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头条]品赏贵州作家刘应举老师的佳作《晨间寄语686》「飘舞的剑」(8444辑)

晨间寄语
因为工作需要,也为宣传和鼓舞士气,本部先后成立过几届宣传队,作为过往的一届队长,我曾在寄语的一篇以副标题为《——那年那月》一文中,写过1982年那年冬天,我们这届宣传队,下到基层连队演出的部分实况。其中,由于气温过低,而且演出全是在露天里完成,小提琴、二胡等乐器在演出中弦断屡见不鲜,笛子等管乐变了调似的与西北风产生共鸣,有时只靠一架手风琴支撑…。现在回想,既说明了条件艰苦,也是一种别样的风彩。
我给《寄语》的定位,犹如平常人家,写进来粗茶淡饭,也会透出某些普通人想有的清亮。说一事一议,又在放开歌喉,唱出心声。我以绝唱般的歌词作引子,道出人间烟火,铺开那些耳熟能详的欢歌,洋洋洒洒,舒发情怀。
以宣传队为名组的群我都在,常常把好听好看的曲目、像音响环绕的部分,转发给同好和战友们,欣喜之余,也收获了老同志们的觉悟和品味。在相互鼓励和赞赏中,拥有且形似进到想要的意境,在高雅的神往中,步入音乐的殿堂。
听歌赏景、品曲观花、茗茶小榭,莫不是人生一大盛事?一位叫@庐江丰的博主,用浑厚深沉的男中音朗诵道:
“听歌是一种感情寄托,也是一种心灵上的释放。 重感情的人都喜欢听伤感歌曲,因为语言到不了的地方文字可以,灵魂到不了的地方,音乐可以,所以音乐这东西开心时入耳,难过时入心。写歌的人用了心,听歌的人动了情,初听不知曲中意,再听已是曲中人,如果等不到清晨的粥,那就倒满深夜的酒,心若不苦,何来感触,心若不痛,何来悲伤。”
评论区共鸣频频,也当此文的结束语……
新的一天,早安!
2025.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