物馆的地理位置与恢宏气象。“浩瀚”“震俗”既言馆藏之丰,又暗含陶瓷艺术对世人的震撼力,与博物馆“光致茂美”的特质形成互文。
艺术史脉络
颔联“永代青花浓转淡,每朝碧玉润兼柔”凝练概括陶瓷技艺的流变——从元青花的浓艳到明清瓷器的温润,串联起千年瓷史的工艺精髓。此联与馆内“瓷业高峰是此都”的陈列主题相呼应,尤以“碧玉”喻德化白瓷的“白如玉”特质,可见诗人对细节的捕捉。
工艺礼赞
颈联“镌梅镂竹奇功展,琢凤雕龙妙慧收”聚焦雕刻与彩绘技艺,“奇功”“妙慧”双关工匠的巧思与人文精神。明代供春壶、清代大彬壶等镇馆之品的工艺之美,恰可为此联注脚。
哲思升华
尾联“釉色宝光神采焕,道心深邃贯寰球”将陶瓷艺术升华为文化符号。“道心”既指制瓷之道,亦隐喻中华文明之魂,与博物馆“凝聚创新精神”的定位深度融合,赋予诗歌更宏阔的时空维度。
风格特色:全诗严守七律格律,措辞典雅,如“震俗眸”“贯寰球”等语化用隆光诚惯有的孤澹气质,而“琢凤雕龙”等典出《汉书》的用辞,则显学问功底。建议可稍调整颔联平仄(“代”改“世”更合律),但瑕不掩瑜,不失为咏物诗中上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