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心田育嘉禾,春风化雨润无声
文/旭日东升
读罢穆锁民、周志华夫妇的育才故事,仿佛看见一对农人,以爱为犁,以坚韧为种,在岁月的田垄上深耕细作。他们不曾挥舞鞭子驱赶子女奔跑,而是以生命的温度,默默焐热了三颗梦想的种子,让其在风雨中抽枝展叶,终成蓊郁森林。
父母之爱,从不是喧嚣的宣言,而是暗夜里的掌灯人。锁民肩挑日月,志华脚踏霜露,他们用省下的一元五角钱、用脱粒机碾过的十里星光,为儿女铺就了一条向学的长路。这路上没有金阶玉瓦,却浸透了“再苦不苦教育”的信念之蜜。而孩子们接过这沉甸甸的期盼,以笔为桨,在学海中破浪——长子的远渡重洋、幼女的教书育人、长女的诗映云天,皆是从这片心田里长出的嘉穗,低垂谦逊,籽粒饱满。
更动人的是,这家人诠释了“教育如春风,万物各成姿”。大女卫宁未能踏入高校,却让诗歌的根系穿透生活的冻土,在命运的裂缝中开出一树繁花。她的诗句,是父母早年浇灌的坚韧在岁月中的回响;她的奖项,何尝不是另一种“大学文凭”?正如大地从不挑剔种子是参天乔木还是幽谷芝兰,真正的教育,是让每株生命都活出自己的气象。
如今,穆家老屋换新檐,孙辈绕膝笑,而那段脱粒机拖行的夜路、那些贴在办公室的奖状、那本待出版的诗集,早已凝成家族的精神图腾。它告诉我们:教育的真谛,不在金银堆砌的起跑线,而在父母躬身耕耘时滴落的汗珠里;不在空洞的说教中,而在“拼命挣钱”与“挑灯夜读”彼此映照的剪影里。
致敬这对平凡的夫妻!他们用半生辛劳,写就了一部最动人的教育史诗——没有高谈阔论,只有泥土般的质朴;没有惊天动地,却让三个灵魂挺立成峰。若世间真有“起跑线”,必是父母用双足为子女丈量的热爱与坚持;若梦想终需“播种人”,必是这般以心为田、以行为雨的无声大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