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疾人施福明成为家乡文物的“保护神”
文/马少春
在淮河边人称“我们时代的活雷锋 ”施福明,是安徽省蚌埠怀远县魏庄镇马场村一个乡村文物保护员,也是一个乡土作家,施福明故事 从二十年前可以讲来,曾听过“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奉献精神雷锋精神故事,还有家乡人“石榴精神”!我还听说过有三个游客保护文物的故事一直令我很感动。有一年寒冷的冬天,有位妈妈带着放寒假女儿和儿子来到莫高窟参观,小朋友发现有一尊塑像的手臂残缺了,非常心疼、惋惜。当天,这位母亲就给当地文旅局打电话,说她两个小家伙决定要把他们的两万元压岁钱全部捐给文物局?又闻:一则新闻文物保护员年薪仅2400元保护文物。有人怀疑?这低薪能否换来人尽责?
又有网友发帖称,在河南人民政府官网看到,文旅游局招聘乡村文物保护员,在招聘其中一项写到:聘用人员薪酬2400元/年,食宿自理。该招聘信息发布到网上之后,有网友质疑这工资是真的吗?还有网友评论称估计打错了。

针对网友质疑,旅游局一名工作人员表示,他们招的文物保护员年薪确实是2400元,没有打错,因为是兼职,不用天天来坐班。“这没有写错,因为这是兼职,就是说一个月对你所分管的文保单位进行两到三次的巡查,一个月仅仅是需要占用你大概就两三天的时间。”

从“文物保护员”这一岗位名称来看,兼职人员要具备相关专业知识,更要承担起保护文物的责任。显然,肩上担子不轻。具体到此次聘用人员要从事的工作,主要是检查类似古碑和古井及古墓及名人故居、宅院等不可移动的文物,看看这些建筑有没有损坏,文物本身例如房体、柱子之类的有没有裂纹,如果有,文物保护员要及时上报和做好登记等工作。
即便这些工作不需要具备多么深厚的文物知识,但也需要尽职尽责。因为只有用心、用眼、用脑,才能干好这些工作,当好文物的“保护神”。
在今天的职场上有一种说法是,“给多少钱就干多少活”。这种功利性思维不太正确,但也反映出“打工人”很现实,是一种“等价值”或者“钱活价值匹配”的观念。 而我们家乡安徽省蚌埠市乡村,当地有一个五十八岁残疾励志乡土作家施福明,早在二十多年前他就因为酷爱家乡文化历史遗迹,义务保护起文物,他被安徽省蚌埠市文物局聘为文物保护员也颁发证件,虽然至今也没付过他一分钱报酬,但他这么多年仍然热爱家乡文保的精神却永远令人感动。
近年来,安徽省蚌埠市文物保护员施福明,义务保护家乡涂山顶禹王庙和民国著名画家高慰农名人墓及龙王庙遗址被盗窃,和明代古井和古碑六处保护,为国家挽回损失千万元,他曾受到地方文化旅游局和公安局多次表彰,其精神令人感动!2008年秋,有一个浙江老板来到涂山上要投资开发山上旅游,要求拆除禹王庙而重建,施福明知道后,列举了一些保护珍稀文物事实,连夜上书给中国文化部文物局,终于赶在开发商动工之前,制止了这场破坏性扒古庙文物保护行为。2010年10月,县政协高某找到施福明,要求写篇实地调查报告,来保护民国时期著名兰花草画家高慰农墓保护问题,当时这座名人墓就建在私人承包的百亩葡萄园中,因为葡萄园老板要改建,就想用推土机把墓都推掉,双方即将引起打斗,施福明连夜调查了相关人采写了材料发表在《新安晚报》上足足一个整版新闻。安徽电视台记者们,感觉这是一个很好的保护文物案例,也跟踪进行了追踪采访报道,终于让这个名人墓在省市文物部门关爱下得以保护!早在1995年夏,施福明跟随县宣传部郭彩章和赵桂友深入龙亢镇乡村采访时发现龙王庙遗址被盗严重,于是采写了材料并拍了相关照片,立刻找到县文联主席邵华杰汇报,他们感觉问题重大又一起把此事汇报给了时任县委书记的潘成国,县公安局日夜出动终于在深圳文物市场,追回文物600多万元。2025年,怀远县魏庄镇深水塘中发现大明碑及当地古井及远古岩石画文物,有一个热心老镇长胡家和闻迅后从上海归来,也积极参与了保护家乡文化活动。这些年来。施福明义务保护文物,就是纯热爱家乡学雷锋实践行为,他总是一方面呼吁,又一方面求得相关部门保护,终于赢得了省市县地方政府文物部门的重视而妥善保护。
据悉: 施福曾经是一个优秀的乡镇文化馆馆长,又是一个国产的乡土作家。他残疾励志,喜欢变不可能为可能逆袭之路 。早在1996年参加工作时。就加入安徽省蚌埠两级作地和中国剧作家协会。2003年编剧的电视剧《知青岁月》在央视播出后获得法国国际二等电影节奖(导演编剧,奖杯在江西省景德镇荣誉存列馆)2015发表和播出文艺成果登《怀远县志》文艺卷。2019年歌曲《人争一口气》获得全国金奖,2015年论文《中国远古第一首歌诞生于涂山》被编入某大学教材,2013年被安徽省委党校研究生班录取。2016年央视五一前来魏庄镇沟东村专访花鼓灯《村姑锣鼓》节目,并在同年获得华东六省一市全国金奖。
2016年创办全市笫一家雷锋驿站火遍全省,成为全省学雷锋助人为乐奉献精神安徽省总站!2015年至今为止我们魏庄镇文化馆被评为全省一级乡村馆,全县仅三个,2015年2月至今,他因病成为残疾励志的重梗双拐人,但仍然热心文物保护事业,很令乡亲们感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