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电影剧本
石牌炮神守峡
▓ 编剧:张长宁

镜头 1:开篇旁白
• 时长:0:00 - 0:15
• 景别:全景
• 画面:长江南岸,石牌小镇依山傍水,江水奔腾不息,两岸崖壁陡峭。镜头拉远,展示石牌扼守长江水路的险要地理位置。
• 台词:(画外音)“石牌,这座坐落于长江南岸的江峡小镇,凭借独特的地理位置,牢牢扼守着通往重庆的水路咽喉。在抗战时期,它无可避免地成为中日双方激烈争夺的战略要地。日军妄图借‘鄂西会战’打通长江航线,进而一举摧毁中国军队的西南防御体系。1943 年发生在石牌的这场战役,后来被史学家誉为‘东方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永久地载入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史册。”
• 音乐/音效:江水奔腾声,舒缓的背景音乐
• 拍摄地点:长江边石牌小镇外全景处
第一章:阴霾压城
镜头 2:山腰炮台
• 时长:0:15 - 0:45
• 景别:中景
• 画面:1943 年 5 月,长江三峡被阴霾笼罩,雾气萦绕在陡峭的崖壁上。炮兵上尉赵振邦静静地伫立在山腰炮台上,神色凝重,左腿微微有些跛,他下意识地抬手擦去炮管上的露水,抚摸略显锈迹的炮镜。身后是三十多座炮台,用钢筋混凝土浇筑而成,旁边摆放着从沉没战舰上拆解而来的舰炮。
• 台词:(旁白)“1943 年 5 月,长江三峡像是被一层厚重的铅幕严严实实地罩住,阴霾沉沉,雾气如缕,紧紧地贴附在两岸如斧削般陡峭的崖壁上。往日那雄伟壮丽的江峡,此刻弥漫着令人窒息的压抑,仿佛连空气都被恐惧凝固了。炮兵上尉赵振邦静静地伫立在山腰炮台上,神色凝重如铁。他的左腿曾在 1942 年 1 月的第三次‘长沙会战’中中弹,伤愈归队后,一直坚守岗位。1926 年,他踏入东北陆军讲武堂炮兵科,毕业后被分配到东北军模范队山炮连担任副排长。东三省沦陷后,赵振邦随部队撤入关内,被收编入国民党 12 军。1939 年至第一次‘长沙会战’前,他有幸参加了高射炮速成集训,日后他凭借在战场上的出色表现,1942 年晋升为副营大尉衔。”
• 音乐/音效:江风声,远处隐隐传来的炮声,低沉压抑的背景音乐
• 拍摄地点:山腰炮台处
镜头 3:通信兵报告
• 时长:0:45 - 1:10
• 景别:近景
• 画面:通信兵小李匆匆跑来,向赵振邦敬礼。
• 小李:“上尉,侦察机传来消息,荆门机场有异常动静!”
• 台词:(旁白)“小李来自湖南,1941 年长沙会战中,家人惨遭攻入长沙的日寇荼毒,亲人不幸遇害,怀着血海深仇参军入伍。”
• 音乐/音效:急促的跑步声,风声
• 拍摄地点:山腰炮台
镜头 4:潜望镜视角
• 时长:1:10 - 1:30
• 景别:特写转中景
• 画面:赵振邦俯身通过炮阵潜望镜,画面切换至潜望镜视角,北岸宜昌城隐匿在硝烟之中,影影绰绰。
• 台词:(旁白)“赵振邦俯身通过炮阵潜望镜,远远看见北岸宜昌城隐匿在硝烟之中,影影绰绰,宛如一座被黑暗吞噬的巨兽巢穴,十万日军盘踞其中。他深知,石牌一旦失守,重庆将直接暴露在日军兵锋之下,中国西南门户也将随之洞开,后果不堪设想。他们藏在山洞里的炮群,既要时刻警惕来自空中的威胁,又要随时准备抵御来自地面与江面日军的猛烈进攻。”
• 音乐/音效:沉重的呼吸声,远处的枪炮声
• 拍摄地点:山腰炮台
镜头 5:营长与上尉对话
• 时长:1:30 - 2:00
• 景别:中景
• 画面:高射炮兵营营长林毅少校大步走来,拍了拍赵振邦的肩膀。
• 林毅:“大战临近,检查火力配置!”
• 赵振邦:“长官放心,兄弟们都已严阵以待!”
• 台词:(旁白)“抗战前夕毕业于黄埔军校炮兵科的林毅,习惯把‘火力配置、封锁、压制’等挂在口头,目光扫过山腰间一座座隐蔽的炮台,心里念道:‘这些炮,都是战时取胜的大杀器!’”
• 音乐/音效:坚定有力的脚步声,风声
• 拍摄地点:山腰炮台
镜头 6:秘密会面
• 时长:2:00 - 2:30
• 景别:近景
• 画面:在一处隐蔽的地方,游击队女干部袁晓与林毅少校秘密会面,袁晓向林毅表明游击队炸毁日军弹药库和粮草囤的计划,但缺乏足够的高爆炸药。林毅思考后,点头答应。
• 袁晓:“林毅,我们游击队想炸毁日军弹药库和粮草囤,可高爆炸药不够。”
• 林毅:“我明白这对日军的打击之大,我会想办法。”
• 音乐/音效:轻微的风声,谨慎的交谈声
• 拍摄地点:隐秘的树林或山洞
第二章:烽火初燃
镜头 7:黎明的战场
• 时长:2:30 - 3:00
• 景别:全景
• 画面:5 月 25 日黎明,天空阴霾密布,大地仿佛被一层无形的血雾笼罩。日军“甲种师团”第 39 师团约 2.4 万人潜行至曹家畈,与中国军队展开激烈交锋,炮火冲天。
• 台词:(旁白)“5 月 25 日,黎明的曙光未能穿透战争的阴霾,仿佛一层无形的血雾笼罩着大地。日军‘甲种师团’第 39 师团,作为先头部队的约 2.4 万人,此时已悄然潜行至曹家畈,率先向中国军队发起攻击。中国军队以第六战区司令长官陈诚为指挥,投入兵力达 15 万人,其中最能打硬仗的 11 师负责石牌要塞核心的固守。两军接战,炮火震天,双方在曹家畈的大朱家坪等地展开激烈交锋。”
• 音乐/音效:激烈的枪炮声,喊杀声,紧张的背景音乐
• 拍摄地点:模拟战场,表现出硝烟弥漫的场景
镜头 8:指挥所内
• 时长:3:00 - 3:20
• 景别:中景
• 画面:身处山腰临时指挥所里的林毅,神色凝重,清晰地听到山脚下传来激烈的厮杀声。参谋老张神色凝重地快步走来,递上一封电报。
• 老张:“营长,胡琏师长的电报!”
• 音乐/音效:厮杀声,脚步声
• 拍摄地点:山腰临时指挥所
镜头 9:电报内容
• 时长:3:20 - 3:40
• 景别:特写
• 画面:林毅打开电报,“与阵地共存亡”几个刚劲有力的字出现在画面中。
• 台词:(旁白)“电报上胡琏师长‘与阵地共存亡’的字迹刚劲有力,透着一股破釜沉舟的决心。林毅紧紧握住电报,心中明白,这是一场毫无退路的生死之战。”
• 音乐/音效:紧张的背景音乐
• 拍摄地点:山腰临时指挥所
镜头 10:敌机来袭
• 时长:3:40 - 4:10
• 景别:全景
• 画面:上午九点,天空中传来沉闷的轰鸣声,九架日军轰炸机呈整齐的编队,朝着阵地呼啸而来。
• 台词:(旁白)“上午九点,天空中突然传来一阵沉闷的轰鸣声,由远及近,震得人耳膜生疼。九架日军轰炸机呈整齐的编队,朝着阵地呼啸而来。”
• 音乐/音效:飞机轰鸣声,紧张的警报声
• 拍摄地点:山腰炮台,仰拍天空敌机
镜头 11:高射炮反击
• 时长:4:10 - 4:30
• 景别:中景
• 画面:林毅一声令下,“开炮!”三十多门高射炮齐声怒吼,领头的轰炸机瞬间被击中,拖着黑烟坠入长江,溅起巨大水花。
• 林毅:“开炮!”
• 音乐/音效:高射炮轰鸣声,飞机坠毁声,士兵呼喊声
• 拍摄地点:山腰炮台
镜头 12:激烈空战
• 时长:4:30 - 5:00
• 景别:全景、近景切换
• 画面:更多敌机如乌云般涌来,木桥溪阵地的高射机枪喷射火舌。赵振邦焦急地望向敌机,一架俯冲轰炸机冲破火力网投下炸弹,“轰”的一声,炸弹在不远处炸开,气浪将赵振邦掀倒。他艰难爬起,指挥从江阴沉船上拆下的 88 口径高射炮发射高爆弹。
• 台词:(旁白)“然而,更多敌机如乌云般铺天盖地地涌来。赵振邦焦急地望去,只见木桥溪阵地的高射机枪喷射出一道道火舌,试图阻拦敌机。但日军轰炸机凭借着数量优势,依旧疯狂地朝着阵地扑来。就在这时,一架俯冲轰炸机不顾一切地冲破火力网,朝着阵地投下炸弹。‘轰!’炸弹在不远处炸开,巨大的气浪将赵振邦掀倒在地。他艰难地爬起来,脑海中不由自主地浮现出一年前在第三次长沙会战中的惨烈场景。顿时振作起来的他,指挥从江阴沉船上拆下的 88 口径高射炮发射高爆弹,向侵略者发出最后仇恨的火焰。”
• 音乐/音效:飞机轰鸣声,高射机枪声,炸弹爆炸声,士兵呼喊声
• 拍摄地点:山腰炮台及附近区域
镜头 13:坦克突破
• 时长:5:00 - 5:20
• 景别:近景
• 画面:下午时分,小李跌跌撞撞跑来,脸上满是惊恐。
• 小李:“上尉,日军坦克群突破我军防御前沿了!”
• 音乐/音效:急促的跑步声,战场上的嘈杂声
• 拍摄地点:山腰炮台
镜头 14:应对坦克
• 时长:5:20 - 5:50
• 景别:中景
• 画面:林毅领着赵振邦跑到山腰前突的一处阵地炮位,只见十几辆日军 97 式中型坦克呈攻击队形碾压过来,前沿防御工事不断被摧毁。林毅下令调整炮口,改换穿甲弹。
• 林毅:“炮台士兵担任警戒和炮弹传递,填弹手赵振邦,急速撤下高射机枪的高爆弹改换穿甲弹,调整炮口,瞄准!”
• 音乐/音效:坦克轰鸣声,炮火声,指挥声
• 拍摄地点:山腰前突阵地炮位
镜头 15:炮轰坦克
• 时长:5:50 - 6:20
• 景别:近景、特写切换
• 画面:赵振邦调整好后猛地开火,高射炮怒吼,穿甲弹精准击中第一辆坦克,坦克起火爆炸。第二辆坦克试图后退,也被击中履带瘫倒。更多坦克慌乱后撤扎堆,遭高射炮群火力聚歼,中国军队将士在阵地上欢呼。
• 音乐/音效:高射炮轰鸣声,坦克爆炸声,士兵欢呼声
• 拍摄地点:山腰前突阵地炮位
镜头 16:营长受伤
• 时长:6:20 - 6:40
• 景别:中景
• 画面:战斗间隙,赵振邦望着巡查的林毅身影,突然一枚高爆弹在林毅指挥的炮台附近炸开,气浪将他掀翻。
• 台词:(旁白)“战斗间隙,赵振邦望着往其他炮阵巡查的林毅身影,心里思忖战斗远未结束。他眉头紧皱,紧紧盯着北岸,那里的日军炮兵正在紧张地校准坐标,紧接着,更加猛烈的炮火攻击呼啸而至。突然,一枚高爆弹在林毅指挥的炮台附近炸开,巨大的气浪将他掀翻在地。”
• 音乐/音效:高爆弹爆炸声,气浪声
• 拍摄地点:山腰炮台附近
镜头 17:救助营长
• 时长:6:40 - 7:10
• 景别:近景
• 画面:赵振邦大喊“救护兵”,急忙跑过去扶起浑身是血的林毅。救护兵赶来处理伤口,与山民一起将林毅抬出阵地送往医疗站。林毅在担架上艰难对赵振邦说话。
• 赵振邦:“救护兵!”
• 林毅:“我恐怕不行了……阵地就交给你了,一定要守住,用密集的火力……配合好兄弟阵地的陆炮、舰炮……绝不能让小鬼子冲破防区!”
• 赵振邦:“营长,你放心,我们的炮也不是吃素的!”
• 音乐/音效:呼喊声,痛苦的呻吟声,担架移动声
• 拍摄地点:山腰炮台附近
镜头 18:营长牺牲
• 时长:7:10 - 7:30
• 景别:近景
• 画面:林毅微微点头,缓缓闭上了眼睛。赵振邦眼神悲痛而坚毅。
• 台词:(旁白)“在担架上被抬着的林毅微微点头,缓缓闭上了眼睛。赵振邦眼神中满是悲痛与坚毅,他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愈发沉重。”
• 音乐/音效:低沉的音乐,战场背景音
• 拍摄地点:前往医疗站的途中
第三章:绝地反击
镜头 19:转机出现
• 时长:7:30 - 8:00
• 景别:全景
• 画面:5 月 31 日,天空中出现美国志愿航空队的 P - 40 战机,如希望的曙光。赵振邦通过步话机下令高射炮群调整弹道。
• 台词:(旁白)“5 月 31 日,战局迎来转机。美国志愿航空队的 P - 40 战机出现在天际,如希望的曙光。赵振邦敏锐地意识到,反击的时机已到,当即通过步话机下令高射炮群调整弹道,全力为友机护航。”
• 赵振邦:“各炮群注意,调整弹道,全力为友机护航!”
• 音乐/音效:飞机轰鸣声,步话机通话声
• 拍摄地点:山腰炮台
镜头 20:激烈空战
• 时长:8:00 - 8:30
• 景别:全景、近景切换
• 画面:一架寇蒂斯战机冲向敌机群展开空战,不幸被击中坠入江中。六架日机在美军志愿飞机攻击下,冒着浓烟坠入山谷,阵地上士兵欢呼。
• 台词:(旁白)“战场上,一架寇蒂斯战机如利剑般冲向敌机群,与日军展开激烈空战。不幸被击中后,机尾冒着黑烟栽入江中。紧接着,六架日机在美军志愿飞机的猛烈攻击下,冒着浓烟坠入山谷。阵地上顿时爆发出一阵欢呼,士兵们的士气空前高涨。”
• 音乐/音效:飞机轰鸣声,枪炮声,士兵欢呼声
• 拍摄地点:山腰炮台,仰拍天空空战
镜头 21:日军疯狂进攻
• 时长:8:30 - 9:00
• 景别:全景
• 画面:午后,日军从陆路、水路和空中发起最后的疯狂立体攻势。在曹家畈附近的高家岭上,中日双方数千名士兵展开长达三个多小时的白刃战,战场血流成河、尸横遍野。
• 台词:(旁白)“午后,日军似乎察觉到局势不利,从陆路、水路和空中发起最后的疯狂立体攻势。5 月 30 日,在曹家畈附近的高家岭上,中日双方数千名士兵展开了长达三个多小时的白刃战,整个战场听不到枪声,只有刺刀撞击声、人的叫喊声,双方血流成河、尸横遍野。”
• 音乐/音效:喊杀声,刺刀撞击声,枪炮声,惨烈的背景音乐
• 拍摄地点:模拟白刃战战场
镜头 22:游击队行动
• 时长:9:00 - 9:30
• 景别:中景、近景切换
• 画面:林晓带领的新四军襄西游击队分成多个小组,趁着夜色镜头 22:游击队行动
- 时长:9:00 - 9:30
- 景别:中景、近景切换
- 画面:袁晓带领的新四军襄西游击队分成多个小组,趁着夜色掩护,如鬼魅般悄然向敌后渗透。接近日军补给线时,与日军巡逻队遭遇,双方迅速展开战斗。游击队员们凭借对地形的熟悉和灵活的战术,与日军周旋。
- 台词:(游击队员低声交流)“注意隐蔽,准备战斗!”“听指挥,干掉他们!”
- 音乐/音效:轻微的脚步声,夜风声,短暂而激烈的交火声
- 拍摄地点:模拟的日军补给线附近的山林
镜头 23:炸毁补给线
- 时长:9:30 - 10:00
- 景别:近景、全景切换
- 画面:击退巡逻队后,游击队员们迅速抵达补给线,找到日军的弹药库和粮草囤。队员们熟练地安置林毅提供的高爆炸药,然后迅速撤离。随着一声声巨响,弹药库和粮草囤火光冲天,照亮了夜空,日军补给线彻底瘫痪。
- 台词:(游击队员大喊)“炸药安置好了,快撤!”“轰!”(爆炸声)
- 音乐/音效:爆炸声,火焰燃烧声,队员撤离的脚步声
- 拍摄地点:模拟的日军弹药库和粮草囤所在地
镜头 24:战区通报
- 时长:10:00 - 10:20
- 景别:中景
- 画面:第六战区指挥部,一名军官大声宣读战报,通报新四军取得的重大战果。周围的士兵们听闻后,士气大振。
- 军官:“弟兄们,新四军襄西游击队成功炸毁日军弹药库和粮草囤,日军补给线瘫痪!我们要乘胜追击!”
- 音乐/音效:激昂的背景音乐,军官宣读声
- 拍摄地点:第六战区指挥部内
镜头 25:火力部署
- 时长:10:20 - 10:50
- 景别:中景
- 画面:赵振邦听闻喜讯后,精神一振,立即在山腰炮台指挥,将所有能调动的高射火炮分成水陆空三道交叉火力网。士兵们迅速行动,调整炮位,装填炮弹,严阵以待。
- 赵振邦:“弟兄们,把火炮分成水陆空三道交叉火力网,让小鬼子有来无回!”
- 音乐/音效:指挥声,火炮移动声,炮弹装填声
- 拍摄地点:山腰炮台
镜头 26:反攻号角
- 时长:10:50 - 11:20
- 景别:全景
- 画面:6 月 2 日黎明,晨光微曦。小李兴奋地跑来向赵振邦报告。
- 小李:“上尉,我们开始反攻了!”
- 赵振邦:“好!弟兄们,为营长报仇,为牺牲的兄弟们报仇,冲啊!”
- 音乐/音效:激昂的冲锋号声,士兵们的呐喊声
- 拍摄地点:山腰炮台
镜头 27:胜利在望
- 时长:11:20 - 11:50
- 景别:全景
- 画面:赵振邦拖着疲惫却又兴奋的身躯,缓缓走到悬崖边。俯瞰江面,只见江面上漂浮着日军的残骸,己方那些从沉船上拆下来的舰炮还在断断续续地轰鸣。他摘下帽子,对着江面深深鞠躬,轻轻抚摸着身旁的炮身。
- 台词:(旁白)“赵振邦拖着疲惫却又兴奋的身躯,缓缓走到悬崖边。他俯瞰江面,只见江面上漂浮着日军的残骸,而己方那些从沉船上拆下来的舰炮还在断断续续地轰鸣。他摘下帽子,对着江面深深鞠躬,轻轻抚摸着身旁的炮身,喃喃自语道:‘营长,兄弟们,咱们守住了。’”
- 音乐/音效:江水声,舰炮轰鸣声,舒缓而激昂的背景音乐
- 拍摄地点:悬崖边,可俯瞰江面
镜头 28:战后余韵
- 时长:11:50 - 12:30
- 景别:近景、中景切换
- 画面:战后,士兵们检查战场,发现有三门高射炮的炮管因连续平射而微微弯曲,炮身上还嵌着日军坦克的碎片。赵振邦亲自在每门炮前立了牌子,上面用苍劲有力的字体写下“坚炮不朽”。
- 台词:(旁白)“战后,士兵们发现有三门高射炮的炮管因连续平射而微微弯曲,炮身上还嵌着日军坦克的碎片。赵振邦亲自在每门炮前立了牌子,上面用苍劲有力的字体写下‘坚炮不朽’。”
- 音乐/音效:战场的寂静声,偶尔的鸟鸣声
- 拍摄地点:战场,三门高射炮处
镜头 29:历史回响
- 时长:12:30 - 13:00
- 景别:全景
- 画面:长江依旧奔腾不息,石牌小镇在阳光照耀下显得宁静祥和。镜头拉远,展示石牌全景。
- 台词:(画外音)“长江依旧奔腾不息,石牌保卫战的故事,如同一曲壮烈的战歌,激励着后人。此役后,有研究者认为,在这次‘东方斯大林保卫战’中,国民党军合计伤亡一万人,日军约伤亡两万人,战损比例为 1:2。此说法称日军丢下两千余具尸体后从石牌白刃战战场匆匆撤退,整个战役日军还损失 45 架飞机,75 辆汽车,上百艘船舰。”
- 音乐/音效:江水奔腾声,悠扬的背景音乐
- 拍摄地点:长江边石牌小镇外全景处
镜头 30:后续故事
- 时长:13:00 - 13:30
- 景别:中景
- 画面:1946 年,赵振邦得知重伤致残的林毅,在病榻上被军法处追究“通共”行为——石牌保卫战期间曾向新四军襄西游击队提供过高爆炸药,被逼无奈选择饮弹自尽。赵振邦在袁晓的帮助下掩埋了林毅的尸体。
- 台词:(旁白)“1946 年,当赵振邦得知重伤致残的林毅,在病榻上被军法处追究‘通共’行为——石牌保卫战期间曾向新四军襄西游击队提供过高爆炸药,被逼无奈选择饮弹自尽。赵振邦在袁晓的帮助下掩埋了林毅的尸体。”
- 音乐/音效:低沉的音乐,悲伤的氛围音效
- 拍摄地点:林毅自决处或埋葬地
镜头 31:毅然入党
- 时长:13:30 - 14:00
- 景别:近景
- 画面:目睹国民党政权内部的腐败后,受共产党的感召和袁晓的介绍,赵振邦毅然加入中国共产党及炮兵部队。画面展示赵振邦庄严宣誓的场景。
- 台词:(赵振邦坚定地宣誓)“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
- 音乐/音效:庄重的背景音乐
- 拍摄地点:共产党入党宣誓地点
镜头 32:幸福晚年
- 时长:14:00 - 14:30
- 景别:中景
- 画面:解放后,赵振邦与袁晓结婚,他们坐在院子里,给子女讲述石牌保卫战的残酷战斗。子女们围坐一旁,听得聚精会神。
- 赵振邦:“孩子们,你们要记住,和平和新中国的来之不易啊……”
- 音乐/音效:温馨的家庭背景音乐,偶尔的鸟鸣声
- 拍摄地点:赵振邦和袁晓家中的院子
(完)
本剧本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以转发、改编、拍摄影片等行为侵权。

张长宁,1954年生于南京,南京大学中文系本科学历,分别在南京日报、新华传媒集团从事新闻采、编业务30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