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声保姆唤姨妈
作者:曹干云
一声问候脆声甜
姨妈错愕乱词源
降位保姆谁过错
姐姐应怪妹少言
外孙女倬宁逸事,倬宁五岁到澳洲首见姨妈,妈妈告知你认为怎样称呼最亲,其想起平日喊家中保姆为阿姨,以为保姆就是阿姨最高的称谓,于是清脆地喊了一声保姆,语惊四座传为笑谈。
2025.8.5于鹏城
曹干云先生的这首《一声保姆唤姨妈》以童趣盎然的家庭轶事为题材,通过五岁孩童的认知错位,展现了亲情互动中的幽默与温情。
一、诗中“脆声甜”“乱词源”等短语生动捕捉了孩童的天真语调,通过生活化语言强化情感冲击力。
二、叙事与诗注互补:四句诗点出事件矛盾,而题注详细交代背景(如“澳洲首见姨妈”“语惊四座”)。
三、文化认知差异:孩子将“保姆”视为“阿姨的最高称谓”,折射出儿童对家庭角色理解的局限性,类似《大堰河—我的保姆》中通过称谓寄托的复杂情感,但本诗以轻松笔触消解了沉重感。
四、家庭互动温情:“姐姐应怪妹少言”暗含对沟通不足的调侃,与《红楼梦》中宝玉因乳母擅动茶点而发怒的冲突形成反差,凸显现代家庭关系的包容性。
五、戏剧性瞬间:全诗围绕“保姆”称谓的误会展开,以童言无忌化解尴尬,更具喜剧色彩。
六、留白手法:末句未直接描写姨妈反应,而用“语惊四座”留给读者想象空间。诗人以敏锐的生活观察,将日常片段升华为既有趣味性又含文化反思的作品,语言简洁而余味悠长。

